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上的琅琊郡、琅琊国</span></p><p class="ql-block"> 聂邦瑞</p><p class="ql-block"> 《史记》中有38处“琅琊”,说明琅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周武王伐纣灭商后,把周朝丞相姜太公(东海上人即今日照)封到齐国。姜太公把黄海岸边一座独特小山起名为“琅邪山”,并把它封为“四时主神”。各地诸侯纷纷来琅琊山祭祀“四时主神”琅琊山开始出名。</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灭掉其他六国,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与郡县制。先设36郡,后增6郡,共有42郡。琅琊郡是最早36郡之一。周代泰山南为鲁,泰山北为齐,齐国西到河,东到海,北到无棣,南至穆陵。秦始皇把齐地一分为二,西部称齐郡,东部称琅琊郡。琅琊郡下辖51个县,其中“嬴县”(今济南莱芜区),即嬴政秦始皇祖籍之地在琅琊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有五次出巡,其中三次到琅琊郡。秦始皇为何三临琅琊郡?除了想让琅琊徐福到东海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外,可能同祖籍情怀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秦代琅琊郡治所最初设在琅琊县(今青岛琅琊镇)。最近山东文物考古院对青岛琅琊山进行田野考古,发现大量秦代文物,其中秦代陶罐上的“琅县”铭文直接证实秦代琅琊县存在,印证了《史记》、《汉书》记载。秦朝仅存15年灭亡。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获胜,建立西汉。西汉仍循秦制,琅琊郡仍辖51县,但琅琊郡治所从琅琊县迁至东武县(诸城)。</p><p class="ql-block"> 汉光武帝刘秀灭掉王莽新朝,建立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汉光武帝把原琅琊郡改称琅琊国,把第11位皇子刘京(皇后阴丽华生)封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京升爵为琅琊王。东汉第二位皇帝是汉明帝刘庄,和琅琊王刘京是一母同胞,因此偏爱弟弟刘京,把泰山以南的南武阳、华、盖等六县划归琅琊国。刘京把琅琊国治所从东武迁至城阳(原莒国国都,原西汉琅琊国治所,琅琊王刘泽后来改封燕王,琅琊国除)。</p><p class="ql-block"> 刘京认为东海郡临沂县、开阳县(原名启阳县,公元前157年,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改称开阳。同时启封改称开封)曾是鄅国故城,是风水宝地。建初五年(公元80年),经汉章帝批准,刘京以琅琊国华、盖、厚邱、南武阳、赣榆五县换取东海郡临沂、开阳二县,以开阳县城为琅琊国治所。</p><p class="ql-block"> 开阳城为治所的琅琊国,背靠蒙山,脚蹬沂水,藏风聚气,不仅是绝佳风水宝地,而且是“东西龙脉上的龙头所在地。”这是琅琊王刘京在洛阳自幼就听到的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 汉光武帝刘秀以洛阳为国都,建立东汉后,开始营建南北两座皇宫。皇宫城楼上缺少一根柱子,但很难找到合适木料。此时洛阳府尹向汉光武帝禀报:“皇宫城楼上缺柱子的地方,突然飞来一棵柱子,恰巧落在缺柱子位置上,合隼合卯。”一会,开阳县令向汉光武帝禀告:“开阳城南门即开阳门上有一颗柱子不翼而飞,不知去向。”汉光武帝哈哈大笑说:“天意啊,飞来柱子的城门就叫开阳门吧!”此段佳话《临沂县志》中有记载。于是人们就把长安、洛阳、汴梁、开阳列为自西向东的一条主要龙脉,开阳是龙头。后来琅琊国不仅出了诸葛亮、王祥、王览、王导、王羲之等圣贤,而且出了不少帝王。晋代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达103年,有11位帝王;南北朝icon时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其中齐、梁十几位皇帝都是兰陵(属琅琊国)萧望之后裔。</p><p class="ql-block"> 琅琊国号称“皇后之乡”。曹操夫人卞太后,刘备皇后糜氏,孙权的嫔妃琅琊王氏因为儿子孙休当了皇帝,被尊为太后。晋武帝司马炎之母王元姬太后(临沂郯城县),此四位皇后皆是琅琊临沂人。琅琊王氏共计出过36位皇后。</p><p class="ql-block"> 东汉共有七任琅琊王,最后一位琅琊王刘熙因反曹欲奔东吴被曹操杀害。琅琊国自东汉始,至唐代终,共有24位琅琊王,最后一位琅琊王李贞(唐太宗之孙)因反对武则天,全家被杀。</p><p class="ql-block"> 东海郡是秦代所设,是秦代后增的6郡(九原郡、南海郡、桂林郡、常山郡、东海郡)之一。东海郡和琅琊国同属徐州。东汉时东海郡改称东海国。东海国治所原在郯县(今临沂郯城县)。</p><p class="ql-block"> 1985年,启功先生给临沂王羲之故居题诗曰:“琅琊重望标千古,王草颜真冠书府。我今执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启功先生从书法角度评价琅琊临沂,既有书圣王羲之,又有亚圣颜真卿,号称书法圣地。</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琅琊榜》中的琅琊山(安徽滁州)和南朝梁国姓萧的皇帝都和琅琊临沂有关。公元 280年,晋武帝灭蜀汉国后,东征灭吴。琅琊王司马伷率领10万人马南下攻打吴国,途经滁州摩陀山,在山下接收吴国末代皇帝孙皓的降书与玉玺,吴国灭亡,三国归晋; 27年后,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导致“永嘉之乱”(公元307年)。晋代第三位琅琊王司马睿和琅琊王氏一起渡江南迁,史称“永嘉南渡”。司马睿率领10万人马曾在滁州摩陀山下休整。但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做了皇帝,即晋元帝,建立东晋。鉴于此两件大事,于是唐代滁州李知府就把摩陀山更名为琅琊山。《琅琊榜》中的南朝梁国皇帝萧选是兰陵(今称临沂兰陵县)萧望之的后裔。宋代欧阳修在琅琊山上建立醉翁亭,使琅琊山闻名遐迩。13910611728、1382316436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