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总支组织活动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梅陇二居党总支组织党员观影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我们前往梅陇万辉国际广场的(上影嘉博影)影院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上影嘉博影)影院刚刚装修一新……</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热情地为大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是此处,大家彼此招呼着……</p> <p class="ql-block"> 徐红书记前前后后张罗负责本次党员观影的签到和现场招呼工作……</p> <p class="ql-block">广告词、打卡地,留下我们的观后感……</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上海……</p> <p class="ql-block"> 徐红书记还在询问,报名而没到的人员……</p> <p class="ql-block">神采奕奕</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叶菊芳拍摄</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倪志民老师拍摄</p> <p class="ql-block">谢谢倪志民老师的精彩拍摄。</p> <p class="ql-block">此刻,来观影的人员差不多到齐了……</p> <p class="ql-block"> 谢谢党总支组织这次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活动。</p> <p class="ql-block">《南京照相馆》简介 :影片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p> <p class="ql-block">我们美丽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片名……</p> <p class="ql-block">被日本侵略者蹂躏下的南京城……</p> <p class="ql-block"> 一群生活在南京的百姓躲在吉祥照相馆中避难……</p> <p class="ql-block">为了尽可能的多活一日,</p> <p class="ql-block">分离死别</p> <p class="ql-block"> 他们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p> <p class="ql-block"> 他们原本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活下去,</p> <p class="ql-block"> 面对日军在南京城内的暴行,他们决定让这些底片留存下去.….….</p> <p class="ql-block"> 影片中老金、阿昌、毓秀等普通百姓,他们从最初的只求自保,到后来毅然决然地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底片,将罪证公之于世……</p> <p class="ql-block"> 电影的结尾,将凋敝残破的南京与今日的繁荣富足相对比,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怎能忘记那些在日军暴行下失去生命的同胞?</p> <p class="ql-block"> 我们观影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内心被愤怒、悲痛与感动交织着。</p> <p class="ql-block"> 作为党员,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历史、勿忘国耻的责任。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后人更加珍惜和平,为了让中华民族不再遭受同样的苦难。我们要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看好电影,我们在万辉广场找了一家餐厅,用了一顿简餐后,回家休息……</p> <p class="ql-block"> 梅陇镇的文化体育中心大楼,下午去游泳馆……</p> <p class="ql-block">梅陇镇文体中心经常开展各项活动……</p><p class="ql-block"> 还有各种体育锻炼场所……</p> <p class="ql-block"> 梅陇镇文体中心的游泳馆,我经常去游泳锻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5.09.05)</p><p class="ql-block">傍晚,我游泳好,在回家的路上(莲花南路)天色很美,一路追着光影……</p> <p class="ql-block">梅陇生态园的得翠湖……</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p> <p class="ql-block">天上的飞机,来来回回……</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p> <p class="ql-block">月亮爬上来啦……</p> <p class="ql-block">拉进镜头……</p> <p class="ql-block"> 您能知道我站在哪里拍这场景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区的夜晚也漂亮,皓月倒影在河面上……</p> <p class="ql-block"> 很有意义的一天,谢谢大家!记录生活,分享给大家,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谢谢领导用心组织的活动,谢谢倪志民老师拍摄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思念如丝,绵长不断。愿天上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好。我会带着您的爱与期许,好好生活,让这份牵挂化作我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中元节的月亮——窗外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在中元节,民间有一些忌讳和说法,比如:晚上不宜外出太晚,尤其是独自一人;不要在河边、池塘边等地长时间逗留;不要在这天乱拍他人肩膀等。但这些忌讳大多是民间传统观念,缺乏科学依据。</p><p class="ql-block">关于中元节的要求,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人们会准备祭品,如香烛、纸钱、水果、饭菜等,前往祖先墓地或在家中设立牌位进行祭祀。</p><p class="ql-block">中元节吃鸭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鸭”谐音“压”,吃鸭子可以压住鬼魂;另一种说法是中元节正值鸭子当季,肉质肥美,适合食用。