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写在前面</font></h3> <font color="#39b54a">前段时间,北关小学要为举行建校120周年庆典活动做准备。通知我,要我写点文章。<br> 北关小学的120年里,我作为亲历者,就参与了40年。40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有过很多的故事。要写,那绝对有的是素材。可是,真拿起笔来,脑子里除了日间事务萦绕之外,似乎又觉得没啥可写了。既然答应了,就得有所交代。杜撰了几篇不算文章的文章。<br> 校庆活动结束了,突然觉得文章已然写了,就发出去吧。<br> 2002级1班的王子娴还写了一篇充满激情与感激的文章,学校转给了我,也一并放上。<br> 高叶妈妈在美篇后留言:亲爱的老师,您播下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您点燃的星火已照亮整个世界。师恩难忘,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世代相传的密码。<br> 经历了,我感到很是幸运。分配到了一所名校,领导知人善任,家长通情达理,孩子们很会感恩,这是要经历多少年才会修来的福报……。突然里,自己感悟到,必须要坦然地接受所有的遇见和缘分,包括……</font> 2002年12月,在浙江义乌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年会,到义乌市实验小学学习参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北关小学四十年</font></h1><br> 初心并不在北关小学,因为她名气太大。<br> 缘分这东西真是不好讲,终究躲不过。<br> 1982年7月14日,淄川区教育局大中专生分配会议召开,我是当年被分配的人当中第一个点到名字的,被分配到淄川区北关小学。与我一道分去的还有其他两人。我为什么对时间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在15号之前报到,可以开半个月的工资。对于只花不挣了多年的我们,多么渴望能开工资啊!<br> 我拿着报到证,感到很是烫手。领导就让我拿着,其他两人看着我就是笑笑,不拿。<br> 他们两个兴高采烈地在前面奔走,我已经落了一段路程。我心里写满了矛盾,腿就像灌了铅似的。——这分配还能不能改,咱还能不能跟别人换换……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幼稚。<br> 直至走到学校门口,蒲玉荣副书记、马孝庄副校长已经在校长室等待我们。校长室很是简陋,里外两间。里面是校领导办公,外间摆着桌椅,还堆着一些音乐、体育器材……<br> 我真不记得当时两个领导说了什么,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教自认为熟悉并且喜欢的数学就行了。<br> 谁承想,越怕什么,越来什么。领导安排我当班主任。当时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班主任必须教语文。这下子可麻烦了!<br> 遇到了一位熟人,咱赶紧上去打招呼。能在陌生的地方遇到熟人,心情自然放松了许多。熟人是我实习时学校的校长。他告诉我,他已经是北关小学的校长了。咱当时应该说是不谙世事,感到很是诧异。他就是张方海校长。我们当时实习一结束,他就转任北关小学了。<br> 我突然想起了实习时我与张校长在操场的一次谈话。当时最热门的是市属分配,我讲自己特别愿意参加市属分配。张校长告诉我,参加市属分配还不如到区属一所好的学校任教。<br> 当时的区属分配,听别人讲,必须是由北关小学先挑人。能够分配到北关小学,那是很光荣的。我来到北关小学,该不是?我还是忍不住说出了疑问。张校长笑而不答,说:“既然来了,好好干吧。北关小学可是一所名校,干不好的人是站不住脚的。”当时,确实听到一位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调走了,去了乡镇学校。刚刚谈好的市民对象也不欢而散了。那时候,男老师能够找上个市民媳妇,可不是件容易事。<br> 当时的心境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是感激呢,还是埋怨呢……<br> 说良心话,自己当时那点水平,干脆说,怕啊!要是不称职,被赶出北小!不敢想。<br> 幸好有关心的领导,有热心的同事,更有支持的家长以及不断闹出点小成绩的学生,跌跌撞撞就这么过来了。