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快乐大海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165018</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玉皇庙村</p> <p class="ql-block">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庆典。值此庄严时刻,美篇寻探圈适时发起“抗战遗址探秘”征文活动。笔者借此契机,追忆七年前深秋探访玉皇庙村的旅程,记录胶北大地上的抗战往事,感悟那片土地上用热血与牺牲铸就的“胶高魂”。</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依循导航的指引,穿行于胶北高密一望无际的平原,玉皇庙村便静卧在这片坦荡的土地中,四野平川,地势开阔,无险可凭,也正是这样的地理境况,让它在那段抗战岁月中,注定要经历更多的艰难与牺牲,染就了一部格外悲壮而惨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到达玉皇庙村可知,其北距平度和东距即墨均为20余公里,南距胶州与西距高密均约六、七公里,在抗战期间周边县城及交通线均为日寇所占领,我党在此建立了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日根据地,并打破区城限制因地制宜,建立了胶高县抗日民主政府。</p> <p class="ql-block">从东口步入秋色中的小村庄,院里道旁遍地铺开的是收获的玉米与瓜子,一片接着一片,像是大地最朴实的刺绣。躺在铁丝笼中、挂在屋檐墙壁上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接受着秋阳最后的曝晒,空气里弥漫着谷物特有的干燥芬芳。而雄伟的玉皇庙、朴雅的尼山书院与古老的王母井,它们既是神话传说的载体,也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从古法豆腐作坊到精美的七仙女剪纸,从薄胎黑陶技艺到白糖桛子制作,一件件沉淀时光的实物,一砖一石都染着风霜,一景一物都带着烟火气,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让胶东民俗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村中慢行,仿佛进入被阳光浸透、历史沉淀的鎏金时空,丝毫感受不到八十多年前烽鼓不息的战争硝烟。</p> <p class="ql-block">步入村中玉皇庙革命教育基地——老革命家乔继周的故居,一个朴素的胶东小院。院墙之内,时光印记被徐徐展开,亲身感触到了从1899年德国入侵,到1949年新中国创立这五十年间,胶北人民风云激荡的反侵略斗争史诗。</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西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院中高大巍峨的“胶高魂”雕塑,高举战旗、紧握钢枪、挥舞大刀、肩背药箱、目光如炬的四人群雕,以粗犷刚健的线条、排山倒海的构图,塑造出抗日军民“一往无前”的精神内核。馆内用实物和资料讲述了胶北人民,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团结抗日故事。</p> <p class="ql-block">与村民交流可知,玉皇庙村古时即是交通要道,村名因王母井、碧沟河起源传说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南的碧沟河,是周边仅有的东西走向河流,径直向东汇入大沽河流入胶州湾,是古代天然的水运通途,与西南潍河上的</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npyw1n?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916501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韩信坝</a>相距不远,留下了韩信点将台、韩信运兵道等众多遗址传说。而其距胶州、高密县城步行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使得该村在抗战期间,反“扫荡”、反“清乡”战斗异常频繁残酷。</p> <p class="ql-block">依村民所述,走上村北的土坡,相对高度不及1米,就是当地人称作的“韩信点将台”,土台见证了抗日军民孙兰芝与两岁儿子等人,在这片土地上宁死不屈惨遭日寇活埋的历史。村南的碧沟河,当地人称作韩信运兵道,与周边无际的“青纱帐”,就是当年“花木兰”冷恩成排长,带领战士们在此运用麻雀战、地雷战、破袭战等灵活战术抗击日冦的真实战场。亲临此地,虽然没有探寻到平型关、台儿庄等名垂青史的战役,但类似<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1sjsa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孙家口伏击战</a>(北十余公里)的战斗,<span style="font-size:18px;">确星罗棋布遍布于胶高大地,这里的民众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等等最美的诗乐。</span></p> <p class="ql-block">“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告别玉皇庙村时,回望这片土地,昔日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胶高魂”的革命精神从未离去——它镌刻在纪念馆的雕塑中,流淌在村民的血脉里,融入了每一寸土地的记忆。这座曾经的无险可凭之地,正因为有了人民的铜墙铁壁,才成为坚强的抗战堡垒。如今,玉皇庙村正以红色休闲旅游区的新面貌迎接四方来客,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英勇故事,铭记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8年秋寻探2025年9月3日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