</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中元节的各种习俗和说法更多地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我们应当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看待。</p> <p class="ql-block"> 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一般在公历的9月7至9日交节。金秋时节,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比较大,当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饱和后,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凝结而形成露水。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这是古人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总结出的白露节气的三种代表性物候:大雁从北方飞来,燕子南归,众鸟开始储藏食物准备过冬。这三种物候都与鸟有关,鸟类是天地间的灵物,它们南来北往开始迁徙就是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的信号。白露节气一到,意味着暑热渐渐消去,天气转向凉爽,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p><p class="ql-block"> 白露之“白”,构形分析众说纷纭。许慎《说文解字》云:“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许慎运用阴阳五行思想来解释小篆字形,析形不确,释义牵强,不可信从。后世学者依据“白”的甲骨文字形,对其形义关系做了进一步考释:一说像日光,一说像人头,一说像灯盏,一说像米粒,一说像拇指等。相比而言,拇指之说有可取之处,郭沫若说:“拇为将指,在手足俱居首位,故白引申为伯仲之伯,又引申为王伯之伯,其用为白色字者,乃假借也。”《说文·白部》收录的几个字都与白色有关,如皎为月色之白,皙为肤色之白,皤为老人头发之白,皑为霜雪之白,体现了古人对白色的独特认知和详细区分。古代有五色之称,指青、赤、黄、白、黑,是先民观察大自然之后总结出的五种基本色彩。“白”作为颜色词,解释起来十分困难。于是人们选择非常熟悉的客观事物来譬况或例释,把原本难以解释的语义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如《释名·释采帛》“如冰启时色也”,《新华字典》“像雪或乳汁一样的颜色”,《现代汉语词典》“像霜或雪的颜色”等。</p> <p class="ql-block"> 白露之“露”,形义关系比较清楚,形声字,从雨路声,本义是用来润泽万物的东西——露水。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云“所以润泽万物者也”。古人以为露水天降似雨,是“天水”,能滋长万物,所以引申为润泽。《说文·雨部》:“露,润泽也。”古人以为露与大自然阴阳消长有关,阳气减弱,阴气加强而外露,便在草木上生成了露水。《五经通义》云“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云“露者,阴之液也”,揭示出露阴冷、寒凉的特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露之言胪也,故凡陈列表见于外曰露。”段氏运用声训来说明语词得名的来由,认为“露”与“胪”同源,凡是陈列出来表现在外的都叫“露”。王力《同源字典》认为“露”和“裸”是一组同源字。露,来纽铎部。裸,来纽歌部。声母皆为来纽,韵部铎歌通转,声音相近,都有显露出来的意思。露水一颗一颗,表现在外,历历在目,故引申为表露、显露等意义。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对它的观察和认识充分体现在词汇中。露珠强调“露”的形状特征,秋露点明“露”的季节特征,朝露、晨露、宿露突出“露”的时间特征,花露、草露、竹露体现“露”的空间特征,白露、皓露凸显“露”的颜色特征,甘露表明“露”的味觉特征,冷露、寒露反映“露”的感觉特征等。露水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晶莹圆润,洁白无瑕,像珍珠一样,可爱迷人,正如白居易《暮江吟》所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p> <p class="ql-block">(去年的白露时间,也是七日。)</p><p class="ql-block"> 白露之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方面,露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白色,这和古人对自然颜色的观察有关;另一方面,根据古人的阴阳五行思想,五行的“金”对应五方的“西”,四季的“秋”,五色的“白”,故称秋露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p><p class="ql-block"> 白露,是秋季典型的物象,触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或恋秋、或悲秋、或赞秋。《诗经·秦风·蒹葭》是白露在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表达。诗人以白露、蒹葭所代表的秋景起兴,通过“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所反映的时间推移,和“在水一方”“在水之涘”“在水之湄”所体现的空间转移,引出追寻“伊人”的艰辛和执着,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慕贤人的多重意蕴。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水从今夜之后将更加浓厚,令人顿生寒意;离家远行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始终觉得故乡的月亮是最明亮的。以情写景,景中融情,将露的寒凉与故乡的温暖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深厚感情。</p><p class="ql-block"> 白露,是庄稼丰收的时节。谚语说“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白露下南瓜,立冬卧白菜”,白露前后,谷子、棉花、枣子、核桃、南瓜都已经成熟,是收获的最佳时间,谷子满仓,瓜果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欢乐。</p><p class="ql-block"> 白露,也是农忙的时节。谚语说“白露节到,牛驴上套”,“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白露种葱,寒露种蒜”,白露一到,天气逐渐变凉,勤劳的劳动人民一刻也不闲着,抢抓农时开展农事活动,翻耕土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种植冬小麦、大葱、菠菜等时令作物,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现在种下的是种子,来年收获的是希望和幸福,期盼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