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宗街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是长沙仅存的四条麻石街之一,也是历史文化街区与网红文旅地标的双重载体。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临潮宗门(朝宗门)而得名,旧时是长沙县署、临湘驿站所在地,也是长沙米业的集散中心,曾有“米街”之称,见证了老长沙的商贸繁华。</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5日上午游览完开福寺后还有时间,想想再去相隔不远的网红潮宗街打打卡,上地铁1号线坐了两站培元桥下车后从黄兴北路这边进入来到了潮宗街口。</p> <p class="ql-block"> 潮宗街的魅力在于历史与潮流的碰撞,古老的麻石路旁,网红咖啡厅、创意杂货店、主题民宿与传统民居交错而立,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打卡点;复古门头与时尚穿搭相映成趣,吸引了大量潮人前来淘宝。这种“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既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韵味,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沿着老街往前走,长400米、宽9米的麻石路承载着数百年的时光印记,街区内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遗迹:清末民初的九如里公馆群、见证抗战历史的金九活动旧址、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旧址、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潮宗街教堂等,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着老长沙的过往,成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来到潮宗书宬旧址。潮宗书宬是清末诗人陈继舜的故居,1917年建成于潮宗街,占地约2000平方米。主体为自南向北三进式,正大门挂有谭延闿所题“潮宗书宬”匾额,藏有历史经典万余册,是当时湖南文化名人的雅集之所,谭延闿、杨树达、齐白石、陈三立等人常聚于此。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p> <p class="ql-block"> 路旁的超级魔兽工厂是潮宗街核心区域的宠物服务综合体,定位为“文化街区网红店”,主打“强社交、重打卡”属性,聚焦年轻养宠人群与游客需求,将宠物活体、周边产品与潮流体验深度融合,成为潮宗街极具辨识度的潮流打卡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魔兽工厂的装潢设计超级年轻化与场景化,外立面采用红色字母堆砌的门头+大面积柔光灯箱,搭配红色软毛绒墙面从门头延伸至地面,打破传统宠物店的生冷感,视觉上显眼且富有温度。室内布局通透的玻璃橱窗展示VIP室猫咪活动区,低饱和度类白色系内饰营造干净整洁感,细节处均体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橄大集是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特色茶饮品牌店,主打“湖南首家青榄茶”概念,以“纯橄榄”为核心,推出清爽解腻的青榄茶饮品。青橄茶是以青橄榄为主要原料冲泡而成的饮品,青橄榄中间鼓圆、两头尖尖,形似元宝,又称“大福(腹)果”,代表着财富和好运。</p> <p class="ql-block"> 怪兽银河是一家年轻人最爱的综合体空间,涵盖了餐饮、展览、清吧、剧本杀、天台等多种功能,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吃喝玩乐体验。店内有各种手办陈列,一楼悬挂的月球和宇航员装饰,让顾客仿佛置身于浪漫的宇宙中。老街区的烟火气与新潮宇宙风在这里完美碰撞,既有潮宗街的历史韵味打底,又有怪兽银河的鲜活创意加持,逛一次就会忍不住感叹:这才是长沙老巷里最会玩的“宝藏据点”!</p> <p class="ql-block"> 民谣酒馆是一家充满氛围感的特色酒馆,顾名思义每晚的驻唱表演歌手实力强劲,不仅有深情的民谣歌曲,还会演唱流行、摇滚等多种风格的音乐,并且还融入了国风舞蹈,以及笛子、琵琶等中式乐器演奏,给顾客带来独特的视听体验。</p> <p class="ql-block"> 潮宗街以“潮”为名的古今共生,诠释长沙城的鲜活生命力。潮宗街的“潮”,是刻在骨子里的历史基因与刻在当下的时尚脉搏的共鸣。