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赋

母焕胜,

灵渠赋 原创 母焕胜 岁在癸卯,秋高气爽,余泛舟灵渠之上,观碧水如绸,绕青山如黛,访秦迹之斑驳,叹先民之智慧。遂援笔为赋,以纪其功。   夫灵渠者,起于兴安,连湘接漓,北通长江,南达珠水,乃秦代凿空之伟构,华夏水利之瑰宝也。昔始皇并六国,威加四海,然百越负隅,边陲未靖。乃命史禄率卒三十万,劈岭南之险,开湘漓之途。斯时也,峰峦叠嶂,林莽榛榛,瘴气弥漫,猿狖哀鸣。工匠们斩石劈崖,焚林凿土,以血肉之躯,抗天险之阻;凭绳墨之准,定沟渠之规。历三载寒暑,终成此渠,全长三十有六里,闸坝相衔,陡门错落,遂使舟楫畅行,军粮继踵,百越归心,九州一统。此非独军事之要冲,实为南北之通衢,文明之纽带也。 灵渠大门 门口的水车 闸门 登铧嘴而远眺,见其形如犁铧,劈波斩浪,分湘水为二流:一为漓水,南注苍梧;一为湘水,北归洞庭。其巧夺天工,莫过于此。铧嘴之下,大小天平横亘江心,以石为基,以铁为锚,枯水则拦水入渠,汛期则泄洪归江,兼济通航与防洪之利,千古之下,犹见其智。复观陡门,乃古代船闸之滥觞,以巨石为墩,木板为闸,舟至则启闸蓄水,借水之力,牵舟过坝。三十六陡连环相扣,如琴键错落,引舟上下,虽岭高谷深,而往来无阻。古人有云:“陡门滩滩十八,水水九回肠”,信然。 铧嘴 三七分水 三七分水全景图 三七分水特写·古人的智慧 沿渠而行,两岸古木参天,藤萝垂挂,碑刻林立,摩崖题咏。“秦凿渠”三字,笔力遒劲,乃汉时所镌,见证沧桑;“伏波遗迹”,传为马援征交趾时所留,英风犹存。飞来石孤悬崖畔,形态奇特,民间传为仙人所遗,以镇水患;三将军墓静卧渠旁,为纪念凿渠殉职之将士,香火绵延。更有古桥横跨,如长虹饮涧,曰“万里桥”,曰“接龙桥”,皆为往来商旅歇脚之所,桥头酒旗招展,船家号子声远,昔日繁华,依稀可见。 跨越千年的风彩·灵渠 灵渠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与生态价值两方面: 工程设计的巧妙性 灵渠主体由南渠、北渠、大小天平坝、铧嘴、陡门等部分组成,通过"分水入渠"原理实现湘江与漓江的连通。其核心设计包括: <p class="ql-block">I</p> 灵渠之妙,在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秦匠察湘漓二水之源,同出海阳山,相距不过数里,高差仅数丈,乃凿渠连通,借自然之形,补人力之巧。渠水蜿蜒,随山就势,遇高则筑堤,遇低则开隧,无强拦硬堵之拙,有顺势利导之智。故能历两千余年而不废,历代皆有修缮:汉有马援疏浚,唐有李渤增修陡门,宋有僧智缘整治渠道,明有严震直筑坝固堤。薪火相传,匠心不改,方使此渠如血脉般滋养岭南大地。 铧嘴分水技术‌ 通过V形矮坝将主江水流一分为二,南渠分三成,北渠分七成,既维持原有水系稳定,又保障水运航道的畅通。 陡门调控系统‌ 沿渠设置多道陡门,通过分级调节水位保障船只通行。枯水期关闭前方陡门雍高水位,丰水期则通过北渠分流缓解压力。 ‌ 秦堤固岸工程‌ 利用天然坡度引水入渠,配合矮坝设计形成顺坡自然流入的独特结构。 昔时灵渠,为军国之命脉,亦为民生之福祉。秦军借之运粮,一举平定百越,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纳入中原版图;后世商贾借之通航,北运粤桂之盐铁、蔗糖、香料,南输湘楚之丝绸、瓷器、茶叶,舟楫往来,络绎不绝,遂使岭南“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更有文人墨客,乘舟经此,感其壮美,留下千古华章。柳宗元贬谪柳州,过灵渠而叹“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范成大出使交趾,记其“舟行瞿塘上,两耳风鸣号”。灵渠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文化之载体,融军事、经济、文学、艺术于一体,铸就华夏文明之璀璨一页。 生态价值的持续性 灵渠至今仍发挥灌溉功能,每年为漓江补水1.1亿立方米,滋养周边6.5万亩农田。其作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生态廊道",为珍稀鱼类提供洄游通道,维护生物多样性。 ‌ 春之声 日出东方 今之灵渠,虽失昔日航运之重,然其价值不减。渠水依旧清澈,滋养两岸稻田千亩,使兴安有“桂北粮仓”之誉;陡门、铧嘴、天平之遗迹,成为研究古代水利之活化石,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游人至此,或泛舟渠上,观鱼翔浅底,听鸟鸣林间;或漫步古堤,抚秦砖汉石,思千古风云。灵渠如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王朝更迭,世事沧桑,却始终以温柔的碧波,滋养着这片土地,启迪着后人。 文化价值的延续性 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2018年获此称号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呜呼!秦筑长城,以拒匈奴,雄则雄矣,然多耗民力;灵渠凿空,以通南北,利在千秋,而惠及万代。其不以武力慑人,而以智慧化物;不以壁垒隔绝,而以沟渠连通。此乃华夏“和而不同”“天下一家”理念之彰显也。观今日之中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铁纵横,大桥飞架,皆承灵渠之智,续古人之愿,以工程之伟力,促民族之复兴。 临别登岸,暮色四合,渠水映月,波光粼粼。余抚栏长叹:灵渠者,非独一渠也,乃先民之精神象征,华夏之智慧结晶。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魂在创新,其志在融通。愿后人铭记此渠,传承匠心,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是为赋。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