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第五大城市,也是西部黑森林州的最大城市。为与东部另一同名城市区别,它的全称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莱茵河的支流美因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法兰克福被分成南北两岸。一座铁桥连接了新旧城区,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在美因河畔从早到晚泛着的粼粼波光里,留下了无数历史的剪影。这里是大作家歌德的故乡,也是德国重要的工商、金融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法兰克福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0万,是一座小巧玲珑但却是国际性的大都市。说它小,曾被二战的炮火将整个城碾成碎片,而大到它的能量足以震撼、晃动整个欧洲。这座城在矛盾的悖论里,在废墟的裂缝中成长、崛起,从远古走来,直到二战结束才成为了一座化茧成蝶、重生璀璨的奇迹城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告别科隆,乘坐德国的高铁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即到了法兰克福。也许是晚上车厢里没什么人,无论是上车还是下车既不安检也没人查票,我觉得这种文明程度肯定会大大降低社会劳动成本,从而提高民众福利水平。当然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小学政治老师告诉我们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家都贪图享乐,不喜欢劳动”的那个社会。只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现状,又让我对他们肉眼可见的繁荣昌盛产生了虚幻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后疫情时代是不是还在延续着这种繁华的景象,在中文互联网上了解的很多信息都表明欧洲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这种现状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对乏于专业知识的我来说只能用汉语中“富不过三代”的俗语来理解吧,如果把二战作为一个结点,放眼全球第一代正是我父母辈的拼命三郎一代,到我子女一代刚好用光了时代红利。在世界一体化的道路上只是各方程度不同而已,风景哪边也不再独好。</p> <p class="ql-block"> 德国高铁ICE是德国铁路(DB)的旗舰品牌,诞生于1991年,到现在已经是历经几代革新,也是全球高铁领域里的标杆。法兰克福的交通体系被誉为是全球级别的枢纽,在欧洲十字路口布下了精密网络。法兰克福的飞机场、火车站即是德国也是欧洲版图的中心位置,国内去往慕尼黑,国外前往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维也纳等这里都可以丝滑中转。</p><p class="ql-block"> 一般车站也是高风险地区,瘾君子、流浪汉聚集之地,我先天愚钝也没太注意,看到很多评论才后知后觉感到莫名恐惧。还好无知者无畏,路上总算没有发生丝毫的差池。</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888年的法兰克福中央车站,顺着周边的街道一路逛下去。路上建筑都很唯美,古典又时尚,摩天大楼的现代感和古堡教堂的历史感都在这座城里展现出非凡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法兰克福老钱风的金融街是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入驻的地方。十多米高的巨大的欧元logo伫立在40层玻璃双塔建筑广场上,这是为庆祝欧元正式启用,象征欧盟共同的货币诞生而设置的,也确立了法兰克福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p><p class="ql-block"> 金融区的摩天大楼天际线如同法兰克福上空的城市音符,把战后重建、金融起飞、欧盟统一的史诗般传奇奏响在美因河畔。自中世纪以来,这里就是重要的贸易中心,铁路运输的兴起和德国工业化的推进,使法兰克福逐渐成为金融与商业的纽带,如今这里不仅是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银行和投资公司汇聚于此,因此法兰克福还获得了美因河畔的“曼哈顿”之称。</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学巨匠歌德1749年诞生在这座米黄色的四层小楼里,他在25岁时写下的《少年维特的烦恼》,风靡在当年刚从文化沙漠里爬出来的我或者是我们那一代人之中,哪个不是像傻瓜一样捧着这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树立了“爱情至上”现代爱情观的小说,似懂非懂、</span>囫囵吞枣般地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和懵懂年华呢。</p><p class="ql-block"> 故居在二战空袭中被炸成了废墟,晚年歌德在自传《诗与真》详细描述了故居的布局展示,为故居的重建与恢复提供了重要依据。从餐厅、厨房、客厅、会客室、起居室及歌德的写作室,还有遗物、手稿、绘画及各种摆件、挂件等装饰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歌德居住时的原貌,也展示了18世纪下半叶德国上层阶级的生活状态。</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这种物质的富足才给歌德的精神追求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歌德说“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你梦想能做什么,开始去做吧。胆识将赋予你天赋、能力和神奇的力量。”我觉得他爹给了他非凡的胆识,也给了他从法兰克福青年到世界文豪的成长格局。如果说苦难同样可以造就人才,那么歌德无疑是前者。</p> <p class="ql-block"> 从1870年到二战成为废墟,再从1949年修复到1950年重建完工的历史照片。德国人清晰严谨的保守个性,反思里不乏创新的浪漫态度也使这座几乎被炸为碎片的城在他们手里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惊艳亮相在美因河畔。这是歌德故居的历史,也是法兰克福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便在美因河边修建边塞,794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在与撒克逊人作战时,在美因河畔渡水成功,转败为胜。于是查理曼在此修建城市,名为法兰克福,意思是“法兰克人的渡口”,所以美因河是法兰克福人的母亲河,他们由此繁衍生息。法兰克福是德国的空中大门,比之更之前的优势是一个拥有着巨大吞吐量的大河港。</p><p class="ql-block"> 横跨美因河畔的铁桥如同钢铁巨人般牵起两岸的古典与现代。它建于19世纪末,是欧洲第一座吊桥,也是德国二战唯一保留下来的步行桥,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毁灭与崛起,如今在桥上也有像科隆桥那样的爱情锁捆绑,德国人既浪漫又严谨的个性在这座桥的身影里演绎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初春的法兰克福走在树荫下还有点乍暖还寒,河水托起了一个城市的灵气,对法兰克福印象最深的就是从笼罩在氤氲雾霭的清晨走到被阳光照耀的中午,<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因河的柔波及春风裹挟着暖阳扑面而来的感觉是何等惬意美好啊!</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在钢铁森林里另一岸竟然隐藏着童话般的老城区,彩色木筋屋建筑簇拥着罗马广场上正义女神的喷泉。</p><p class="ql-block"> 老城区最早是城市的集市中心,在中世纪时这里就是城市最大的广场,二战时几乎全部被炸毁,战后修复了这座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里是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的地方,如今作为</span>市政厅,婚姻登记处,市民聚会等活动的场所。哥特式人字形山墙的浮雕让人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来德国之前,我一直有个错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为法兰克福只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富城,</span>因为在英国所能听到的法兰克福的频率远胜过德国的其他城市。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栉比鳞次的摩天大楼,银行金融机构遍布的CBD,<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战重生的强悍战果</span>似乎都让这个钢铁巨人有威风凛凛的既视感。但看到它对博物馆、歌剧院、美术馆、图书馆、教堂、市政厅、文学家故居等的建设,以及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静谧舒适的居住环境、市民</span>在美食与啤酒中的悠闲状态,使我又看到了它的另一面,这些来自城市灵魂密码的标志,同样是法兰克福生长的底气,也是可以孕育像歌德这样伟人的沃土,一个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来自摧毁重建的勇气,而是信仰中对文明守护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 明天我们将在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集合,去参加一个旅行社,游览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东欧几国一些跨境相邻的景点,然后再回到德国自由行,去领略另外两个城市慕尼黑和柏林的风景。因为团友主要是来自欧洲各地,所以法兰克福便成了最适宜的集合点,那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式的时空将会成为我对法兰克福最初也是最后的念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