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公社放映员的经历(四)印象琐事

耕耘者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耕耘者</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9669016</p> (网络图片,感谢原作者) <p class="ql-block">1、技术培训</p><p class="ql-block"> 1975年11月份,我们放映队开业将近两年时,终于等来了一个正式培训机会。那是衡水地区电影公司举办的电影放映员培训班(记得好像是第四期,也可能记得不太准确了)。我和新加入放映队的另一位男同事(现已故)一起参加了这期培训。其实我已经算是"老"放映员了,而真正须要接受培训的是这位新同事。但我依然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两个月的学习期间,我再次更加系统地学习了电影放映机、汽油发动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技术、常见故障与修理技术等技能培训。结交了衡水地区各县很多电影放映员朋友。结业时领到了衡水地区电影公司颁发的电影放映工作证,这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这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工作证我一直保存了近30年。可惜的是,最终还是找不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丢到哪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电影训练班武强县学员合影,后排右二为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2、推广放映车</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在1975年,我县的小范公社放映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辆放映车,其实就是在运送放映设备的人力小拉车上装了一个可调高矮的帆布蓬,放映时就在车内透过小窗口向外放。县站领导认为此车既防雨又防风沙,可减少影片磨损。于是决定在全县放映队推广此作法,当然是各公社要自己制作了。经过一段时间,各公社的放映车做好了,统一拉到县站展示验收。那成果真是五花八门,如果用电影《地道战》中的一句台词形容,那叫"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记得周窝公社的放映车最高级,但车子做好后他们发现太重了,人力根本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配备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成为全县唯一一支"机械化放映队”。我们放映队的车子比较简单,就是在小拉车上装上了一个放映工作台,整车装了一个可升降的铁皮罩子。也是从此之后,我们放映队才有了自己的设备运输车辆,之前全是村里来车接箱子。</p> <p class="ql-block">3、样板戏大汇映</p><p class="ql-block"> 各公社放映车都做好了,于是,某些县站领导又出"馊主意”了,要搞一个全县大汇映,统一放映样板戏电影。具体做法是,将全县各公社放映车全部集中起来,每天走一个公社,所到公社同日村村挂银幕,而且都是样板戏电影。目的是一方面宣传样板戏,一方面展示放映车,以产生"轰动效应"。现在看来,这事儿纯粹是形式主义,劳民伤财!一个公社内根本不须要同时安排这么多场电影,三乡五里的村民们都可以凑到一个村看电影吗!再说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这些片子你都想看,你也只能看一个。此工作按计划进行了两周时间(那时全县14个公社),虽然效果不好,但我想,当县站领导向上级作工作汇报时,这绝对是功绩一件啦!</p> <p class="ql-block">4、后半夜的放映场次</p><p class="ql-block"> 你见过农村后半夜才开场放映露天电影的吗?告诉你,这事我干过。</p><p class="ql-block"> 记得应该是1975年的夏天,已经发行了一年时间的京剧《杜鹃山》电影拷贝终于到达武强县了,但短时间内还安排不到我们公社放映。这天,李家村的支部书记通过关系,要来了放映一场的权利,但是要等县电影院晚上第二场结束后才能取回片子放映。天哪,离县城十几公里路程,等派去的人骑自行车将片子取回,那肯定是后半夜才能开始啦!但在那些年,哪个村要是能搞来一部新片子放放,让社员们先睹为快,村干部会觉得是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在半夜12点左右就把银幕挂好,放映机架好,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然后就在那里静等片子到来。好在是夏天,正好乘凉啦!一些瘾头大的观众也在观场等候。直到下半夜快两点时,片子终于到了!我们开动机器,放一曲音乐将在家等候的观众唤出来,就正式开始放映了。等电影放完,已是早晨4点多钟了!天已经亮了,如果再晚开一会,银幕上就看不到影像了!</p> <p class="ql-block">5、工地慰问</p><p class="ql-block">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各地支援唐山的还有一支是修复陡河工程的民工队伍。于是,大约是在十月份,也就是地震发生两个多月后,我们公社一位领导带着我们放映队,到陡河工地去慰问我公社民工。放映设备已由给民工运送补给的拖拉机捎去,我们则是乘火车赶到唐山。那天我们从唐山火车站一路步行约十公里,穿越整个市区走到工地,亲眼目睹了市区震后惨状。放映场地就设在陡河大堤上。还记得我们带去的是一部吕剧电影,片名叫《管得好》,影片的内容也是关于学校开门办教育的故事,反正是带有那个特殊时期的显著特征。有这个经历,也算我为支援唐山亲自做过点事情吧!</p> (网络图片,感谢原作者) <p class="ql-block">6、我们的"村晚”</p><p class="ql-block"> 过春节,是放假休息的日子,当然,也没人规定我们不能放假。但我们这个工作却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就是,农民们希望在节日期间能开开心心地看上几场电影。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连电都没用上,除了看电影,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娱乐活动呢!所以,每年过春节,各村干部都会找上门来,要求去给放场电影。有要求除夕放的,也有要求大年初一放的。有新片当然最好,即使没新片,人家也不在乎。那就给人家放呗,农民们开心,我们也就开心!所以,我担任放映员4年,春节期间就没放过假。每天晚上都在和农民一起看电影过年。这就是那几年由我们唱主角的"村晚"。</p> (网络图片,感谢原作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本集最后,仍以一首《鹧鸪天》词作为结尾。欲知后事,且待下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鹧鸪天】印象琐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回首职涯也怅然,依稀琐事在眸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曾经两月得培训,更有通宵待跑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行陌野,赴唐山,农村春晚不得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追踪记忆乡愁绕,缕缕闲思挥去难。</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贾树龙,网名耕耘者,1955年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欣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