<br> 期间,除了2003年淄博九中借调一年、2016年淄河中心校幸福小学支教一年之外,再未曾离开,一干就是四十年。使我成为了继蒲玉荣书记之后,分配到北小、成长于北小、退休于北小的第二人。<br> 因为没有离开,目睹了校舍变化的全过程。<br> 西南教学楼的兴建,二层楼,八个教室。当时是很让人羡慕的。很多乡镇学校都来参观,有的还仿照着进行校园建设。接着兴建东南教学楼,规模及样式与西南教学楼无二。<br> 西面推倒旧平房,建单身教师宿舍楼。一个单元、六套房间。我们当时住进去的时候,很是自豪了一段时间。<br> 北边综合教学楼,是在1990年区校舍改造的大环境下完成的。有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档案室等。学校第一次有了阶梯教室。因了阶梯教室,全区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就随之多了起来。<br> 改建了厕所,而且是水冲式。在当时是挺先进的。<br> 2003年,学校又有了大工程,拆除了南面原来的两座旧楼,统一改建成四层教学楼,还把活动场地搬到了楼顶。同时改造了食堂,专门设置了餐厅。重建阶梯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报告厅。<br> 目睹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先是育英实验学校入列,再就是朱家小学成为一员,还有育英幼儿园的建立,形成了一校三址配属一个幼儿园的新格局。入校学生成级数增加。原先每级平行班基本都是4个,后来最多达到了11个,在校学生总体接近4000余人。教职员工数自我进校时30多人达到了250多人(包括聘用人员)。<br> 目睹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观。从傻傻的白墙到彩绘、警句、班级文化多多,从只有几摞字纸到资料电脑存储,从幻灯机、电脑,到白板普及。从砖地,水泥地,到塑胶操场……发展还在继续。<br> 旧物已经不多了。只有主席台两边的两棵大槐树,依然在春天里绽放花朵,发出浓烈的香气。我进校时,它们就在了。现在还在,只是腰身又粗了许多,树皮的龟裂更夸张了一些,树干斜度也变大了……它们和所有的北小人一道,不忘初心,坚守着培育人才的热土。<br> 北小人很是吃苦耐劳。拆除旧平房,领导老师一齐干;勤工俭学、增加收入,领导老师一齐干;铺地、搬家,领导老师一齐干……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喊累。心里只有一个,怎么把北关小学建设得更好,而且还能够省钱。<br> 北小人都是谦虚的,没有人会贪功自傲。不管你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不管你的职务升得有多高,不管你是全国级、还是省市级奖励,大家深深知道,每一次成功、每一项成绩,都有着北小特色——凝聚了集体的参与、努力与智慧。<br> 有老师要参加公开课比赛了。试讲的次数不为不多,台下参加试讲的人员不为不多。评课时,大家都是无保留的——畅所欲言,言无不尽。这样的努力,我们基本包揽了最高奖。获奖者没有保留,他又把经验回馈给大家。大家都在上进,都在提高。<br> 学生要参加演讲比赛了。所有的语文老师、中队辅导员披挂上阵。看讲稿、听试演……很多时候都是在下午放学之后忙到很晚很晚。<br> 数学竞赛更不必说,北关小学曾连续九年全市第一,这凝聚了多少数学老师的辛勤汗水,可不是一句所谓的努力可以概括的……<br> 那一年,淄博四中初中部招收200名学生,北关小学考取了四分之三之多,前十名基本都是北关小学的……<br> 淄川教体局招考老师,有一年,被录取的基本上都是在北关小学干过代课老师的……<br> 在这样的大熔炉里锤炼,顺水行舟,被智者、贤者、能者簇拥着前行,不行也得行!<br> 真诚感谢北关小学的厚恩。外出参观学习,北小优先;参加各类培训,北小优先。当时,上级领导部门一安排,北关小学马上就响应,立即派人参加。记得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青岛。人家当时的教育理念就是超前。此外,烟台、日照、济南等地市,几乎年年都去。走出山东,深圳、上海、杭州……也常有北小人的身影。不光走出去,还时不时地请进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北小,促进了学校大发展。各个学校的经费都非常紧张,但北关小学从来没有拖欠教师一分钱的差旅费、补助费。其他学校的老师听到我们这情况,羡慕得不得了。<br> 经年不怠,日积月累,自己竟然出刊了两本小册子——《夜阑推窗》《师言生语》。