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28,上午参观莎车府(清代的县衙)</p> <p class="ql-block">“一个莎车国,半部新疆史” 。中华上下5000年,莎车就有3000年。它曾经是一座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叶尔羌汗国,它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古西域三十六国的莎车古国有着浓郁的中亚风情。</p> <p class="ql-block">莎车府是清代在新疆西南部设立的重要行政机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莎车直隶州升格为府,辖皮山县、蒲犁厅等区域,1913年改制为莎车县。</p> <p class="ql-block">大堂</p> <p class="ql-block">明镜高悬</p> <p class="ql-block">莎车府的前身可追溯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办事大臣统辖南疆事务。光绪九年(1883年)改为莎车直隶州,1902年升格为府级建制,隶属喀什噶尔道。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推行行政改革,莎车府改制为县。</p> <p class="ql-block">现存《莎车府志》稿本记录其行政制度,现代莎车县复建了清代府衙作为文化展示。</p> <p class="ql-block">新疆识略</p> <p class="ql-block">回疆通志</p> <p class="ql-block">官服</p> <p class="ql-block">清代新疆地区名臣——松筠</p><p class="ql-block">松筠(1752年-1835年),姓玛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蓝旗人,清朝大臣。初为翻译生员,随后考授理藩院笔帖式,后任军机章京。因颇能任事为乾隆帝所知。</p> <p class="ql-block">清代新疆地区名臣——钮祜禄·阿里衮</p><p class="ql-block">钮祜禄·阿里衮(?—1769年),字松崖,满洲正白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二等公尹德第五子[3],保和殿大学士讷亲之弟,袭爵果毅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图形紫光阁,卒谥襄壮,入祀贤良祠,追加封号“果毅继勇公”。</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御制怀旧诗,阿里衮与兆惠、明瑞、舒赫德、岳钟琪名列五功臣。</p> <p class="ql-block">古诗三首</p> <p class="ql-block">清朝新疆地区治理体系</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p> <p class="ql-block">刘锦棠(1844年6月16日-1894年),名显谟,职名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中国晚清湘军重要将领。</p><p class="ql-block">刘锦棠作为左宗棠西征军的主将,相继平定了同治回民起义和新疆乱局中阿古柏的继承人伯克·胡里势力,有“飞将军”“刘大闯”之称,清廷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他在新疆时,对新疆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莎车府设置及沿革</p><p class="ql-block">汉代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曾受东汉册封为“西域大都尉”,长期作为中原王朝与西域联系的枢纽。</p><p class="ql-block">明代属叶尔羌汗国(1514-1680年),都城位于莎车,后因准噶尔部入侵衰落。</p><p class="ql-block">清代建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廷在莎车设办事大臣统辖军政,为莎车府前身。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建省,莎车改为直隶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格为府,隶属喀什噶尔道,辖蒲犁厅、巴楚州、叶城县等,成为南疆行政与军事中心。</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推行行政改革,莎车府改为莎车县,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莎车府</p> <p class="ql-block">满营是清代八旗军队的驻防营地,专供满洲、蒙古等旗兵及其眷属居住,具有军事防御和民族聚居的双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清朝八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其中正黄旗为头旗,与正红旗、正白旗合称“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领。</p> <p class="ql-block">在清朝时期,绿营兵是清政府的重要军事力量,他们身穿绿旗,驻扎在全国各地,为清政府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莎车府,叶尔羌铸币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叶尔羌铸币局于乾隆二十十五年(1760年)设立于新疆叶尔羌(今莎车县),是清朝统一新疆后首个官方铸钱机构,早于阿克苏、伊犁等其他六局。该局在乾隆年间首创汉、满、维三体文字并用的"乾隆通宝红钱",咸丰年间复铸大钱以应对财政需求,同治四年(1865年)因战乱停铸,存续约105年。其运营与新疆铜矿开采政策直接关联,在统一新疆币制、强化中央主权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叶尔羌铸币局</p> <p class="ql-block">知府衙门机构</p> <p class="ql-block">莎车的城堡建设</p> <p class="ql-block">莎车产玉</p> <p class="ql-block">莎车清代经贸发展……</p> <p class="ql-block">莎车府后面是清代莎车保卫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人物塑像制作的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璧昌(?—1854),清代蒙古镶黄旗人,官员和瑛之子。其仕途历经河南阳武知县、叶尔羌办事大臣、福州将军等职,最终官至两江总督。任职期间曾参与回疆治理,展现出卓越的治政能力。</p> <p class="ql-block">壁昌抗击浩罕汗国的故事(节选)</p> <p class="ql-block">看了展览返回</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石猴</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看过莎车府,来看莎车古城门、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莎车古城门是莎车古城的重要标志,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城门楼为新建仿古建筑,但部分城墙保留了原始的夯土结构,体现了南疆干燥气候下夯土建筑的实用性。建筑整体呈土黄色,城门上刻有“莎车”大字,设计融合了中亚与西域文化元素,庄严肃穆中透露出古朴与大气。</p> <p class="ql-block">莎车古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墙遗址是叶尔羌汗国(16世纪)的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莎车古城墙遗址,清代,面积1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看了莎车古城门和城墙遗址,驱车前往叶城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