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曾在美篇《漫游故宫》里说到过,香港故宫博物馆,除了1-7展厅的常设展览之外,还会把世界各地博物馆藏品搬来,在第8或9展厅举办专题展览。</div><div> 最近两个展厅同时“加印”,“天方奇毯—伊斯兰与世界文明的交织”和“莫卧儿王朝瑰宝──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珍藏”,展览正在进行。</div><div> 橡树跑进故宫,欣赏来自卡达尔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华丽地毯、以及10至19世纪的陶瓷、金属器物、手稿和玉器等伊斯兰文化瑰宝,同时也躲避还散不去的盛夏余热了。</div><div> </div><div><br></div> 01、大巴车上拍摄故宫 02、第9展厅,“天方奇毯—伊斯兰与世界文明的交织”。<div> 我猜 ,举办单位是想用幽默的方式,来介绍这个严肃的或庄重的活动。我们曾经把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翻译成为“天方夜谭”。而“天方夜谭”里“阿拉丁的神灯”的传说,便是讲神灯的魔力,可以让地毯飞起来。</div><div> 这样,概括了以地毯为主线,展出的伊斯兰世界里曾经三个最强有力政权(萨法维王朝、莫卧儿王朝和鄂图曼王朝)留下的珍宝,同时也介绍这段时间伊斯兰世界与中国文化交流与借鉴。<br><div><br></div></div> 03、展厅进门,正对着一张华丽地毯,是16世纪<font color="#ff8a00">萨法维伊朗</font>的<u>阿尔达比勒-萨尔动物地毯 </u>。<div> <br></div> 04、<u>阿尔达比勒-萨尔动物地毯 </u>局部。这件品质卓越的皇家珍宝,来自<u>伊朗西北部阿尔达比勒的萨法维王朝圣陵</u>,这张打了五百万个结的地毯,是以羊羔颈部下方的毛编织的,我是想象不到需要多少只羔羊,才能完成这么一件皇皇巨作。 05、萨法维王朝展厅 萨法维王朝,我好像有点陌生的,但从中学历史书上可以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即:波斯第三帝国,属于突厥部落。资料显示,这个政权从16世纪初的建立到18世纪上半叶结束,也就是200多年历史。但这段时期,其艺术的辉煌,的确是令人咂舌的。<br> 据说它们定居的里海沿岸很适合种植桑养蝉,所以它们的丝绸业非常发达,且成为主要出口产品。 <p class="ql-block">06、<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萨法维王朝</span>纺织品(制作于1700-1722年间),用金属丝线编织出红色粉色蓝色等不同色阶的图案。介绍说这萨法王朝最昂贵和最独特的丝绸制品,主要用于制作贵族和精英阶层的大衣或者外交赠送的长袍。制造这些顶阶级产品的艺术家,也是只属于宫廷御用。现场看到,只感叹“精美绝伦”。</p> 1分40秒的电子版,详细介绍16世纪中期的<font color="#ff8a00">萨法维王朝的罗斯柴尔德开光纹地毯</font>的工艺美。地毯实体大约有二三十平米,走近只能看到局部,反倒是在电子墙上可以整体欣赏。地毯图案的红色颜料,是用昆虫做的。<div><br></div> 延伸阅读:有一种原产于美洲的介壳虫,以仙人掌汁液为食,这种昆虫的雌虫体内含有胭脂红酸,晒干和研磨,可以制成一种鲜红色的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制作食用色素和化妆品等,伊斯兰传统上使用的红色昆虫颜料,就是从胭脂虫中提取的。<div> 又想起贾宝玉好吃胭脂,好在贾府似乎没有用昆虫做胭脂。</div> <p class="ql-block">07、莫卧儿王朝展厅,同样是十分豪华,地毯更是气派非凡。</p> 莫卧儿王朝(1526-1857)的建立者,据说其母系来自成吉思汗一族,父亲则是帖木儿族系。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经营三百多年,鼎盛时期,几乎统一整个印度次大陆。现在印度境内赫赫有名的泰姬陵,便是莫卧儿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妻子姬蔓·芭奴修建的。 <br> 莫卧儿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喜马拉雅山的帕什米纳羊毛,再加以丝线编织,制造出最上等的地毯,也就不奇怪了。 08、莫卧儿王朝的花格子毯。据说1620年的春天,皇帝<u>贾汗吉(第四代皇帝)</u>在克什米尔,被当地的花卉深深陶醉,皇家便制做了逼真的花卉设计,毯子的对称图案,有点像波斯的哈。 09、制作于16世纪中叶的莫卧儿王朝的动物图案地毯碎片。仔细看图片上的动物的“衔接”是一种怪异景象:每一种动物从其他动物衍生出来。以现代思维看,真是一个让人迷茫的世界。这种景象,好像是莫卧儿独有。 10、鄂图曼帝国的陶瓷(砂玻器)和一本百科全书 “ 鄂图曼”我们都不太熟习,但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能就不会陌生了,属于突厥部落。前者是大清时候以及现在大陆以外地区华语翻译,后者是我们现在的翻译。<br> 不论怎么说把,这个从十三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王朝,曾经雄霸一方是无可质疑的,鼎盛时期,势力达南欧、北非、西亚三大洲;东自里海及波斯湾,西达直布罗陀海峡,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至现今的苏丹与也门。其领土不可谓不大也,那会儿的俄罗斯也都是他的附属国。 <p class="ql-block">11、来自伊兹尼克.鄂图曼土耳其,約1510年的<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砂玻器</span>瓶,是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该瓶瓶身采带状格纹设计,也是用地毯上常见的。</p> <p class="ql-block"> 延伸阅读:砂玻器( Fritware ),是一种中东地区在伊斯兰时代早期出现的一种特殊陶瓷,其胎体由石英砂、玻璃熔块和黏土按一定比例制成。它具有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独特物理性质,胎体主要由石英颗粒(砂)和玻璃(玻)相组成。</p><p class="ql-block"> 这次展出伊斯兰器物,有好些都是砂玻器。如果不是文字介绍,我会直接看成瓷器。</p> 12、15世纪<font color="#ff8a00">帖木儿王朝</font>的青花双耳壶(砂玻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div> 如果不是文字介绍,我会以为这是中国青花瓷。