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7.14.抵达【霍尔果斯口岸】。</p><p class="ql-block">口岸属陆路口岸,别名驼队经过的地方,是新疆口岸之首。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相望,这里是中哈两国的国界,也是霍尔果斯口岸的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昨天还冷得穿冲锋衣,今天就暴晒,穿短袖T恤还热的要死。</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国门文化馆、古今界碑、海外商品体验中心等,展示了霍尔果斯口岸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第六代国门,感受中哈两国的友好氛围。</p> <p class="ql-block">连霍高速零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参观国门文化馆,千年驿站,百年口岸。</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一带一路</p> <p class="ql-block">千年驿站</p> <p class="ql-block"> 商周时期,西域与中原已有商贸往来。至西汉,张骞凿空,丝路初现,带动西域发展;西域都护府设立,新疆纳入汉朝版图。隋唐时期,此地成为丝路北道重要驿站,开启千年丝路繁华。至元代,阿力麻里为察合台汗国首府,有“中亚乐园”美誉,霍尔果斯之名从此时流传至今。清代,边疆驻防重地,有伊犁九城之一的拱宸城,有屯垦戍边的四营八旗和诸多烽台卡伦.... </p><p class="ql-block"> 西域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自西汉起,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地区的关系有疏有密,但均把西域视为故土,并行使管辖权。西域各族在与中原的不断交往中,既发展了各自的经济和文化,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汉家公主和亲</p><p class="ql-block">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6年),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汉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汉又以楚王刘戊之孙女解忧为公主,再嫁乌孙,进一步加强与乌孙的关系。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汉与乌孙联兵合击匈奴,给勾奴以沉重的打击。汉家公主和亲,在密切双方关系、保障边疆安宁和丝路畅通等方面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纵观历史<div>凡屯田兴,则西域安,丝路通;屯田废,则西域乱,丝路绝。</div>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丝路繁华</p> <p class="ql-block">西出东进 商旅繁荣</p> <p class="ql-block">这块界碑324(1),在展厅展板前里照了一张,到了实地我们只能远观不能拍照。那里挂着禁止拍照的提示。(不明白,这块界碑为什么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基本情况</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远在隋唐时期就是古丝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1881年左宗棠收复伊犁后在此设立口岸,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霍尔果斯口岸,1992年向第三国开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千年驿站”、近现代对外开放的“百年口岸”。2003年中哈两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决定设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05年两国正式签署协定,2006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哈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2012年4月正式封关运营,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2.17平方公里),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设立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2012年4月正式挂牌,总面积73平方公里,呈“一区三园”空间布局,包括霍尔果斯口岸园区30平方公里(含兵团分区10平方公里)、伊宁园区35平方公里、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8平方公里。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霍尔果斯市,由汉、哈、维、回、 蒙、锡伯、东乡等13个民族组成,是集边境区、口岸城、商贸型、国际化特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2023年10月2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11月1日揭牌成立。</p> <p class="ql-block">一、二、三、四代国门模型</p> <p class="ql-block">清代18号界碑,背面刻有俄国图腾双头鹰及阿拉伯数字“18”。</p> <p class="ql-block">清代18号界碑</p><p class="ql-block">清代18号界碑,是最早清朝时期中俄边境线的界碑。背面刻有俄国图腾双头鹰及阿拉伯数字“18”,鹰在俄国是勇敢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18”是界碑的排序。正面刻有满文,意为“石牌"。在1882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界约记》。根据界约规定、在伊型河南岸界上所立界碑由沙俄政府制作,清政府提供尺寸及所需银两。但是,用于立界的石碑建成后,清政府官员没有到现场监督立牌,沙俄趁初将石碑向我境内推进了20余千米,从此形成了40多平方千米的争议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1994年4月26日,中俄两国总理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干中哈界碑的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千米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的27方千米的土地归还我国。在这片区域中,有四块为俄国所立的界碑,18号即其中之一。 此碑原立于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的一座名为乃奇勒干的小山上,2002年6月移至霍尔果斯。</p> 继续往前走就是一个观景台,可在上面看到远处的中国界碑324(1),但观景台上悬挂着禁止拍照,遵纪守法,没拍照片返回了。 <p class="ql-block">若想体验一脚踏两国的神奇,需要提前带上本人护照。</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大家排队过边境检查站时,用护照可以通关,没有护照要提前跟旅行社打招呼,现场可以办理通行证。小绥大哥带着护照,过关时才发现带的是过期的那本护照,就被拒了,没有进入哈萨克斯坦。还有人带的身份证过期了,也没有进入。所以出门一定要看好自己带的证件,不要出现类似问题。</p> <p class="ql-block">经过安检坐景交车走出国门。</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p> 中国界碑323-1 这里是一脚踩两国的界线。红色是中国,蓝色是哈萨克斯坦国。 进入哈萨克斯坦。 坐哈萨克斯坦的电瓶车前往免税商店。 逛免税商店 想你的风吹到了哈萨克斯坦 根据规定一人可带两条烟,很多人到这买中华香烟,说是比国内便宜,我让商店的人给我看看哈国的香烟,开开眼界。 返回大门处。 最后再拍一下一脚踩两国的照片。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赛里木湖附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