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核心围绕如何通过觉察、接纳和陪伴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和成长压力。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 看见情绪背后的原因:孩子的外在问题行为(如发脾气、成绩波动、不耐烦)是其内心情绪(如压力、焦虑、讨好型人格、人际困扰)的外在表现。家长需要透过行为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2. 有力量的陪伴与接纳:当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首先要稳住自己,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们“吐槽”和发泄,而不是指责或对抗。这种“接得住”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从而愿意敞开心扉。</p><p class="ql-block">3. 信任孩子与放手:相信孩子有自我觉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孩子自己分析考试失利原因是“太讨好别人”)。在孩子需要时(如提出休息),给予他们空间和信任,而不是过度干预和控制。</p><p class="ql-block">4. 家长的自我成长:孩子的问题是提醒家长需要成长的信号。家长的焦虑、比较心理(如“别人家的孩子”)和不安全感会传递给孩子。家长需要先处理自己的议题,变得有力量,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p><p class="ql-block">5. 活在当下,放眼未来:不要用当前的成绩或工作来定义孩子的整个人生。过好当下,培养孩子的内在品质(如情商、韧性)比追求世俗的“成功”更重要。对未来保持开放和信任的态度。</p><p class="ql-block">6. 避免比较,尊重个体:拿孩子与他人比较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的认可和接纳是孩子自信的基石。</p><p class="ql-block">20个金句</p><p class="ql-block">1. 爱,是当孩子自己能意识到的时候,再去有力量的陪伴,他还能感受到。</p><p class="ql-block">2. 孩子表面上的每一个呈现,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某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3. 我们能接住孩子,允许孩子发泄情绪。要不然干起来了,大家都很受伤。</p><p class="ql-block">4. 听他吐槽的过程当中,能看到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不让他说,你就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p><p class="ql-block">5. 孩子吐槽过之后,心里也没有什么了。</p><p class="ql-block">6. 看到孩子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行为。</p><p class="ql-block">7. 我们人生过的就是当下。把当下过好,未来就一定会很好。</p><p class="ql-block">8. 其实没有未来,我们过好当下就是未来。</p><p class="ql-block">9. 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10. 孩子都是来提醒我们该成长了。</p><p class="ql-block">11. 外面的比较,伤害还是小了很多,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能托得住就行。</p><p class="ql-block">12. 孩子的星球还是比我们作为家长要广阔一点,看得透一点。</p><p class="ql-block">13. 相信孩子不会饿着。无论他做什么,都可以。</p><p class="ql-block">14. 人的一生你现在都不能定格是什么,未来还很长。</p><p class="ql-block">15. 你要是我们,我们也做不到(像孩子那样长时间学习)。从这个角度就看出来孩子的优点。</p><p class="ql-block">16. 每个孩子都比我们要好得多,孩子一定是比我们更好。</p><p class="ql-block">17. 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是有局限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18. 面对这种负能量的情景,其实可以远离了,不一定有亲戚关系就非得去。</p><p class="ql-block">19. 父母在家不说比较,外面的比较伤害还是小了很多。</p><p class="ql-block">20. 回家做作业就是加班,而且还没有工资。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金句凝聚了家长们从痛苦、摸索到成长的智慧,强调了接纳、信任、自我觉察和活在当下的核心教育理念,对许多家长都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