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有四大祭祖节日。</p><p class="ql-block">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和除夕。</p> <p class="ql-block">中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该名最初为道教所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七月半。</p><p class="ql-block">中元节的由来融合了道教赦罪信仰、佛教报恩传统与民间祭祖习俗。</p> <p class="ql-block">道教起源说。</p><p class="ql-block">道教将农历七月十五定为中元节,对应地官清虚大帝赦罪之日。</p><p class="ql-block">道教经典中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p><p class="ql-block">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鬼门关,放出孤魂野鬼来阳间接受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鬼魂重返阴间,鬼门关重新关闭。</p> <p class="ql-block">佛教传播说。</p><p class="ql-block">佛教称此日为盂兰盆节,源自《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释迦摩尼佛的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惦记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母亲因在世的作恶,死后堕落在恶鬼道,受尽痛苦。目犍连用神力变化食物,可是他的母亲却贪念炽盛,不给其他恶鬼抢食,食物在她口中化成火炭,无法下咽。</p><p class="ql-block">目犍连看到母亲的的痛苦,备受煎熬。就向佛陀请教。</p><p class="ql-block">佛陀授意目犍连: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出家僧人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很特殊,很吉祥。在这一天,用盆装满百味食物,供奉僧人,功德无量,可以凭借此慈悲心,救渡受苦的亡母。</p><p class="ql-block">目犍连尊者按照佛陀旨意,在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满珍果素斋供奉僧人,以此功德,他的母亲最终得到解脱。</p> <p class="ql-block">目犍连尊者以百味饮食供养僧众的功德救母脱离饿鬼道,形成超度亡魂的宗教仪式,宋代后与道教信仰融合。</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统根源。</p><p class="ql-block">上古秋日祭祖传统与“鬼月”观念结合,民间认为七月阴气最盛,需通过祭祀安抚游魂。汉代宗庙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全民参与的祖先追思仪式。</p><p class="ql-block">人们会在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之间以美食、 糖饼 、水果等举办祭祀活动,烧纸烛、放河灯, 以告慰在人间游荡的鬼魂 ,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顺利 。更有隆重对待的家庭,会祈请僧人、 道士诵经做法, 超度亡魂 。</p> <p class="ql-block">道教传统中,每年的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分别对应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p><p class="ql-block">《道藏》记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中元节,在道教,就是地官赦除鬼魂罪业的节日。</p><p class="ql-block">在佛教,是报父母恩情的节日。</p><p class="ql-block">在民间,是祈求平安顺利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悠长的历史,给中国人造就了丰富的节日文化。</p><p class="ql-block">这些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大部分都是美好的祈愿和祝福。</p><p class="ql-block">愿此文,让大家明白传统中元节的含义,理解节日中的美好寓意,不让孩子对这个传统节日有恐惧和回避,能正确认识和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