《夜阑推窗》,收录了300余首打油诗,还有简单的注释,共计7万余字。《师言生语》,58万余字,600余页,分十个门类。有教师散文、小说、诗词,有教案、论文、励志篇,也有学生作文,还有师生交流互动等;24张彩页,精选自1985年至今学校、家庭、班级、学生等方面的140余幅照片。<br> 在学校主编《教研园地》25期。<br> 陆陆续续教了18级学生,共计1000多人。<br> 再学习,修文字,研学法,更提高。班主任,教语文,兼任别科。发文章,登报端,学生作文获奖多多,就连国家级的都有。自己也跟着沾光,获奖的头衔也真是不少。赶鸭上架,撰校改碑文,写百年校庆朗诵词,多地次传播教改理念,吸收不少粉丝。退职后,学拍照,诌美篇,古诗词里乐颠颠。走得路万里,阅得书万卷,明白事几件。<br> 特别是毕业之后的学生分布于各地,有的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给咱继续增光添彩,既高兴又自豪。<br> 不负时光,不负努力,虽有遗憾,但感觉是欣慰的。<br> 在北小当领导,带劲;在北小当老师,舒心;在北小当学生,绝对是傲娇的。<br> 时值北关小学120周年校庆之际,我与学生一道,撰文、致辞、视频……尽力宣传之,歌颂之,传播之。 2002年,与省教研室李家栋(中)教研员合影留念。 2001年11月,到青岛参加省课程改革观摩活动。 2001年4月,到青岛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时与淄博市参训人员合影。 2002年12月,在浙江义乌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年会,到金华的双龙洞参观。 1997年5月,与来校实习的淄博师范学生合影留念。 1999年6月,在学生创作的《手抄报》前留影。 2022年8月,到新华书店赠送《师言生语》时的留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寻师记</font></h1><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 周六,我值班。<br> 突然,电话铃响了。是办公室座机响。<br> 我一看,是前几天多次打进的一个电话号码。<br> 心里有点烦,频繁的拨打有些骚扰的意味了。干脆,充耳不闻。<br> 隔不长时间,这号码就会再次出现。<br> 这人也是的。说是找自己小学的老师,可是连老师姓甚名谁都说不上来,同学的名字也不记得了。当时是在几级几班也说不明白。简直就是一问三不知。有这么寻找老师的?<br> 我出来进去的,一上午很忙。直到中午,我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吃饭。<br> 电话铃又响了,还是那个熟悉的号码。<br> 反正要回家了,接一次怼她几句,也好让她死了心。<br> “喂,你啥意思啊!”“老师……我……呜……”对方竟然哭起来了。<br> 咱听不得人家哭,赶忙说:“你别哭啊!你根本提供不出有效的线索,我真的无法帮助你。你什么时候有线索了再找我。好不好?”<br> “我就不……”那边有些既耍赖还有些撒娇的意味。<br> “我要回家吃饭了。你再好好想想,看能回忆起多少来。到时候再联系。”<br> 我怕她再纠缠,赶忙挂了电话。<br> 赶紧奔出门去,赶紧锁门,可是要命的电话铃声又响了。<br> 回到电话旁,熟悉的电话号码,熟悉的铃声,接还是不接?!<br> 接!我看这小妮子要咋样?<br> 电话接通了,那边没有说话,只有轻轻的抽噎。我的心明显软了。<br> “你说话啊。我还第一次遇到你这么缠人的。”嘴里这么说,心里已经被她的执着感动了。<br> “美女。”我只能这么缓和一下。“一般不好意思询问女孩子的年龄,今天到这个份上了,只好问你多大了。”<br> “75年的。”这次回答挺痛快的。<br> “噢。”有了年龄就好办多了。这不就跟我教的第一级学生同龄吗!<br> 试着提及我的学生的名字,说了好几个,她都说没印象。<br>完了,看来又没有戏了。<br>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我只好告诉她先接电话。电话是我现在教的学生的家长(妈妈)打来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就是老长时间没联系了,问问孩子近期表现情况。这家长同时又是我的一个“叔伯”学生,与我第一级学生同级,是三班的。<br> 刚放下电话,座机又响了。看来那边以为我是找借口不接她电话了。<br> “老师,刚才谁打电话?”哈哈,管得挺宽的。自己的问题还没解决,管起谁跟我打电话了。<br> “一个学生的妈妈,也是我的一个‘叔伯’学生。她是三班的。”<br> “叫啥名?”