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三亚回沈阳,路经厦门经停19个小时,利用这宝贵的半天时间,游览了厦门著名的集美学村。</p> <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是厦门集美各类学校及文化机构的总称,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倾资创办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13年,陈嘉庚创办集美小学,此后陆续开办女子学校、师范、中学、幼稚园等。1920年起,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职业教育也相继开办。1923年,孙中山先生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由此得名。1994年,集美学村五所高校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嘉庚遗愿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育体系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等众多学校,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建筑是嘉庚建筑的典范,融合了西洋、南洋特色与中式建筑特质,呈现出“穿西装、戴斗笠”的独特风格,即闽南式大屋顶与西洋式屋身相结合,红墙绿瓦、燕尾脊与欧式廊柱、雕花相互辉映,代表性建筑有集美中学的南薰楼、道南楼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化设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学村内有龙舟池、福南堂等文化设施。龙舟池是陈嘉庚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个龙舟竞技赛专用人工池,“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长期在此举办。福南堂与厦门大学的建南大会堂是姐妹楼,由陈嘉庚于1953年主持修建。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旅游景点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是厦门的热门旅游景点,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游客可以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鳌园、归来堂等,了解陈嘉庚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也可以漫步龙舟池畔、游览大社古村,感受学村的文化氛围和闽南风情。</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下是其生平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商业成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891 年,17岁的陈嘉庚南渡新加坡,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工作,学习经商。</p><p class="ql-block">- 1904年,他集资独立开办“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后又接管日新公司。此后经营领域逐步扩大,涉足黄梨罐头业、米业、轮船航运业、橡胶业等。</p><p class="ql-block">- 至1925年,陈嘉庚拥有1.5万英亩橡胶园,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橡胶垦殖者之一,还有30多座工厂、150多家分店,雇佣职工3.2万人,其“苏丹”牌菠萝罐头占据马来亚一带一半市场份额,橡胶鞋、轮胎等橡胶制品远销欧美,他也因此获得“菠萝苏丹”和“橡胶大王”称号,成为新马一带极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华侨富商与实业家。但后来受日本胶制品削价倾销和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1934年其企业全部结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育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国内办学:1894年,陈嘉庚就用家里原本用于他结婚成亲的钱,在家乡福建集美创办了“惕斋学塾”私塾 。1913年起,他在集美陆续创办小学、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农林等十多所学校,还设有幼稚园、医院、图书馆、教育推广部等,统称集美学校。1921年,他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共300万元创办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即便后来企业面临困境,他仍坚持“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解放后,他还积极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他一生用于办学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p><p class="ql-block">- 国外及其他教育举措:在新加坡,他发起筹办南洋华侨中学。此外,他认为博物馆对社会教育意义重大,1956年带头捐资并发动华侨集资在福建厦门创办华侨博物院,这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创办的博物馆;1960年又捐款50万元首倡在北京建立中国历史华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爱国行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支持革命:1909年陈嘉庚结识孙中山,1910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抗日救亡: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他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担任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带头捐款购债献物。1939年应国内请求,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回国,在滇缅公路抢运抗战战略物资。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1940年3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历访重庆、延安等地,将救国救民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日本进攻马来亚时,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新加坡沦陷后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决心。</p><p class="ql-block">- 参与建国:1948年5月,陈嘉庚致电毛泽东,响应召开新政协会议和成立联合政府建议。1949年应毛泽东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此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还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晚年仍不辞劳苦到各地视察,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国家给予国葬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p> <p class="ql-block">中午专门打车寻找厦门的传统美食花生汤。25年前来到厦门,品尝了著名美食花生汤,不久不能忘怀。今天如愿以偿,品尝香甜浓郁的花生汤,勾起了我25年前的美好回忆,我足足喝了两大碗,饱尝口福,手机也充了电,下午继续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