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西北的赞歌

清秋

<p class="ql-block">文字:清秋</p><p class="ql-block">‍图片:清秋</p><p class="ql-block">‍编辑:清秋</p> <p class="ql-block">  期待已久的西北之行,终在2025年7月30日踏上旅程。和以往一样,仍是独行。这几年越发爱上独行,一个人行走,自由自在,一张车票,一本书,在陌生的街角,看人来人往,看晨夕日暮……正如雪小禅说的:“一个人在山河岁月中没了性别、年龄,一个人走得没了风尘气……越走越干净,越纯粹,越饱满。有了刚劲、韧性,有了弹力,有了水一样的曲线,有了花一样的形态。”怀揣一颗自由孤傲的心,绿皮火车带着我奔向那有梦的远方。车到兰州,接站师付已早早等候在出站口。办理好入住已是日暮时分,一碗兰州拉面唤醒了沉睡的味蕾。那是来自西北特有的味道,也是西北人的豪迈和骄傲。那份来自大西北的温暖和感动啊,尽数在这碗热腾腾的兰州拉面里。</p> <p class="ql-block">  不到大西北,不知什么叫辽阔和壮美,西北的美是苍茫的也是柔情的。 茫茫戈璧,巍巍群山,广袤草原,浩荡黄河,大西北的美,是风沙中的坚韧,苍凉中的不朽。在大西北的每一天都被震撼和感动着。荒芜和生机,孤寂和繁盛,这片黄土地啊曾养育出一个璀璨的少年战神——霍去病。他用二十三岁的青春铸就了永恒的绚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至今仍在史册里铮鸣,马踏飞燕的嘶鸣,英雄泯血的悲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车过祁连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我仿佛看到张骞出使西域时孤独的身影,十三年的使命坚守,风沙与寒暑又怎能阻挡先驱者的脚步,丝绸之路的尘埃,积淀了千年的辉煌,他用不屈的意志,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大漠孤烟的苍茫,悠悠驼铃的深沉,一段走廊,记录了千年的岁月,那是中华文明的长廊,是丝绸之路的璀㻧。祁连山用它的巍峨和壮美续写着生命的华章,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目光掠过这片黄沙飞扬的土地,难以言喻的热爱在心中腾涌。莫高窟——那是我多年的魂牵梦绕啊……站在莫高窟的九层楼前,仰望,感叹,震撼,热泪盈眶。有人说莫高窟的洞穴里藏着半个盛唐,其实何止如此,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窟内壁画绚丽、佛光普照。虽不信佛,但今天驻足在莫高窟的佛像前,我知道我心中也有了佛,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一眼万年啊,只是那一眼,便是千年的震撼与感动!佛的微笑,凝固成永恒。斑驳的壁画,向世人展示着古老的璀璨与辉煌,将千年的时光定格在刹那。余秋雨说过:“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它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博物馆,也是半部中国艺术史,历史的厚重,人性的光辉在此相映,莫高窟——那是大西北最深情的告白。再次站在风沙漫漫的黄土地上,回望莫高窟,心已被深深地陶醉,经历千年的风沙洗礼,莫高窟仍骄傲地屹立在大漠戈壁之中,其间的守侯和救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守护者”的默默付出。罗振玉、王重民、向达、常书鸿、樊锦诗……还有那些不知名姓的无名卫士,他们用尽一生的坚守,换来了千年文明的不灭。在敦煌遗书中皓首穷经,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敦煌文化,更是在扩张绵延不绝的民族血脉。他们的执着和坚守值得我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敦煌不幸,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敦煌有幸,她又遇到了那么多的珍爱。时光荏苒,兴荣交替,敦煌——我梦中的城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上镌刻过辉煌,也书写过灿烂!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敦煌之美,将会伴随我的一生。</span>准备着,再次奔赴这场热爱!</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兰州的傲娇,被誉为黄河第一桥,站在桥上,看黄河奔腾,风情尽收眼底。 忽然懂了“奔流到海”的执念。这片被黄沙覆盖的土地,这片被母亲宠爱的疆土啊,滋养过倔强的生命,流淌着不灭的希望,掬一捧浊水,泥沙在掌中沉淀,母亲的低唤在耳边回荡,与千年的黄河低语,方知何为永恒。鼓鼓囊囊的羊皮筏子是黄河脉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只羊皮筏子都是远古牧歌的残响,历史感拉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大西北用它的粗犷和豪放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和辉煌。秦时明月汉时雄关,金戈铁马大漠孤烟。多少无名的血肉之躯护万里河山,安天下众生,残垣断壁 ,望断多少驼背的商旅、往来的使者。岂曰无名?山河既名。这片古老而壮美的土地,每一次的回眸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深情。夏末秋初的灿烂季节,让我再次深深地拥抱你吧,我的黄土高坡!</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6日于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