它从“朝宗门”走来,因挑水脚夫的汗水将“朝”浸润成“潮”,又在时代的浪潮中,将“潮”演绎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符号——这里是老长沙的记忆载体,是年轻人的潮流圣地,更是长沙城“守得住历史、追得上时代”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 街中的梓园巷全长约200米,宽不足3米,青砖与麻石相间的路面保留着旧时街巷的肌理,两侧墙面斑驳,藤蔓攀爬,仿佛封存着老长沙的时光密码。梓园巷原为晚清布政使衔道员张自牧的私人公馆“絜园”(又称“絜庐”)的后花园。“絜园”曾是长沙城内颇具规模的园林,园中有戏台、假山、回廊,兼具江南园林的雅致与湘派园林的朴实,张自牧曾在此宴请宾客、研读史书。</p> <p class="ql-block"> 宏金花园为街区内的老旧小区,紧邻潮宗街核心区域,周边被潮宗街、楠木厅、九如里等历史街巷环绕。这里曾是长沙米市的核心区域,保留了自明清以来的街巷格局,漫步街头,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同时,潮宗街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成为了长沙的潮流打卡地,居住在此,既能领略到古老的文化魅力,又能感受到时尚的脉搏跳动。</p> <p class="ql-block"> 来到长沙县署旧址。长沙县署即长沙知县衙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迁建于潮宗门内,明末被张献忠农民军毁,此后无定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旧址重建,后展有修葺。县署坐北朝南,周有围墙,规模甚大。据清嘉庆《长沙县志》记载,署前有两座栅门,左额“三湘首邑”,右额“九郡名区”,民国元年(1912年》,长沙县治移置府署,此处设有群治法政学校等。</p> <p class="ql-block"> 文化书社故址。1920年8月,毛泽东、易礼容等在此租了3间房,开办长沙文化书社 。它是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也是湖南早期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1927年,文化书社在“马日事变”中被捣毁 。如今,书社旧址已无法觅到踪迹,仅有长沙市人民政府2005年12月所立的“文化书社故址”石碑,见证着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街边"我在长沙冇空想你"的网红语引入注目,长沙的日子忙着在岳麓山拾级而上,忙着在湘江边吹晚风,忙着把长沙的美好一一装进眼里,却在某个转角忽然发现:原来“冇空想你”,是把对你的惦念,悄悄融进了这座城的每一刻烟火里。</p> <p class="ql-block"> 来到潮宗街教堂门前。这座灰白色的三层砖木建筑静静伫立,青砖清水外墙历经百年仍保持着古朴的质感,墙面上嵌着“耶稣巷”石碑与“真耶稣教会”界碑,彰显着其独特的身份标识。潮宗街基督教堂不仅是长沙老城区内现存唯一完全由国人兴办的近代教堂,更是一部镌刻在砖石间的“活的历史”,见证了长沙基督教自立运动的兴起、抗战时期的沧桑变迁,以及新时代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潮宗亭是潮宗街“老长沙”风貌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抗战时期防空设施与历史地名演变的双重见证。潮宗亭的修建与抗战时期的防空设施密切相关。抗日战争期间,潮宗街因临近湘江,成为物资中转要道,为躲避日机轰炸,当地民众在街区内修建了地下防空洞。近年城市更新过程中,为保护这一历史见证,政府拆除地表建筑,于2023年前后在防空洞上方改建为潮宗亭。</p> <p class="ql-block"> 潮宗亭地面保留了部分防空洞入口遗迹,周边设置了抗战时期照片展板,展示日机轰炸的历史画面与民众躲避空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潮宗亭的建筑风格兼顾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亭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稳固耐用。亭子的功能也从单纯的纪念扩展为居民休憩与文化传播的场所——老人们常在此聊天、晒太阳,孩子们在亭下玩耍,同时成为游客了解潮宗街历史的重要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西侧潮宗街口朝宗门旧址处。尽管潮宗门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历史印记仍深深烙印在潮宗街及周边区域。朝宗门是长沙古城的核心城门之一,始建于宋代,原名“朝宗门”,取“朝拜祖宗”之意,是古代长沙城连接湘江码头的重要交通节点与防御设施。其名称中的“朝宗”蕴含着对祖先的尊崇,也见证了长沙城早期的城市布局与文化内核。</p> <p class="ql-block"> “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是一句流传甚广的长沙老话,其核心指向潮宗门——长沙古城昔日的核心城门之一,也是连接古城内外的重要节点。