但不是,这是砂玻器仿制中国青花瓷,同时结合伊斯兰风格罢了。<br><div><br></div></div> 13、青花瓷彩釉描金盖碗 <div> 这著名的描金盖碗和托盘,是清乾隆年间的景德镇出产,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館藏品。我看不懂的,它的装饰纹是《古兰经》经文。而且,只有鄂图皇室成员或首都的贵族与精英阶层,才可以使用这种带有星星图案的器具</div><div><br></div> 14、青花瓷彩釉描金托盘 <p class="ql-block"> 萨法维王朝、莫卧儿王朝和鄂图曼王朝,是近代早期伊斯兰世界的三大支柱,如果以现代的国家政权对应的话,应该就是:今日的伊朗、土耳其和印度。</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介绍,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不仅中国陶瓷等艺术品很受欢迎,龙云、莲花图案等也常被用在伊斯兰地毯、陶瓷绘画中。与此同时,我们明代陶瓷的造型、色彩以及图案,也都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启发和影响。</p> 15、十五世纪明朝青花瓷和帖木儿王朝的黄铜罐。从外形上看是不是极其相似。 16、清花缠枝莲纹花浇,江西景德镇出品,故宫博物院藏品。 17、展出标题:罐。黄铜,中世纪伊斯兰产品,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 <p class="ql-block">18、清乾隆时期的青花尊和14世纪的马穆鲁克埃及(或叙利亚)黄铜盘座。 </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 介绍说,青花尊里面是有铜胆的,所以确定是花盆儿之用,并且是清朝仿明朝的作品,而明朝瓷器又是仿叙利亚铜盘座的。 伊斯兰的铜盘座呢,是放水果或者食物的托盘。</p> 19、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烛台和12世纪<u>呼罗珊地区</u>的黄铜烛台。有没有觉得,这两器物的外形很像?<div> 延伸阅读:呼罗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其名称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或“东方之地”,涵盖了今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部分地区。<div> </div></div> <p class="ql-block">20、13世纪中期马穆鲁克叙利亚铜盆,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 盆底座上的铭文,这件器物属于哈桑·本·阿尤布,他可能是埃及和叙利亚领袖的家族成员。</p><p class="ql-block"> 展厅介绍:这种装饰华丽的盆子,是宴会或节日仪式中的盥洗用具,通常与水罐一起使用。但这次展览好像没有看见水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1、明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花纹盆。故宫博物院藏品</p><p class="ql-block"> 盆的造型源于13世纪马穆鲁克时期的伊斯兰金属或玻璃器物;内部底座装饰有伊斯兰常见图案六角星,周围环绕着云纹,说这颗星有时被称为“所罗门印章”,被刻在所罗门王的戒指上。</p><p class="ql-block"> </p> 22、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湘湖借鉴于交流,这三个盘子应该很具代表性。 <p class="ql-block">23、卡亚尔伊朗的盘子,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清光绪时期(1877年)的瓷器 。</p><p class="ql-block"> 延伸阅读:这个盘子是光绪年间在广州为卡扎尔王朝(萨法维王朝覆灭后城里的政权)的第四任统治者<u>纳西尔丁·沙(1848-1896年在位)</u>的宫廷或王室成员制作的餐具。</p><p class="ql-block"> 不过,卡扎尔王朝的皇徽应该为两只狮子和太阳。广州的工匠错将太阳光线描绘成羽毛,这是文化交流中时会发生的美丽误会。这也表明,对不同文化的理解,难度确实不小。</p> <p class="ql-block">24、明正德年间的波斯文莲花纹青花盘,江西景德镇御窑 故宫博物院藏品</p><p class="ql-block"> </p> <div>25、明正德年间的白釉红彩盘,江酉景德镇制,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div><div> </div><div><br></div> 26、18世纪<font color="#ff8a00">萨法维伊朗或海湾地区</font>花卉纹木箱,材料是雕刻和组装木材、金属和油漆。<div> </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多看一些时候就发现,萨法维王朝和鄂图曼王朝,感觉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因领土和贸易等问题经常爆发冲突,但他们也会透过外交改善关系。无论是皇室喜事还是高级官员外交礼仪,他们都会互赠礼物,礼物可能包括经书、猎鹰、丝绸 、宝剑等。这些礼品一般都会放在豪华箱子里。</p><p class="ql-block"><br></p> 27、18世纪 鄂图曼土耳其镶嵌木箱,材料是木材,珍珠母。<br><br> 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萨法维王朝、莫卧儿王朝和鄂图曼王朝,他们当然各自的都自己的特色珍品,同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物件——装潢精美的《古兰经》。 28、《古兰经》鄂图曼土耳其 1742年。<div> </div> 29、莫卧儿王朝的《古兰经》,1659-1660间, 30、莫卧儿王朝的《古兰经》卷首页 31、萨法维王朝的《古兰经》,16世纪 <p class="ql-block"> 据说香港故宫的这次展览,是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館首次在卡塔尔意外的地方举行的类似的主题展。100多件珍品炫目,介绍也相当详细,限于篇幅,我只能选其中一点点与大家分享。还有莫卧儿帝国的珍宝,下一次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