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知青的叙说

書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敬献给经历知青岁月的人</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乘坐高铁重游河西走廊,这无不让我又回忆起知青时的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初中毕业那年,我也是最后一批到农村去的城市小青年。当时,我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没有任何思考,随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搭上最后一趟列车。在走之前好像就是出远门,可以逃脱家长的唠叨,有一种自我放飞的感觉,和大家一起糊里糊涂就登上了西去的绿皮火车。</p><p class="ql-block"> 城里娃对坐火车并不觉得新鲜,但随着一声鸣笛声,火车缓缓驶出车站时,这时我才回过神来,突然有种恐慌的感觉,我透过窗户尽力向站台上的亲人招手!可是泪水已经淹没了视线,我无形中离开了亲人,离开了这座熟悉的城市。我没想到这一离,也成了我后来步入社会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在夜幕快降临时,车已经翻过了乌鞘岭,火车驰入茫茫的河西走廊,随着落日的余晖,映照出浩瀚如云的雪山戈壁远景,铁轨的碰撞声早已淹没了悠悠驼铃声,大漠孤烟无不使人凄凉!经过数十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车站。当我第一次站在戈壁滩上时,没有头绪的景色让我感到寒心恐慌,嗖嗖的阵风使我后背发凉,脚下碰撞的石子无不叫人惊心。一声集合的哨声划破了长空,我如落单的鸟儿无不趁着夜幕前行,一股离家的孤独感迅速感涌上心头。也是我第一次感到落日黄沙孤烟直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便成了知青点上的农民,在生产队的统一安排下,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劳动是常态。虽然算不上日耕月息,但没有自由的时间,一年四季没有固定的任务,随季节的变化从事不同的农活,来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农民的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百姓近距离的接触交流,我们之间不但增近了感情,而且慢慢地融入了当地生活,人人都成了这里的一份子。通过工作生活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地古老的民俗风情的趣味,也感受到历史长河的气势,倾佩浩瀚戈壁雪山的魅力,目睹莫高窟人类文明史的宝库。而那每一首边塞诗歌就是古人家国情怀的写照,转经桶的余音就是神灵的呼唤,河西走廊就是一部东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写照。</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一呆就是六七年,后来我回想起时,那悠悠岁月虽然生活苦了点,但尝到人间疾苦,饱受了曾经未有的经历。这里便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改变我人生观念的历练场,充实我生活的训练营,认识自然的大乐园,熟悉农耕文化的大学堂,更是我后来能够面对困难和独立生活的精神基石。</p> <p class="ql-block">  刚到这里时,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和城市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一切超出我想象的范畴。 </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住在半裸半掩的地窝子里,虽然有些简陋,但能够遮风挡雨,它适合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地窝子它有冬暖夏凉,建造成本也低的优点,还可以减轻冬季取暖的负担。同时,外露部分比较低矮,有利于防风挡沙。在戈壁滩上,有处安身就是最大的幸福。这里一年四季热冷温差很大,夏季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真可晒暴皮肤,地面上几分钟可以烤熟鸡蛋,赤脚裸背实在寸步难行。而夏季坐在地窝子里面,又如按上了空调,长时呆在那里还要披外衣。最难受的没过于冬天,呼啸的寒风吹个不停,如果起夜在露天方便的话,尿没有洒完寒颤打个不停,蹲在那里刺骨的风真铲着沟蛋子疼哩。也时常在夜里随着呼呼的急风声,孤独感油然而生,孤独带来烦恼,不时走出地窝子,在戈壁上仰望星空,何时才会有葡萄美酒夜光杯?这种奢望无不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一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凄凉感随即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夏季的夜晚,我们常常躺在晒热的沙堆上,说是乘凉实则是望星思故乡,心里都装着难以诉说的心思,又不愿意失去男子汉的尊严,只能说天空的星星知我意,望着星星水灵灵的眼睛,问而不语,陪伴着我们到深夜;特别是月下的雪山,清境安逸,望而欲来,深邃而又圣洁的容态,无不融化我焦虑而又孤独的心情!在他乡夜静时,让人无不遥想古人“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的离别情景。</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冲着“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愉快地入列了。可今天回想起来,对我个人而言的确有很大益处,不论是历练意志、修行品德、责任担当、适应社会等方面都受益匪浅。在老百姓那里也学到好多书本上找不见、城市里遇不到、生活中理不清的知识和经验。就农活而言,我学会了利用到虹吸原理引水浇地的方法,柴油机抽水时先要咚水的技巧,借风扬场时要掌握好风向和力度,犁地时调整键卯来控制深度的措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要掌握还真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在其他方面也不例外,如象有人平时的头疼感冒,老百姓都有他们自治的办法,几乎都用野外平时采来的野草熬汤喝或外敷贴,不花钱问题就解决了。一些民间验方真有用,即经济又实惠,他们将老祖先留下的智慧用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今天想起这些,当时的生活环境确实苦了点,就我个人现在来说,觉得一切付出还是很值得的。如果没有曾经的经历,也许没有我后来如意应对工作能力、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所以,从我的成长到成熟来说,知青的那段经历尤为重要,的确培养了我,改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三观,给我的人生增添了光彩、丰富了人生经验,注入了新生能量。它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无不怀念那段往事,我没有理由忘记它,并且有些东西已经印在脑海里,也无法忘记。</p><p class="ql-block"> 而让人人都难忘的莫过于放假回家的情景。因为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没有长途汽车可坐,只有乘坐路过的煤车或绿皮火车。但我们又是中途乘车,年关节下车上本来人满为患,要挤上车真不容易。特别一些女同事为了能得到男同事的帮助,常常将家里带来的罐头水果糖之类的东西一直留着,快到回家的几天才拿出来巴结男同事,让帮自己带行李,在火车上我们常常挤在一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小夫妻呢!可一下车怕来接的家人误解,连招呼不打地溜走,更不要说示个眼神或趁机摸摸她的嫩手。</p><p class="ql-block"> 后来,每次回家前我们想好应对的办法,明确分工,相互帮助,尽量使一个不要落下。常常先将几个人从车窗子塞近去,然后将大家所带的行李转上去,再到车门子上往上挤,若个别人实在挤不上来,只好等到第二天再挤。到了车上也连站的位置都没有,人挤人行李也挤人,有时候挤得人喘不过气来,近靠的人都能够感觉到对方的呼吸和心跳;若身子一旦贴上女同事,生怕身体有反应,那一路就难受坏了,还不敢左右。就这样一站就是数十个小时,下车时小腿肿得连脚步都拖不动,再不要说在车上走动或上厕所了。</p> <p class="ql-block">  所以, 每次我们在准备回的前一天都不敢多喝水,上车前尽量将屎尿拉干净,免得在车上出丑。前几年在知青四十年聚会时,谈论起这些锁事时,人人都无不感慨!甚至有些人开玩笑说,自己通过挤车才嗅到女人的味道,后悔当时没有胆量去抓住机会,还是留下终身遗憾。</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虽然一路风景一路情,在平稳的高铁上听不到铁轨的碰撞声,但我矛盾的心情难一平静!让我再次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岁月的经历倍感交加。曾经将美好的青春洒在戈壁滩上,我仍无懊悔,因为那段特殊的经历成就了我的梦想,在历史文化长廊里铸就了我的灵魂,时代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了,旅行的好奇美景,仍没有挡住我对知青时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