这句俗语不仅道出了潮宗门在长沙城市格局中的关键地位,更折射出潮宗街作为老长沙“心脏”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墙上有老长沙城铜板图。老长沙城(明清时期)有9座城门,俗称“老九门”,潮宗门位于西侧,是古代长沙城连接湘江码头的关键通道——物资从湘江运抵长沙后,必经潮宗门进入城内;城内居民外出,也多从此门出入。可以说,潮宗门是老长沙的“物流咽喉”与“城市门户”,承载着城市早期的交通与贸易功能。</p> <p class="ql-block"> 墙上还有清末潮宗门外挑水夫的老照片。这张老照片不仅是挑水夫个体的生存记录,更是清末长沙城市史的微观切片,它反映了古城依赖自然水源的生活形态、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以及城墙内外"城-乡""贵-贱"的空间分野。如今潮宗门已不存,但通过这样的影像,我们仍能触摸到百年前长沙人烟火人间的真实温度。</p> <p class="ql-block"> 如今,潮宗门虽已拆除,但潮宗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被完整保留下来。现潮宗街不仅是长沙的“文化会客厅”,更是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在这里拍照留影,感受老长沙的烟火气与新长沙的时尚感。潮宗门的“重生”,不仅是建筑的保护,更是文化的延续,它让老长沙的记忆得以传承,让城市的灵魂得以安放。</p> <p class="ql-block"> 潮宗门马路对面即是湘江岸边。湘江见证了潮宗门的兴衰变迁。明清时期,潮宗门外的码头“千艘云集”,湘江运粮船往来不绝,潮宗街成为长沙的“米街”,洞庭湖区的稻米通过湘江运往汉口、江浙等地,支撑起湖南粮食产量占全国11%的“鱼米之乡”地位。1904年长沙通商开埠,潮宗门一带设有最初的长沙海关和美国驻长沙领事馆,成为长沙近代对外开放之先声。</p> <p class="ql-block"> 这些泛黄的老照片,像一把被岁月摩挲得温润的钥匙,轻轻一转,便打开了清末潮宗门外的烟火人间。如今,潮宗门已消逝于岁月,但这些照片却让它的模样永远定格,有人的温度,有城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走到湘江边后返回再次穿越潮宗街,看到街边又有门面挂上了"长沙文化书社"的牌子。当年由毛泽东、何叔衡等发起成立于潮宗街的文化书社是湖南新文化运动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核心阵地。此次门面挂牌,将历史建筑与红色文化符号重新激活,挂牌行为本身就是在还原这段“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历史,让历史记忆从文献资料走进现实生活,成为可感知、可触摸的文化载体。</p> <p class="ql-block"> 今日潮宗街的温暖,藏在街坊们的日常里。100来户原居民守望着老街,手足相助。社区还会帮游客规划路线,找网红店、历史遗址,让游客玩得开心尽兴。这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让潮宗街即使在节假日人流如织,也依然保持着慢生活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潮宗街,是年轻人的“潮流打卡圣地”。日均2万年轻人涌入,传统与潮流在这里碰撞,年轻人找到了“情绪链接”——他们可以在老街里穿汉服漫游,拍一组穿越古今的照片;可以在百年树下喝一杯桂子油咖啡,听街头艺人唱民谣;可以在非遗工作室里做一盏灯工玻璃,把长沙的花瓣做成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晨曦是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复古咖啡馆之一,以“晨曦”为名,传递温暖与创造力的理念,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潮流打卡圣地”。咖啡馆的整体风格以民国风情为核心,融入了老上海的小曲作为背景音,进一步强化了复古氛围,让每一位到店的顾客都能沉浸在“时光交错”的梦境中。</p> <p class="ql-block"> 潮宗街,就像长沙城的“弄潮儿”——它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左手挽着历史,右手牵着未来。在这里,你能看到老长沙的影子,也能感受到新长沙的活力;你能品尝到老长沙的味道,也能体验到新长沙的潮流。</p> <p class="ql-block"> 潮宗街的灵魂,是它的烟火气与文化味的交融。这里不仅有网红店,更有老长沙的味道,老字号的美食有一堆。这些老字号不仅是美食,更是老长沙的记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长沙人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回到了与潮宗街交汇的永清巷口。