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一生守候

泉映竹影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故事从一则宝贝回家志愿者靖儿发布的为寻找烈士老家的烈士寻根视频开始。</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8号,张庄镇新庄村老供销社门市部,毛洪祥夫妻俩的店里</p> <p class="ql-block"> 王佃和的儿子王延绪老人,今年已经八十岁了,找到牺牲的父亲是他几十年的愿望,只可惜烈士信息有限,一直没有找到。</p> <p class="ql-block">  一句承诺,一生守候</p><p class="ql-block">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沂蒙母亲的红色故事。</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开始从一段烈士寻根开启,2025年8月27号,我在抖音上看到烈士寻根志愿者靖儿又发出了一条烈士寻根的视频。烈士姓名:王殿(佃)和出生于1918年2月,1945年8月参加革命,华野八纵,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牺牲,烈士籍贯沂南县张庄镇新庄村。</p><p class="ql-block"> 第一时间我想到了,沂南张庄镇新庄村老供销社门市部的毛洪祥,正好上次去他店里,留了微信,于是我赶紧把图片以及中华英烈网上查到的信息,以及县烈士名录上的王佃和的信息发给他,向他求助。</p><p class="ql-block"> 27号当天晚上,毛洪祥回话了,说他们村有这么个人,名字就是王佃和,但是要想找到家属,需要进一步核实。</p><p class="ql-block"> 28号一大早,毛洪祥给我打来了微信,而且很惊喜地告诉我,找到了王佃和的儿子王延绪,而且就在他身边,当时我们就通过视频做了简单的交流。我太惊喜了,因为一般烈士牺牲的时候都比较年轻,很少有后代的。我告诉他们,我一会就到,我们必须见面细聊。</p><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后,我和徐以海老师及家属一行三人来到了张庄镇新庄村毛洪祥的老供销社门市部,见到了王延绪老人。</p><p class="ql-block"> 王延绪出生于1945年12月,今年八十岁了。通过与志愿者靖儿的比对确认,王延绪就是烈士王佃和的儿子。靖儿再确定信息后,给转发过来王佃和烈士的安葬信息,王佃和烈士出生于1918年2月,1945年8月参加革命,华野八纵,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小寇庄牺牲,现安葬于河南商丘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第132面墙!(墙下面就是安葬烈士的地宫)。</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些信息告诉王延绪老人的时候,老人家再也抑制不住的激动,握着我的手说:“我终于找到俺爹了,我心思这辈子找不到来,我找了这么些年,光知道牺牲了,到底埋在哪里了,就是不知道呀!”</p><p class="ql-block"> 王延绪含泪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家的故事,王延绪原本有兄弟姐妹三个,哥哥在一次躲避国民党扫荡的时候,大姨背着他往张庄街跑,他趴在大姨的肩膀上,被炮弹炸死,两个人的身体被炸成两半截,娘俩个上半截身子还是紧紧抱在一起的,相当惨烈。后来姐姐生疹子也夭折了,王延绪是最小的,当时也是体弱多病,营养不良,母亲陈凤英实心思这个孩子是养不活的,但是还是养活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王延绪从母亲陈凤英的口中得知的关于父亲的信息,父亲在家就是民兵,1945年披红挂彩的正式参了军。一开始的时候在后方工作,后来就跟着大部队上了前线。其实就是当时的华野八纵,后来这支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1948年,部队临出发,路过老家,张庄镇新庄村,父亲在得到部队领导的同意后,回家看了一眼,当时还抱了抱三岁的王延绪,就在村里的大碾边,父亲含泪抱了抱孩子,又把孩子递到母亲的怀里,回头就走了,这次见面前后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谁知道这一次见面竟成了这一家人的最后一面,王延绪由于年纪小,对于父亲的记忆已经很模糊。</p><p class="ql-block"> 王延绪的母亲陈凤英出生于1920左右,1948年丈夫临走,她只说了一句话:“你走吧,俺和孩子在家等你回来。”也就是这一句承诺,让她守候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当时已经是班长的王佃和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当时也只有三十多岁。