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老延安饭店</h5> 陕西·延安 路过老延安饭店,我们的目光一下被吸引过去,窑洞造型的门面极富特色,但最令人好奇的是一道菜的名字——小米加步枪。<div><br> 走进店内,差不多已满座,生意火爆。店里为暖色调装饰,以红色为主,红色的边框、红色的腰鼓、红色的碗碟,服务员一色红妆,读着贺敬之的《回延安》,氛围感拉满。<br><br><h5><i>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br>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br> 手抓黄土我不放<br>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br>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br> 双手搂定宝塔山<br> 千声万声呼唤你<br>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br> ……</i></h5></div><div><i><br></i></div> <h5>小米加步枪</h5> 我们点了小米加步枪、陕北炒凉粉、老鸡汤煨脆笋,都是店内特色。延安小米粥配一根烤羊排,就是小米加步枪。上午与家人微信互动,有奖问答,问日本工农学校是干什么的?,弟弟答出得一红包。看到小米加步枪,我们又出一题,结果妹妹秒回,竟然答对了,我们愉快地又发一红包。<div><br> 享受美食,不亦乐乎!隐约传来说书声:陕北坐落在高原上,山连山像波浪,住的暖暖的窑洞热热的炕,吃的荞麦圪坨羊腥汤,陕北人勤劳又善良,地肥水美五谷香,陕北就是个好地方,一年四季好风光……</div><div><br></div> <h5>王家坪</h5> 吃过午饭,我们继续游览红色遗址遗迹。这样的地方宝塔区就有200多处,构成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革命旧址群。如果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那么宝塔区就是中国革命圣地的心脏。<div><br> 顺延河向北不远,就是八路军总司令部住址王家坪。1937年8月-1947年3月中央军委驻扎于此,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军事决策指挥中心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庆祝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从这里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div><div><br></div> <h5>中央军委礼堂</h5> <h5>中央军委礼堂内景</h5> 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北院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和彭德怀旧居,后院有朱德、叶剑英旧居及军委参谋部、后勤部旧址等。南院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的旧居,院子中央是军委礼堂,修建于1943年。这些宅院看上去很新,都是后来修复的,1947年3月国民党占领延安后,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56年按原样进行了修复,1959年对外开放。<div><br> 毛泽东先后两次在此工作和生活,第一次是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2月中旬,重庆谈判返回延安后,毛泽东因疲劳过度,于11月中旬住院,12月中旬出院后到王家坪休养,1946年2月迁回枣园。第二次是1947年3月12日,为便于指挥作战,毛泽东再次搬到这里,同时移住王家坪的还有周恩来等人。1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发布关于边区各部队保卫延安的部署命令,18日晚撤离。</div> <h5>毛泽东旧居</h5> 王家坪还有一个桃林公园,占地12亩,因遍布桃树而得名。延安时期,这里修建了运动场、篮球场、俱乐部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常来这里和大家一起活动,也经常在这里举行报告会、联谊会。<div><br> 时逢作家花海洋签名售书,得知他2001年起致力于延安革命史研究工作,2015年起先后出版了《走进延安》、《延安红故事》、《延安革命故事》等,都是以小故事展现时代风云和革命先辈的人格风范,欣然购得,以作纪念。</div><div><br></div> <h5>延安革命纪念馆</h5>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紧邻王家坪。<div><br> 纪念馆规模宏大,令人惊叹。数万平米的馆前广场,正中立有毛泽东青铜像,铜像高5米,加上底座3.15米,总高为8.15米,底座上镌刻“毛泽东”三个金色大字。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于199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div><div><br></div> <h5>毛泽东青铜像</h5> 整座纪念馆坐北朝南,东西长222米,以毛泽东青铜像为中轴线呈对称排列,中间主体建筑突出,上有“延安革命纪念馆”金色大字和红色党徽,主体建筑两侧是富有地域特色的二十孔窑洞墙造型,并有延安时期工农兵各界群众的雕塑,体现党中央在延安13年人心所向的群众基础。整体看起来气势恢宏,色调简洁大气,给人稳重庄严之感。<div><br> 这是我见过的最气派的纪念馆之一,不愧革命圣地的称号。为何气派?看一组数字,延安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238亩,主体建筑面积29853平米,基本陈列面积10677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近3.6万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别问馆藏为何如此丰富,因为这里是延安。</div><div><br></div> 延安革命纪念馆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并非一蹴而就,经历过多次移地和改扩建。最初的纪念馆建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由南关交际处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2006年10月,纪念馆原主体建筑拆除重建,2009年8月28日新馆落成并全面对外开放。<div><br> 纪念馆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也进入馆内游览,了解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红军长征到解放战争,展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个春秋的伟大历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从延安走出了一个新中国。