在潮宗街的纵横巷陌中,永清巷像一位低调的“老者”,以独有的姿态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它北起寿星街,南接三贵街,狭窄的麻石路面串起一栋栋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永清巷的名字源于清康熙年间湖南布政使郎永清。这位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官员,在湘任职12年,推动漕运、盐政改革,让湖南财赋大增,离任后百姓为其建祠祭祀(郎公祠,今存街名),永清巷便因传说为其旧居所在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永清巷,就像一本打开的老相册,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在这里,你能感受到老长沙的温度,也能看到新长沙的活力——它不仅是潮宗街的一部分,更是长沙城的“记忆密码”,藏着每一个长沙人的乡愁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永清巷,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也融入了新时代的潮流元素。巷子里的墙面有长沙特色的彩绘,写着“长沙”大字的打卡位吸引着年轻人拍照;原创店、咖啡店、设计商店等新业态入驻,让老巷子有了年轻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长沙,一座在历史与现代浪潮中奔涌的城市,却始终为那些老街老巷保留着温柔的角落。它们不是被遗忘的旧时光,而是长沙人记忆的根脉,是城市灵魂的栖息地。漫步其间,麻石路面的凹凸触感、青砖墙缝里的苔藓、老商铺飘出的烟火气,都在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往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 永清巷的建筑兼具历史底蕴与地方特色,是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建筑立面材质以红砖为主,采用三段式的古典建筑构图,麻石石库门与窄长门窗、欧式线条等细节,充分体现了民国建筑风貌,与潮宗街整体风格相协调。</p> <p class="ql-block"> 街区中有湖南时务学堂于1897年由谭嗣同等人发起,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等赞助下创办,1922年梁启超重访时题写“时务学堂故址”,1938年“文夕大火”中旧址全部被毁。学堂曾汇聚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维新精英,培养出蔡锷、杨树达等杰出人才,为维新运动酝酿思想、准备干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永清巷中的朝宗记忆墙以最质朴的方式,留存着潮宗街片区的生活印记。它用“看得见的历史”,让潮宗街的商埠文化、市井文化、建筑文化得以延续。当人们在记忆墙前驻足、拍照、交流,老长沙的故事便在口口相传中被铭记,老城的文化基因也在这种“回望”中,悄悄融入新一代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老巷中有童趣亮色,造型俏皮的卡通模型是老长沙街巷里跳出的“快乐音符”,它们以鲜活的姿态打破了历史街区的沉静,让厚重的时光与灵动的潮流撞个满怀,为这条承载记忆的老巷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p> <p class="ql-block"> 老巷里也有"国际风"。巷中休息椅后墙上的全英文字符广告画,是老长沙街巷里一抹亮眼的“跨文化风景”。它以简洁的字母线条,在青砖灰瓦、麻石街巷的复古底色中,勾勒出传统与国际的巧妙对话,为这条承载本土记忆的老巷,添上了几分时尚与开阔。</p> <p class="ql-block"> 回到了潮宗街的东侧入口。漫步潮宗街,一场与长沙时光的温柔相遇,仿佛推开了一扇穿越时空的门。脚下的麻石路被岁月磨得温润,两侧的红砖小楼、青砖老宅错落相依,老巷深处的吆喝与街头咖啡馆的轻音乐交织,让人在新旧交织的景致里,读懂长沙这座城的厚重与鲜活。</p> <p class="ql-block"> 潮宗街就像一本摊开的书,书页上写着长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炫耀历史,而是用最朴素的日常,让每一个走过的人明白:真正的老城魅力,不在于“复刻过去”,而在于让时光慢慢流淌,让历史与当下温柔共处,让每一代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长沙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