<br> 我随口说道:“张俊。”<br> “张俊?”停了一会儿,“是不是挺白净、挺瘦的一个。”<br> “是啊。你咋知道的。”<br> “我记得同学里有这么个人。”<br> “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是巧了。<br> “你等等。我这儿有校庆后的校友通讯录,看看能否对得上。”<br> 我赶紧找到校友通讯录。<br> 我开始按图索骥,依顺序念名字。<br> 皇天不负她的执着。虽然有很多她不记得的名字,但是童年记忆里的美好过往还是很深刻的。她记起了同桌,记起了班长,记起了一块参加运动会的好伙伴……<br> 找到了,找到了。她还回忆起了数学老师。她这次就是特地找寻数学老师刘老师的。<br> 不得不说明,这女孩是在四年级的时候跟着父亲转业到烟台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打磨,记忆的遗留已经不多了。但她对于老师的热爱与尊重却从来没有淡化过。<br> 她还告诉我,因为语文老师换得很频繁,她对语文老师没有多少印象了。我知道,她小学四年,语文老师就换了三个。<br> 我如释重负,但也有些后悔,也有些自责。我把所想告诉了她。她却一再解释,是她给我添了很多麻烦。<br> 她索要刘老师的电话。我这儿有所有老师(包括退休教师。刘老师已经退休多年)的电话,查起来很是方便。只找到了刘老师的座机号码。我顺便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br> 她千恩万谢,说是一定要请我。<br> 第二天下午四点多,我收到了一个短信:张老师,我已经到淄川了,就在北关小学大门外。<br> 啥情况,这妮子行动也太迅速了。<br> 我骑车赶到学校。她就跟认识我似的,红着脸看着我说: “张老师,在你眼里,我是不是个挺淘气、很惹人烦的学生?”<br> “不,不,不。你怎么能这样想呢!”<br> “我已经见到刘老师了,还约了几个同学。因为时间的关系,别的同学不好联系啊!”脸上明显表现出遗憾。<br> “张老师,您一定要参加我们这次聚会。刘老师讲,你们师生十年聚会聚了好多人。我们虽然规模小,也是聚会呀!”说着,眼圈又开始潮红起来。这孩子,生来是不是就爱哭啊!<br> 可不能再看到她哭了。“去。坚决去,必须的。”<br> 晚上,酒店的房间里充满了亲情。师生时隔二十多年之后,重聚,不容易呀。<br> 那晚,我陪着掉了不少眼泪。<br> 孝妇河畔,渤海湾边,一条红线又把师生紧密相连。 2023年4月29日,1982级3班刘丽同学(叔伯学生)专程从烟台赶到淄博,求取《师言生语》,并给我带来了好吃的烟台樱桃。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赠书的快乐</font></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h3> 2023年4月15日,计划已久的聚会终于达成了。<br> 今天,要给嘉泰集团的肖峰、姜滨等赠送《师言生语》。<br> 肖峰,北关小学1980级学生,有三年的交集,未曾授课,但也认咱为师。虽然有些愧受,但还是喜不自胜,欣然答应了。我们还回忆起了他的语文老师王玉训先生。当他知道王老师已经仙逝时唏嘘不已。<br> 肖峰是嘉泰集团的带头人和当家人,很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很懂得感恩,有着很多想法和打算。作为老师,很赞成他的这些想法,必须尽心尽力地支持他。<br> 姜滨,是北关小学1988级3班的学生,是我的第三级弟子。在嘉泰集团独当一面了。<br> 虽然过去与他们多次相遇,多次交流,但对于他们的事业与奋斗方向知之不多,只是知道他们很努力,很勤奋,也很有成就。今天细细道来,才知道他们的事业有了如此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能源方面,独树一帜,建树颇多。真替他们高兴,自己也倍感自豪。<br> 他们热情地夹菜,轮流着敬酒,叙说着当年的师生情谊。作为老师,很是感动,更是感激。<br> 更为可贵的是,李振雷和汪训本二位仁兄以及李永英女士在百忙之中,也参加了赠书活动,为活动增光添彩。<br> 夜已经很深了,大家还在侃侃而谈,没有尽兴的意思。<br> 月上中天,才起身分手,相约日后再见。</h3><br><h3> 此景此情,赋诗一首:</h3><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师生情</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时光易过情难忘,再聚一堂话往时。