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连钢是山东港口集团首席科学家,是中国港口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自主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p><p class="ql-block">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贸易国,需要世界级的港口设施来处理巨量的进出口货物。自动化码头以其超强的处理能力,有力地支撑了每年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商品进出口,是外贸增长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2023年,张连钢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p><p class="ql-block"> 2025年,张连钢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受邀九三阅兵现场观礼。</p><p class="ql-block"><b>一、与港口结缘的初心</b></p><p class="ql-block"> 1960年,张连钢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p><p class="ql-block"> 1979年,19岁的张连钢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选择这一专业的初衷,是他深受“四个现代化”号召的感召,希望为国家填补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1983年毕业后,他放弃机关优渥岗位,主动投身青岛港首个集装箱码头建设,从基层技术员做起,一干就是40余年。</p><p class="ql-block"><b>二、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b></p><p class="ql-block"> 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外厂商对关键技术守口如瓶。</p><p class="ql-block"> 张连钢团队到国外考察时,对方不仅不让下车、拍照,还拒绝透露任何技术和数据,甚至提出天价软件捆绑销售硬件,且系统不能进行优化改进的苛刻合作条件。</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种困境,张连钢毅然决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他告诉团队“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到的,我们只能走自主创新这一条路”。在没有经验、资料和外援的“三无”状况下,张连钢带领团队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辛探索之路。</p><p class="ql-block"> 项目启动时,张连钢正处于肺癌手术后的康复期,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仍然坚持承担起自动化码头筹建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张连钢曾两次拒绝领导对其担任项目负责人的任命,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支撑完成这个重大项目。但最终在“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鼓舞下,他咬着牙担下重任,坚持“边治疗、边工作”,甚至在病房里修改方案,并告诉团队“码头的每一个数据都比他的命重要”。</p><p class="ql-block"> 在码头建设过程中,团队面临诸多技术研发瓶颈,如自动导引车(AGV)控制系统的研发,AGV路径规划算法是全自动化码头生产控制系统的“灵魂”,但研发过程中困难重重。</p><p class="ql-block"> 面对AGV控制系统的研发瓶颈,张连钢吹响了团队攻坚的冲锋号。为了模拟真实工况,团队成员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环境里连续测试48小时,经历无数次推倒、重建,最终成功上线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率自动化码头AGV路径规划算法。</p><p class="ql-block"> 国外建设自动化码头通常需要8到10年,而张连钢团队仅用3年半就完成了项目,时间压力巨大,工作强度极高。</p><p class="ql-block"> 张连钢带领团队通宵达旦连轴转,他的办公室灯就没在晚上10点前熄灭过,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在巨大压力下,张连钢身上出现紫癜,后来又生了带状疱疹,但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提前完成了项目。</p><p class="ql-block"> 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团结一心,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团队累计完成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7000多个测试案例,形成几十万字分析报告。</p><p class="ql-block"> 面对60多国考察团,张连钢大方展示技术成果,“核心技术他们学不到,更拿不走”,用实力诠释中国自信。</p><p class="ql-block"><b>三、多个方面领先同行</b></p><p class="ql-block"> 青岛港自主研发了A-TOS、A-ECS等系统以及全国产自动化电控系统,并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些系统提高了码头的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使青岛港在自动化码头的控制系统方面实现了自主可控。</p><p class="ql-block"> 2021年,青岛港投用了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实现了集装箱的立体运输,减少了地面交通压力。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港口的运输效率,还为港口的集疏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2024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岸桥单机作业效率高达60.2自然箱/小时,自动化轨道吊作业效率达到30-32自然箱/小时。这一效率远超传统码头的作业效率,甚至领先于一些国际知名港口,如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等。</p><p class="ql-block"> 自2017年运营以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经多次刷新自己创造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2024年,其桥吊单机效率更是达到了60.6自然箱/小时,第11次刷新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b>四、时代赋予的勋章</b></p><p class="ql-block"> 张连钢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p><p class="ql-block"> “连钢创新团队”获“时代楷模”称号,技术成果被纳入国际港口协会标准,成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p><p class="ql-block"> 推动中国港口从“规模领先”转向“技术引领”,助力山东港口集团跻身全球港口第一方阵,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了标杆样本。</p><p class="ql-block"><b>五、永不止步的创新者</b></p><p class="ql-block"> 尽管已年过六旬,张连钢仍奋战在技术一线。2023年三期码头投产后,他又带领团队探索“智能管控系统A-TOS”的深度应用,目标是实现“毫秒级”响应和全域自主可控。他常说:“<b>一时领先不叫领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始终走在前列”</b>。</p><p class="ql-block"> 张连钢的生平,是一部中国港口从追赶到超越的奋斗史,更是一位科技工作者“以命许国”的精神史诗。他用四十年光阴,在黄海之滨书写了“中国智造”的传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附1:<b>张连钢经典语录</b></p><p class="ql-block"> 国外自动化码头发展了几十年,我们一出生就要与世界最高水平牵手。</p><p class="ql-block"> 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样能做到,还要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不仅要追赶,更要领跑!</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港口的名字,写在世界的‘智造’史册上!</p><p class="ql-block">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成。</p><p class="ql-block">附2:<b>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国占了6个。</b></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52座,已建和在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的50%以上</p><p class="ql-block"><i>参考资料</i>:《共产党员网》、《新华网》、《青岛新闻网》、《山东港口集团官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