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职场机遇

冷韵追魂

<p class="ql-block">时间回到2005年4月,受家庭变故的影响,姐姐给我说,她准备报名进桑蚕技术培训班学习,争取考技术资格证进入蚕业公司做技术员,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当即表示支持,那年,我上初三。培训班就设在我们学校,每周上课两天,时间安排在周末,主要学习蚕的饲养技术及桑树的管理与嫁接方法。</p><p class="ql-block">广安是丝绸之乡,对于桑蚕这一块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都会,包括嫁接。培训班主要讲理论知识,而对于并未念多少书的中青年人来说操作不是问题,难在理论,因为大多有点文化的人都出外打工了。姐也没念多少书,但对于桑蚕技术上的活,绝对是好手,经她嫁接的桑枝,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受她感染,这一块我也会,几乎每年寒假都要与她一起外出为蚕农嫁接桑枝赚学费。但姐终究不是公司的职员,想利用这个机会考取资格证书,进入公司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她一说我当然支持,为给她壮胆,我周末就陪着她一起上课,5月底技术班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成绩优异者录取进蚕业公司任技术员一职。这个时候我也将面临毕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姐一起报了名并参与了考试,权作陪她吧。</p><p class="ql-block">那一次报名的除技术班学员,还有校外的一些待业青年。负责监考的老师叫啥我忘了,戴着一副眼镜,还有一位女监考官,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茧丝绸集团的副总,姓魏,这次是专为公司物色人才来的。考试分两项进行,实际操作及理论考试,各100分。实际操作大多能过,难在理论。试卷发下来了,大家大眼瞪小眼,考试不允许翻书,这结果可想而知。或许因为我是学生,对于理论确实是轻而易举。姐虽然照着我的试卷抄答案字不好看,但内容绝对没问题。考试结果我以排名第一的成绩与姐一起被录取了。录取我的人正是老魏,她在与我交谈时知道了我的情况,按劳动法规定,未满16岁的青少年是不允许入职的。魏总告诉我说,蚕业这块技术员的工作主要负责种蚕技术上的处理,一年只养3季,工作之余不影响学习。因人员流动量大,上面对职工的年龄考核并不很严格,于是我就这样入职了。那年,我十五。</p><p class="ql-block">第二年丝业与蚕业合并,魏总把我领进了丝业,生产车间那时是两班制,早班5点至下午三点半,夜班下午三点半至深夜一点。我依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老魏只要有时间就把我带去她家,让她先生为我补课。我虽然学得辛苦,但从未放弃。而在这期间,我与其他新进员工一起学习基本操作,苦练技术。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捻绡时,用拇指和食指将两股散丝放一起捏紧向内滚动至手臂处,丝绡就完成了,但捻出来的丝绡始终是短而松。这时魏总来了,一眼就看出了我们操作上的弊端,她啥也没说,直接把师傅叫了过来,让我们看她操作,结果不是我们太笨,而是师傅教的方法错误,因此被狠狠骂了一顿,她亲自为我们做了示范,那位师傅也因此调走了。</p><p class="ql-block">三个月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在魏总的亲自指导下我们顺利通过考核正式上岗。之后因为魏总念及我还要学习,就不断调换我的工种,三年时间一晃而过,这期间我将生丝的生产流程及每一道工序都做了个遍,而我也终因文化底子太薄偏科严重尽管非常努力最终高考落榜。</p><p class="ql-block">成绩出来以后,虽然我知道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依然感觉很难过,毕竟上大学一直是我的愿望。那天晚上,我一人在嘉陵江边坐了很久,魏总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我身边,手里还拿着我最爱喝的菊花茶,轻轻递过来:“丫头,别难过了,你才十八,高考只是条路,不是终点。公司准备选派有潜力的技术骨干去丝绸之路学习工艺设计,我已经给你报了名,好好学……”</p><p class="ql-block">残酷的现实不允许我悲伤。我终没负她所望,学成归来后专门负责工艺设计及质检,成了公司名副其实的“验钞机”。而在那个时候魏总因为自身原因也离开了公司,去外地帮自家侄子创业直到退休,现在定居广西,我们再没见过。但她为我推开职场大门、陪我走过成长低谷的那些瞬间,一直停留在记忆深处,从未褪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