</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历数当年都在目,师生把盏月偏西。</font></div> 2023年4月15日,与嘉泰集团董事长肖峰合影留念。 2023年4月15日,与嘉泰集团总经理姜滨(北关小学1988级3班)合影留念。 2019年11月8日,参加双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冬日阳光温暖行第二期范晓冬走进双沟小学足球公益活动,与1993级1班范晓冬、李冠辰合影留念。 1998年7月,与1988级3班刘仕煜合影留念。 2022年10月4日,参加1993级5班王鑫婚礼合影留念。 2021年4月21日,参加1996级4班高叶的婚礼与她姐弟俩合影留念(高鹏程为2008级1班学生)。 2023年4月22日,给1996级4班部分学生赠书时合影留念。<div> 前排:甘冲、吴丹、孙笛、黄河</div><div> 后排:刘超、高海龙、宗岳、张健</div> 2025年9月6日,高叶妈妈在美篇后留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莫让“别样”误年华</font></h1><br> “别样”,最早出自宋代文学作品。其核心词义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指事物具有区别于常规的独特性(如"别有风味"),二是指代与当前语境不同的事物类别(如"别样东西")。<br> 毛泽东主席说过:“以学为主,兼学别样。”<br> 我粗陋地理解:“别样”,是指除了文化课之外的所有。<br> 现实生活中,“别样”的选择太多,也太随意。<br> 文化课不好,去打打乒乓球啊;文化课不好,去练练羽毛球啊;文化课不好,去搞搞射击啊……<br> 选择没错,我认为错在主次不分上。<br> 古人都懂得:穷文富武。“穷书生可以金榜题名,但武状元绝不是平头百姓。”<br> 现代,除了文化课之外,所有的所谓的专业课都在“武戏”之列。家长要砸进多少银子,才会换回一纸“通知书”。毕业之后,就业的机会又有多少?今年,疯传私立学校、专业课学校学费上涨到了天价,那些选择了“别样”成为“职业”的家长和孩子不知道会怎么想。<br> 我有一位比较成功的学生,在足球的道路上,是成功者。但他洒落了多少汗水、母亲偷偷流下了多少泪水、父亲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有几人可知?大家只看到结果,这结果也是凤毛麟角。能够在体育界站得住脚的淄博籍的孩子有几个?就是全国成名成家的又有几何?<br> 还有一位孩子,三年级开始迷上了打乒乓球。这爱好没有过错。但是,他,包括他的父母就是迷上了专业训练。我当时是不赞成的。咱不是专业体育人员,但没杀过猪还没吃过猪肉吗?我认真分析了孩子的情况,觉得真是没必要。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人家动用了所有的能量,硬是走了。<br> 我心中虽然不快,毕竟师生一场,还是是全心全意祝福孩子能够有所成就。<br> 但我预感的结果还是来了。五年级,他又要转学回来。走的时候,是硬走的。来的时候,我当然不能接受了。我不是赌气,我是觉得我的好心被人家误解了。特别是孩子被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既气愤又心疼。<br> 家长有本事,硬是让当时的学校领导把孩子塞到了我的教室里。<br> 没办法,我开启了补课模式。因为孩子耽误的太厉害了。数学才考了30多分,语文勉强及格。<br> 孩子很努力,老师当然更要努力了。但是,结果并没有因为我们努力就有好的回报。<br> 还有一位孩子,是跟着姐姐一道跟着我辅导阅读与作文的。<br> 虽然基础差了点,阅读理解补得慢一点,但作文提高很快。我在欣喜之余,也多次告诫孩子,一定要坚持来,阅读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但是,孩子升入了初中,被选进了校篮球队,在我这的辅导终止了。<br> 结果是,2025年暑假前的期末考试,卷面150分的题,只考了76分。作文占了50分,其他题目只考了26分。<br> 心有些痛。<br> 还有的孩子,愿意动手动脚,就是不愿意动脑。他们把参加“别样”当成逃避文化课学习的借口,有的还成为家长搪塞孩子文化课不好的“遮羞布”。<br> 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平民百姓,我们没有龙凤可攀。现在的体制是“逢进必考”。考什么?文化课啊!没有了文化课作为“底气”,你还有啥资本可依?<br> 跑来跑去,练来练去,打来打去……最后还必须要坐在考试桌前,正对着面试官……这时候,脑海里最多的可能是“后悔”。