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美丽人生》是一部自传性的随笔集,我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和照片,以抽象加具象,细数沿途的风景,记下普通人的一生。写书是与自己沟通,回顾曾经,品味情感,重温自己心路;写书也是与他人沟通,可佐谈资,插科打诨,取悦世人朋友。</h5> <h1>人类与疾病斗争史记录着:“无能为力”的祈祷、“预防为主”的抗争、“与病共存”的妥协、“向死而生”的无奈。中世纪,瘟神肆虐欧洲,3000万人在教堂钟声中倒下;16世纪,殖民者将天花带到美洲,九成原住民因此灭绝;一战时,西班牙流感蔓延全球,夺走5000万生命。今天,心脏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病,是生命的主要威胁。</h1><h1>人类曾以为,40年代的抗生素能消灭细菌,结果催生了超级细菌;70年代的《癌症法案》号称10年攻克癌症,50年后却成为笑柄;90年代风光无限的“鸡尾酒”疗法,只是将艾滋病治成慢性病;现在各种疫苗的问世,也仅能抑制疾病大规模的爆发。 </h1><h1>2024年,《奇点更近》的作者预言,2029-2045年,基因技术将攻克所有疾病。奇点的确近了,2025年,诺贝尔奖得主说,未来十年内,AI就有望治愈所有疾病。这是不是人类的又一次傲慢?</h1> <h1>科学的突破正为这一天铺道。基因编辑、纳米技术、脑机接口、干细胞疗法被称为“老年病四大颠覆者”。基因疗法已能剪切致癌突变;纳米机器人将能清除动脉斑块;干细胞疗法令 80 岁的心脏恢复年轻;脑机接口技术有望治愈阿尔茨海默病.....这场医疗革命正在把疾病从“治疗”切换成“根治”。</h1><h1>更令人震惊的是,分子生物学已将“衰老”定义为退行性疾病,是可以逆转的“系统故障”,用“生物硬件升级”就能将老人恢复到“出厂设置”。</h1><h1>这不是天方夜谈,美国国家科学院2023年报告显示,全球在研的精准医疗项目已覆盖98%的已知疾病类型,其中73%进入临床三期试验。</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面临多项技术的突破,科学家们却另有担忧,基因编辑会否引发未知疾病;细胞疗法是否会误伤正常组织;AI医生的诊断错误由谁负责;纳米机器人遭黑客入侵的后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深刻的思考是:技术越能精准“修复”人体,医学离传统“治愈”就越远。当基因编辑可以改变"人类"、健康成了技术维修的产品时,人的思维和情感会发生什么变化?人还是人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柳叶刀》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出现“基因富裕”和“基因贫困”两大阶层。前者能负担基因优化和细胞维护的费用,可以活过120岁;后者只能依赖基本医疗,寿命仍在75岁以下。届时,科技可能比资本更锋利地切割社会,创造出人类的新亚种——基因富人。</span></p> <h1>感悟:</h1><h1>站在2025,展望未来十年,有期待也有迷惑。若大多数疾病可以治愈,当下的老人无疑是首批受益者。但是我们也在恐惧,那时的世界或许不再考虑如何治疗疾病,而是在争辩:谁,应该在何时、以何种理由死亡?</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