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灰里的星辰》

夕阳静好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秋风起,窗外的桂花暗送幽香。我翻开那本边缘已泛黄的相册,曾经与学生们的一张张毕业合影照,一群稚嫩的脸庞便跃入眼帘——那些年,我与孩子们共度了一段被岁月镀金的流年。</p> <p class="ql-block">  曾经,我所在的学校在合黎山下,黑河北岸,也是离县城最远最偏僻的一所小学,我在那一待就是二十年,初到那所农村小学,校园内处处杂草丛生,没有一块场地被硬化,活动课常常带学生拔草,平地,每个教室里都是一块凹凸不平的黑板,和一面随晨风摇曳的国旗。校园依山靠河。雨天,瓦檐滴水成帘,我们在教室里高声诵读,与雨声合奏;冬日,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一梱梱柴火木棍和玉米芯,放进那用土坯砌成的土炉中,小小的教室虽烟雾缭绕便暖意融融。后来那用红砖划出的跑道,那棵老槐树下斑驳的光影,黑板上残留的粉笔痕,无一不是岁月深情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最清楚的是每天清晨。我手持钟锤(一截钢筋棒)敲响那枚铜铃,孩子们便从东西两头的泥尘小道上奔跑而来,书包在身后一跳一跳,像一群归巢的雀鸟。他们的眼睛清亮,映着山间的晨露与天光。我们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绵延的群山;学加减法时,我们用校园内的芨芨草杆做教具。他们的欢笑是黑河旁最清亮的河水,他们的发问是夜空中最纯真的星子。</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总在晨光熹微中步入校门,又在暮色苍茫时送走最后一个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都在田间劳作,一年四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尤其在农忙时节,我便成了他们共同的“老师妈妈”。有个叫小芳的女孩,每天要干完繁重的家务活才来上学,怀里总揣着一个烤洋芋,要分我一半;还有个调皮的小石头,用草茎编了一只蛐蛐笼悄悄放在我的讲台上。这些细碎温情,如今想来,仍让我眼角湿润。</p> <p class="ql-block">  年复一年,我见证着小苗抽枝展叶。我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粉笔灰如细雪飘落,染白了我的青丝,我却看见许多星星般的眼睛因识字明理而愈发明亮。教育是什么?不过是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偏远的山乡,我愿做那棵坚定的树,那朵执着的云。</p> <p class="ql-block">  如今教学点已并入镇中心校,当年的孩子们散作满天星,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那些教室或许已经闲置,但我知道,那里依然回响着当年的读书声;那面国旗依然在记忆里飘扬。</p><p class="ql-block"> 值此教师节,我怀念那方小小讲台,怀念那些清澈的眼睛。我一生中最荣耀的身份,不是别的,正是“乡村教师”这个朴素而珍贵的称号。它让我有幸参与无数生命的成长,见证知识如何照亮山乡的夜空。</p><p class="ql-block">若时光倒流,我仍愿选择那条蜿蜒的山路,走进那间熟悉的教室,对着一群纯真的面孔,说出那句:“同学们好!”</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坚守与曾经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愿每一份播种都有回响,每一颗星辰永远闪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