</div><div><br></div> <h5>延安革命纪念馆内</h5> 北行不远,到达杨家岭革命旧址,我们是当天进入杨家岭旧址景区的最后一批游客。<div><br> 沿杨家岭路往里走,旧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是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北边是领导人旧居。中央大礼堂,于1942年落成,长35米,宽30米,可容纳千余人,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型建筑,由基督教堂改建而成,整体灰黄色砖墙,配上蓝色的窗格,显得质朴又庄严。据说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央大礼堂都是延安最豪华的建筑。</div><div><br></div> <h5>杨家岭—中央大礼堂</h5> <h5>中央大礼堂内</h5> 1945年4月至6月七大在这里召开,历时50天,参会代表755名。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认真总结党成立24年的经验,制定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委员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div><br>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在延安的驻地,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中央机关于1938年11月20日从城内的凤凰山麓迁至杨家岭。毛泽东在这里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1943年7月随中共中央书记处迁往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驻杨家岭。</div><div><br></div> 这里记录了那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中共中央领导根据地军民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实行精兵简政,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召开了中共七大等许多重要会议,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div><br></div> <h5>中共中央办公厅</h5> <p class="ql-block"> 如今,旧址内风景如画,重新修复的旧居建筑已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一切似乎都变得云淡风轻。路边的菜地,是否留下主席躬耕的背影?窑洞外的石桌石凳,依然是原来的模样,不知是否还记得主席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的情景?主席纵横捭阖,自信不经意间流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是1946年8月6日,也是下午的此刻。斯特朗不明白纸老虎的意思,旁边的翻译解释道:纸老虎就是用纸做成人的形状,把它放在地里吓唬乌鸦。毛泽东摇摇头,说:不是吓唬乌鸦,是用来吓唬孩子的,它看起来像可怕的老虎,但实际上是用纸做的,没什么可怕,一受潮就会发软,一阵大雨就能把它冲掉。</p> 走出杨家岭,旁边就是延安大学,这是一所有着光荣红色历史的高等学府。<div><br> 延安大学创办于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毛泽东亲自确定校名,校长为吴玉章。不久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和新文字干部学校也并入延大。1949年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71年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后又改回原名“延安大学”。1998年,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成为陕西省属重点综合大学。</div><div><br></div> <h5>延安大学校门</h5> 我们走进延安大学,宽敞整齐的校园很漂亮,正是暑假,校园里学生不多,看到泽东干部学院,才知这个最初成立时并入的学校保留至今。不过,我们到这里的主要目的是看看位于延大的路遥墓。<div><br> 找了半天,又问了几位学生,才知路遥墓在学校后面的文汇山上。山不高,步行上去转几个弯,就到了位于山顶的路遥墓。</div><div><br></div> <h5>路遥之墓</h5> 墓地不大,圆形墓冢前的石碑上有路遥汉白玉头像,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和延安大学立于2006年4月。路遥神态温和,神色平静,目光平视前方,他不仅看着自己的母校,也看着陕北这片让他忘不了的黄土地。墓后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奋蹄向前的牛浮雕和路遥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div><br> 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四个行书挥就的字体给这严谨的氛围增加了一份洒脱。墓前还有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平凡的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div><div><br></div> 路遥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用白描手法书写生活,文字如同恣意挥洒的中国水墨画,感动过无数人,当年在电影院看《人生》忍不住流泪时,我还是一个中学生。没想到他走得那么快,1992年我大学毕业才一年,路遥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他才43岁。<div><br> 我点上一支烟,祭拜路遥,不知天堂里可有不平凡的世界。山风吹过,天空正涌起满天晚霞,红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陕西延安</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9月</h3> <h1>附图:</h1> <h5>王家坪—彭德怀旧居</h5> <h5>王家坪—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会议室</h5> <h5>王家坪—总政治部组织部、周恩来旧居</h5> <h5>延安革命纪念馆</h5> <h5>纪念馆前留影</h5> <h5>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前</h5> <h5>杨家岭—毛泽东旧居</h5> <h5>毛泽东与斯特朗谈话的地方</h5> <h5>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h5> <h5>延安大学文汇山上</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