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如光映灯彩,艺术盛宴敬园丁

浙江板桥头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6日晚,秋意初临的海宁市南关厢灯彩广场,被暖黄的灯光与浓郁的节日氛围包裹。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海宁市关厢文工团精心打造的“师恩如光,照亮前行”文艺晚会在此拉开帷幕。当主持人冯思哲、吴雨桐携手走上舞台,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全场教师致以节日问候时,这场汇聚多元艺术、礼赞师者的盛宴,正式开启。</p> <p class="ql-block">  晚会以星海艺校石炫南带来的架子鼓表演《着魔》开场。聚光灯下,少年端坐鼓前,随着第一个鼓点落下,强劲有力的节奏如骤雨般倾泻而出。鼓槌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如闪电般快速敲击,时而又带着力量感重重落下,每一下都精准地砸在观众的心跳节拍上。当最后一个音符戛然而止,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热烈的开场,既点燃了晚会的氛围,也恰似青春对“师者点燃热爱”的生动呼应,正如老师以知识为火种,点燃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海宁交谊舞社团李国臣等8人带来的三步吉特巴《搀扶》,为舞台注入了别样的优雅与活力。舞者们身着精致舞服,在快慢交替的节奏中,将“搀扶”的意象演绎得细腻动人——这恰似老师在学生成长路上,于迷茫时的指引、于跌倒时的托举,无声却有力。舞步旋转间,灯光流转,仿佛将师生间的温情默默传递。</p> <p class="ql-block">  随后,青少年宫葛柳缨、傅妍笑带来的少儿相声《赶作业》,瞬间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两个孩子一捧一逗,将学生赶作业时的手忙脚乱、与老师“斗智斗勇”的小狡黠演绎得活灵活现。台下的教师们看着舞台上的“小戏精”,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悄然勾起了关于课堂的温馨回忆——那些被学生“气到头疼”的瞬间,此刻都化作了心头的柔软。这诙谐的表演,恰似师生日常的缩影,让“师者”与“学生”的联结,在笑声里愈发紧密。</p> <p class="ql-block">  关厢文工团皇甫超的男声独唱《那就是我》,则将晚会的情感浓度推向新的层次。他的歌声醇厚而富有磁性,从低吟浅唱到激昂迸发,把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对老师、对校园的深情回望。“那就是我”的呐喊,既是对“师恩难忘”的直白倾诉,也让现场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早已在学生心底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关厢文工团张培芬等7人带来歌伴舞《爱你一万年》。舒缓的音乐响起,舞者们身着轻盈的舞服,用柔美舒展的舞姿,配合歌手饱含深情的演唱,将对师恩的眷恋与感激娓娓道来。“爱你一万年”的歌词,在此刻不再是简单的情爱表达,更像是学生对老师“润物细无声”教导的深情告白——老师的关怀与指引,足以跨越时光,成为学生生命里永恒的光亮。</p> <p class="ql-block">  青少年宫朱峻熙的少儿武术《武魂》,则让现场氛围为之一振。少年一身利落练功服,眼神坚定如炬。一拳一式,刚劲有力,虎虎生风的出拳、沉稳扎实的马步,将中华武术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武术里的“一招一式需千锤百炼”,正如同学习路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老师,便是那个教会学生“耐住寂寞、打磨本领”的引路人,这充满力量的表演,是对“师者授艺更授志”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  静之舞甜心公主班的少儿群舞《有一个姑娘》,又将氛围拉回纯真烂漫。孩子们穿着色彩明丽的舞裙,像一群活泼的精灵在舞台跳跃。她们的舞姿稚嫩却充满灵气,将少女的俏皮、娇憨展现得活灵活现。看着这些在舞台上发光的孩子,不难想象:是舞蹈老师的耐心教导,让她们从懵懂孩童,成长为能在舞台上自信绽放的小舞者,这灵动的群舞,是“师者培育成长”的美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  最后,康桥旗袍队君君等带来的马面裙走秀《书简》,为晚会画上了典雅的句号。身着传统马面裙的表演者们,手持小折扇款步走来,裙裾摇曳间,尽显东方美学的温婉与大气。马面裙的端庄与小折扇的交织,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暗合了“师者如书,载道授业”的深意——老师如同蕴含智慧的书卷,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触摸文明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当晚会在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南关厢灯彩广场的灯光依旧温暖。这场精彩绝伦的文艺盛宴,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被看见、被感恩的温暖时刻;对参演者与观众来说,这是一次在艺术中回望师恩、致敬教师的美好体验。夜色渐深,可“师恩如光,照亮前行”的感动,却已深深印在每个人心间——愿这束光,能始终照亮教育的征途,让师者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见,让求知的脚步在温暖中愈发坚定。</p> <p class="ql-block">文案:浙江板桥头</p><p class="ql-block">图片:赵衍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