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三阅兵观后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铭记历史,以和平之姿迈向未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场跨越时空的盛典,既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信念的有力宣言。作为一名全程观看直播的观众,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历史的回响:80载春秋的精神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80响礼炮在天安门广场轰鸣,当“1945”与“2025”的年号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14年抗战的血泪征程,3500万同胞的英勇牺牲,在这一刻凝聚成广场上飘扬的战旗——“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等80面英模部队旗帜,每一面都承载着先烈们“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记忆 。战旗方队中,老战士们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挺直脊梁,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往昔战火的铭记,更有对今日和平的欣慰。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让我深刻理解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的真正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科技的跃升:现代化军队的硬核实力 阅兵式上,45个方(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集中展示了中国军队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与尖端科技水平。地面突击方队中,99B坦克、100坦克等新一代装甲装备以“箭”形编队行进,其信息化作战系统与主动防御技术,标志着中国陆军正从“钢铁洪流”向“智能铁拳”转型。空中梯队里,歼-20S双座隐身战斗机、歼-35舰载机等“明星装备”呼啸而过,与空警-600预警机、运-20B运输机组成的战略投送体系,构建起“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中力量。最令人震撼的当属无人作战群:陆上无人战车可自主协同侦察打击,海上无人艇与潜航器实现隐蔽布防,空中察打一体无人机则展现了“无人智胜”的未来战争形态。这些国之重器的亮相,不仅彰显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向世界证明:中国军队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和平的宣言:大国担当的时代强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阅兵式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条幅在直升机群的护卫下掠过天安门,成为最动人的注脚。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不扩张。这种承诺,在阅兵式的细节中得到充分体现:维和部队方队身着“中国蓝盔”,展示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担当;民兵方队首次以迷彩服亮相,凸显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阅兵邀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等多国领导人出席,14个国家的50名国际友人代表现场观礼,彰显了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历史地位与新时代的外交格局。正如泰国华侨法俊楠所言:“我们不是在炫耀武力,而是在维护和平。”这种以实力为底气、以和平为底色的姿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英国《卫报》评价称,中国阅兵“将军备展示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澳大利亚媒体则认为,中国的强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正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民族的共鸣: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阅兵式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民族凝聚力的升华。海外华侨华人通过直播同步观看,纷纷表达对祖国的自豪与热爱。加拿大华商会理事张安妮第一时间将直播链接分享给亲友,她说:“正是先辈的牺牲,才换来今日的和平。”瑞典广东华人协会会长钟键感慨,祖国的发展让海外侨胞“挺直了腰板”,赢得了更多尊重。在国内,社交媒体上“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歼-20帅出新高度”等话题热度飙升,年轻人用弹幕、短视频等方式表达对国防现代化的点赞。这种跨越地域、代际的情感共鸣,印证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全球网中文频道总编辑刘月好观后说:“我出生在晋察冀革命老区,咱村曾是晋察冀政治部交通站,老家房子当年被日本兵烧毁的痕迹,长辈们至今常念叨。看着阅兵式上的战旗、听着抗战曲目,过往的历史记忆直涌心头。这场阅兵不仅是纪念胜利,更提醒咱得守住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把老区的红色精神传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未来的启示:以史为鉴,开创美好明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阅兵式结束时,8万只气球与和平鸽腾空而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绘就一幅“和平盛世”的壮美画卷。这一幕让我想起抗战老兵的一句话:“我们当年打仗,就是为了孩子们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实力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依然是我们不变的精神底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的苦难辉煌,更要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在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在岗位上敬业奉献,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1945年的浴血奋战到2025年的盛世阅兵,中国用80年时间书写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篇章。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致敬,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当最后一个方队消失在长安街尽头,我内心激荡的不仅是对国家强大的自豪,更是对和平与发展的坚定信念。愿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携手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