再游大西北 【七】敦煌西千佛洞·古阳关遗址 (2025.08.25~08.26)

<p class="ql-block">2 5日离开张掖继续向西行。路过一个满是人、车的地方向远处的沙丘望去,情景仿如一群蚂蚁围着一块大糖果。原来这里是近年火起来的打卡点_—“大地之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红山坡戈壁滩上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创作,于2016年7月至11月完成。</p> <p class="ql-block">该雕塑呈现出一个趴伏在大地上的婴儿形象,神态安详,仿佛与戈壁融为一体,寓意人与自然生命共生、和谐共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提醒人们保护地球环境。</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不远,在锁阳城镇境内的戈壁滩上,有一座以汉武帝为原型的雕像《汉武雄风》。该雕塑由青年雕塑家张万兴创作,总高12.5米,采用红砂岩材质,只有头部,没有躯干,展现了汉武帝一统江山、胸怀万里的豪迈气概。</p> <p class="ql-block">26日早上来到了距离敦煌市城西南约35公里党河北岸的断崖上的西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其始建年代不详,据法国巴黎藏编号P.5034的敦煌文献《沙洲都督府图经-寿昌县》记载,专家推测其创建年代可能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现存洞窟最早为北魏时期,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沙州回鹘等朝代不断修缮扩建。1961年,西千佛洞附属于莫高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洞穴内的彩塑多数经清代及民国时期重塑,也有少量保持原貌。壁画内容风格基本与莫高窟同时期壁画一致,题材丰富。只可惜洞内不得拍摄以至不能留下那些精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西千佛洞外围的景色还是挺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就到了闻名于世的古阳关遗址了。它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关隘,其建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千米的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是“列四郡、据两关”中的两关之一。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设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逐渐废弃。</p> <p class="ql-block">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是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同时还是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具有重要的军事和商贸地位。</p> <p class="ql-block">再现张骞出使西域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阳关博物馆的这两件文物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阳关名扬四海,成为离别与边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阳关烽火台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