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我曾经跟孩子们开过N次玩笑,假如谁谁谁能够发明出“后悔药”,他将立即成为世界首富。<br> 努力吧,孩子们。要端正态度,理清“文化课”与“别样”的关系。对得起这个时代,对得起所有爱你的人,对得起自己曾经的人生。 2019年1月,与《灵魂的救赎》导演杨真、小演员张俊豪合影。 2017年9月16日,2008级1班梁君瑶、崔议丹、韩昊泽、陈正坤、李宜菲到北关小学看望我时合影。 2019年12月6日,在珠海与1988级3班王静及小帅哥合影。 2023年3月13日,在淄川般阳中学与北关小学1988级3班王沛沛合影留念。 1998年7月,1993级1班部分学生与我女儿合影留念。<div> 前排:张秋墨、张毓丹(我女儿)、贾慧</div><div> 后排:刘元新、成城(1993级5班)、安宝钏</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师泽如山,微以致远</font></h1> <div>致恩师张先海:<br> 一万本卷轶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br> 清晨的琅琅书声、课间的追逐打闹、教室里一句句“老师您看我写得好吗?”“我给你告老师”......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渐渐清晰。<br> 如今,我们已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奋斗、发光发热。您的培育为我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您肯定我的资质,忍耐我的浅薄和愚钝,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您从来不带有批判的去和学生平等交流,无论我们说什么,说完之后,从不会感觉到忐忑。您不会因为一句话,一件事,轻易地给任何学生下定义,贴标签儿。 </div><div> 有时候学生做的很过分,也很气人,您总是那么容易的原谅和接纳每一位学生。您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也是我最敬重的引路人。曾经无比期盼自己快点长大,后来才发现,那是一生中最应该慢下来的时光。<br> 即使是没有鲜花的舞台,抑或是没有掌声的独白,但紧握粉笔的手,总能让每一种颜色盛开。一方不大的校园,装得下孩子们全部的笑声;教室不大,容得下整个春夏秋冬;一位老师的爱,足以撑起无数个孩子的明天。<br>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遇良师相伴,却能让我们走得更远。<br><br> 学生:王子娴</div> 2018年9月9日,2002级1班王子娴、戈俊升、王琦、杨永川邀我过教师节,在留仙湖畔“味坊家宴”合影。 2018年10月29日,与1985级4班董键就餐时合影留念。 2021年7月18日,与1996级4班王续宝合影留念。 2021年7月28日,与1996级4班车甜甜合影留念。 首先说明:学生们早有举办《师言生语》新书座谈会的打算。当时,筹备组有了,邀请名单有了,各项文字都已形成书面资料。诸多原因,没有开成,稍有遗憾。虽然大的活动没有开展,但学生们分届、分组,小范围活动不少,给我发了很多视频、照片。讲话稿也已准备,借此时机,在这发表一下。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在北关小学工作四十年退休答谢暨</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师言生语》</font><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span></div></h1><h3>尊敬的各位来宾、亲朋好友们,亲爱的同学们:<br> 中午好!<br> 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活动,我既幸福又感动,在此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br> 三月上旬以来,新冠卷土重来,真是担心这次聚会能否顺利进行。苍天不负,今天终于如愿。愿天下无灾,人间和谐;愿你我平安,喜乐康宁。<br>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一个甲子。<br> 生于荒年,家境贫寒。