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岁老兵的阅兵泪:跨越八秩的家国守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97岁的抗战老兵王永明与101岁抗日战争离休干部马维金,在各自家里望着荧幕中整齐的方队与尖端装备,思绪仿佛回到了80年前的战场。王永明是1944年3月加入新四军,曾在天高司令部学兵连服役的老兵,马维金是1945年3月参加革命,他俩用满含热泪的目光,见证着如今的“大国重器”,也触碰着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5年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民族记忆永不褪色。王永明参军后,辗转于淮南军工部、三野八兵团军械处,从金湖出发,转战江苏淮南、山东济南、江苏高邮等地,在艰苦岁月中坚守;马维金则曾手持步枪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拼搏。他们是千万抗战儿女的缩影,彼时的中国没有先进装备与坚实工业基础,全靠“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信念,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只为将侵略者赶出家园,让后代过上太平日子。如今,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已变为威武的现代化装备,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飞跃,更是民族复兴的生动见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阅兵式上的每一步正步,都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每一件亮相的装备,都是对先烈的告慰。“当年扛着步枪打鬼子,多少兄弟没等到这一天。”马维金的感慨道出了两位老兵的共同心声,而那句“现在咱军队这么强、国家这么好,值了!”,更是对自己一生奉献的肯定,对牺牲战友的深情告慰。从抗战的艰难卓绝,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废待兴,再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强大国防力量的国家,中国的每一步发展,都承载着先烈遗愿——那些未能见证盛世的英雄,名字或许淹没在历史长河,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正被我们牢牢守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和平,得好好守着,传下去!”两位老兵的话语字字千钧,道尽对和平的珍视与对后代的期许。和平从非凭空而来,是先烈用鲜血浇灌的果实,是代代人奋斗守护的成果。如今我们虽远离战火,却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唯有传承抗战精神,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勇往直前的担当,才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青少年而言,了解抗战历史、聆听王永明、马维金等老兵的故事,是传承精神的重要一课。只有从课本与老兵的讲述中,真切感受岁月的艰辛,才能明白“铭记历史”不是口号,而是对先烈的敬畏、对和平的珍惜。两位老兵用一生践行对国家的忠诚,年迈仍牵挂家国未来,这种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代接力传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会带走岁月痕迹,却带不走民族记忆与精神传承。王永明、马维金两位老兵的阅兵泪,是感动的泪、欣慰的泪,更是对家国未来充满希望的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以老兵为榜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和平与繁荣,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王永明观看九三阅兵</p> <p class="ql-block">马维金观看九三阅兵</p> <p class="ql-block">马维金看着九三阅兵,饱含深情地说:“看着九三阅兵,眼泪都要下来了。当年扛着步枪打鬼子,多少兄弟没有等到这一天。现在咱军队这么强、国家这么好,值了!这和平,得好好守着,传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