陈凤英那时才28岁。</p><p class="ql-block"> 1955年政府部门发下来一本烈士家属优待证,母亲又爱又恨,一气之下,痛哭着把烈士证书撕成了两半,谁知道她心里的苦呀!她不想要什么烈属优待证,她只想要丈夫回来,可是她再也等不到丈夫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位顽强的沂蒙母亲,在经历了孩子夭折,丈夫牺牲,父母去世,28岁的陈凤英强打起精神。望着年幼的孩子,年迈的公婆,她必须坚强地撑起这个家,她养育孩子,伺候公婆,一生未再嫁,甚至和公婆都没有分家,伺候公婆养老送终后,又帮儿子养育了一大家子人。</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活到近90岁,寿终正寝,走完了她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她用一生诠释了爱一个人,即便知道他已经去世,再也回不来了,只为了一句话,她忠贞不渝地守候了一辈子,信守了自己的承诺。</p><p class="ql-block"> 后来王延绪又补办了一张烈士家属优待证书,他作为烈士唯一的孩子,享受国家烈士子女待遇,那个时候5块钱助学金就很救急,现在也有待遇,老人很感恩国家一直照顾着他。 </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回忆起这些事,忍不住的眼泪,想想漂泊在外的父亲,只知道牺牲了,具体安葬信息一概不知,能在有生之年找到父亲一直是他的执念,哪怕就是去上上坟,祭拜一下,他也能了却心愿,对泉下的老母亲也有所交代,然而这些年,一直都是杳无音信,查找无门。</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烈士寻根志愿者靖儿的一次发出寻找,成全了老人家的寻亲之路,圆了老人家的梦,感恩这所有的遇见,于我们可能是一个举手之劳的善举,于烈士家属可能就是唯一一次的机会,错过了就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别看就是普通的一则烈士寻根视频,背后的意义非常重大。</p><p class="ql-block"> 本文写在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应该深切缅怀那些为新中国胜利英勇牺牲的英烈们,是他们的牺牲换来我们新中国的建立,致敬缅怀。我们也应该致敬那些烈士家属们,生活的艰辛是他们一天天的过来的,是他们用一生坚守着一份承诺。</p><p class="ql-block"> 陈凤英老人是无数伟大的中国母亲其中的一个,是众多沂蒙母亲的代表,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她用一生信守了对丈夫的承诺,一句承诺,一生守候。</p> <p class="ql-block">右边就是烈士王佃和</p> <p class="ql-block">一张奶奶珍藏多年的老画像</p> <p class="ql-block">王延绪保存的父亲王佃和的烈士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英雄的妻子陈凤英老人</p> <p class="ql-block"> 本文写在纪念抗战胜利80年,八十年的等候,八十年的寻找,牺牲将近八十年的烈士终于回家了,终于和他的亲人团圆了。感谢宝贝回家志愿者发出的烈士寻根视频,感谢老供销社门市部老板毛洪祥夫妻俩的帮助,感谢徐老师夫妻俩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我也在此呼吁大家,如果看到类似信息,请多留意关注一下,其实烈士的家属一直都记得那些亲人,一个转发和评论,一个线索,一通电话,可能就是搭建起他们寻亲的桥梁,成就了亲人团圆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我也在这次助力烈士寻根中深受感动,八十岁的王延绪老人,在看到父亲安葬的信息的时候,老泪纵横,泪流满面,余生找到父亲,祭拜一下父亲,已经是他此生最大的愿望,他像一个孩子,又一次扑进父亲的怀里。</p><p class="ql-block"> 老人的儿子,王佃和的孙子王宝宗深知父亲的心情,他说:“这次寻找意义重大,圆了老父亲一生的心愿,对他的奶奶,也有所交代了。”他说最难的其实是他的奶奶陈凤英老人,她承受了这所有压力。陈凤英老人信守了一生的承诺,养育子女,守护烈士,她盼了一辈子,她等了一辈子,她虽然只是沂蒙妇女中的普通人,但是她用一生守护烈士,养育子女,她也是伟大的沂蒙母亲的代表,她的一生平凡又伟大,想必此刻她已经知道丈夫在哪里了,您们都可以安息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我们缅怀先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应该致敬老一辈无私奉献的沂蒙人,是烈士们的流血牺牲,是沂蒙人的拥军奉献,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