少小不更事,记得很小就要早起,提篮担担。陪父以缸换粮,普集人家要收做孙子,辛店差点命归黄泉。龙泉矿矸石山奋斗经年,幸得上苍保佑,无大碍。不记得如何刻苦学习,稀里糊涂考取师范。<br> 师范学习时短,最多的是在图书馆里浏览。毕业到北关小学,一呆就是四十年。<br> 再学习,修文字,研学法,更提高。班主任,教语文,兼任别科。发文章,登报端,学生获奖无数。赶鸭上架,撰校改碑文,写百年校庆朗诵词,多地次传播教改理念,吸收不少粉丝。退职后,学拍照,诌美篇,古诗词里乐颠颠。走得路万里,阅得书万卷,明白事几件。<br> 今日出刊《师言生语》,恰值教学四十周年、退休闲赋颐养,也算完满收官。学生及亲朋好友围桌小坐,喜致庆贺。<br> 感谢所有的亲人,让我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与生活的甜蜜。<br> 感谢亲爱的学生们。多年来,事业上陪伴最多的是你们。<br> 屈指算来,第一届学生毕业已是35年,大多都接近知天命之年。<br> 有学生的陪伴,真幸福!你们倾听着我的絮叨,忍让着我的脾气,接受着我的委屈……我自喜着你们的成绩,享受着你们的快乐,陶醉着你们的祝福……有人不解地问,学生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联系?这问题,真是不好回答,全凭个人的造化了。“不远千里而来,不是为着爱情,就是为着亲情。”毕业三十多年后从北京赶回来参加我女儿的婚礼,作为嘉宾代表讲话,肺腑之言,难道不使人感动?“张老师,您就不要客气了,我们已经是亲人了。”师生定位为亲人,暖心啊。“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发自内心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我既感动,更欣慰!“老师,我们谨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只是因缘分成为师者,付出了一滴水,你们却还报我一个海洋。<br> 此次小聚我是思量再三。学生无大小、无尊卑,都是当年亲手抚爱,今天乃至今后一直热爱的。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有很多学生没有通知到,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赠书我是坚持到底,最好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每一本书,我都要亲笔签名。<br> 《师言生语》,只是一段时光的记录,没有多少含金量,很多都是在教学之余的随手所记。感谢学生们,是你们给了我素材及灵感。由于各种原因,只是选取了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和信件。2000年之前的学生作品最少。选编了140幅彩图,所任每个班级的集体合影基本都有,还选取了部分学校、学生活动等。对于所任班级,不管任教时间长短,基本找全了学生名单。学生获奖情况记录也很粗略,只是罗列了我所记录的。<br> 上苍给了我跟大家共欢乐的机会,我将身体力行,过好退休生活的同时,尽可能服务于社会,在阅读、写作、书法等方面尽绵薄之力。一定好好爱惜身体,争取陪伴大家度过七十、八十、九十,乃至一百岁。想来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br> 被人爱,幸福。爱别人,更幸福。同学们,我爱你们!<br> 今后的路还很长,共同参与的事情会很多,幸福的聚会也将更多。<br> 筹备组的所有人员,为着活动的顺利举行,付出了很多很多,深表感谢!<br> 感谢韩文奇先生,在《师言生语》的刊出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br> 今天,还有同事、挚友、同学也来参加聚会,再次深表感谢。在我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你们太多帮助的身影。<br> 感谢北关小学。北关小学是福地,给予了我太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br> 希望大家拉拉家常,吃好喝好,共同度过愉快而美好的时光。<br> 祝愿在座的各位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天天好心情!<br> 谢谢大家!<br> 2022年10月</h3> 摄影、文字、编辑:张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