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鞭

梁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赶 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刘建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今天是甲辰龙年腊月二十七,早起回老家蒸馒头,下楼推开门举目望去,一夜的静谧已裹上一层银装素裹的华丽外衣。今年冬日雪量稀少,似乎少了些许年味。这场雪的到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新年,让人不禁感慨万分。这场雪的到来,提示着人们,年已经不远了。是啊,又要过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也在抖动着春的喜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甚至没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有的时候马上过年了,才想起来。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有鞭炮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记忆最深的还要数放鞭,那时还没有现在的空气污染,当然也不会怪鞭炮污染了环境,那时的鞭炮不但让随便放,更加神奇的还允许自己制作。记得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每到农历11月份,我就会约上宝新,大乐,成立赶鞭小组,制作鞭炮,场地就设在我家牛棚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制作鞭炮的第一步,当然就是收集读完的书本,书本一般都找女同学要,因为女同学的书本儿都比较板正,课本中尤其思想品德,政治,生物,课本更佳,因为基本就没用,和新的一样,便于制作。等把课本收集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工,那时还上夜自习,每天放学到家就晚上10点了,我们还要加班到十一点半,因为我叔叔是村上赶鞭的把式,所以我会全套的赶鞭技术,至于他俩只有给我打下手,一般是宝新负责裁纸,大乐负责卷纸,我负责赶筒,这一步,很重要,鞭响不响全在这道工序,所以我们格外认真,我们每天的目标是赶二百个筒,完不成任务不能睡觉,等到了腊月二十二就放假了,我们的一万多个筒子也基本制作完成了,关键的步骤也即将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们几个人先凑钱去集上把买药,引信买回来,然后把鞭筒先用麻绳捆起来,捆鞭可是个技术活,一盘鞭240个,要出来六个面,其中要求各个面的筒数分别是对八四六,这样困出来的鞭筒才稳固,不会变形,填药才均匀,等捆好后让锉锉平一面便于安放引信,等这道工序做完,就到了最危险的工序,填药,一般填药的时候我都让他们出去,我自己操作,一是为了他们安全,那时每年都能听说因为赶鞭炸掉手的,二是怕他们碰了什么东西引起火花。填完药他俩负责砸泥头,等他们干完这道工序,鞭就能响了,我们会迫不及待的拆开一盘拿上几个出去实验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到了最后一道工序,辫鞭,这也要我亲自抄刀,因为辫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后期的燃放效果,紧了会没有节奏,松了就有了顿挫,为了保证流畅所以要格外用心,我会辫成有五十头一挂的,有一百头一挂的各自放好,等我全辫完了,我们这历时两个月的工程也就竣工了,我们会给送我们书的同学每人几挂,剩下的我们三个就平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然后我们就等着三十晚上烤“没(mo)阳儿”,每家都会拿出好多鞭,不停的轮着放,看看谁家的更响,每次我们的鞭都会受到称赞,等放完后我们会凑到一起,讨论今年的鞭响不响,有没有瑕疵,谁谁谁家的鞭半路熄火了,成就感那一刻弥漫了整个年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儿时赶鞭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