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博物馆

何国强

<p class="ql-block">我们两口子于2025年9月6日自驾来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出土的文物,都像是在诉说着几千年前的故事。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很独特,它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得很好,仿佛在告诉人们,它是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带着这片土地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全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及遗址公园)是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场馆,新馆于2025年6月14日试运行开放,以仰韶文化为主题,系统展示距今7000-5000年的黄河流域文明遗存。</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及遗址公园是依托大河村遗址(距今约7000-3500年)建立的综合性博物馆,总面积5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12.5米,涵盖仰韶、龙山、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新馆展陈面积7292平方米,展出1600余件(套)文物,其中70%为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彩陶双连壶,这件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以独特造型和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彩陶双连壶出土于1972年,距今约6800至3500年,由两个橄榄形陶壶通过腹部连通器原理相连,红衣黑彩纹饰呈现几何对称图案。器物内部相通的设计,象征远古部落盟约时“血脉相连”的仪式感,被学界认为是用于部落结盟或重要仪式的酒器。</p> <p class="ql-block">彩陶双连壶的历史价值与象征意义:文明见证:作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其双壶连体结构体现了中华文明“和合共生”的精神内核,被考古学家视为早期和平盟约的实物证据。艺术成就:纹饰中的平行粗线与竖斜短线组合,展现了先民对对称美学的掌握,红衣黑彩工艺更彰显原始彩陶制作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以“仰韶标尺·文明曙光”为核心设计理念,采用“整体下沉、引入景观、融合环境”的策略,建筑形态与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为一体,屋顶覆盖1800平方米的覆土绿植,形成自然生长的考古现场效果。</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白衣彩陶盆高15.7厘米,口径45.7厘米,通体是白釉,口沿及腹部是对称直线纹、方格纹、及原点纹。展现先民对对称与均分的认知。彩陶上会有太阳纹、彗星文等图案。反映先民对星象的观察是早期天文历法萌芽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建筑艺术特色:黄河流域文化主题:8米高空倾泻的水幕与黄河文化主题的艺术景墙相结合,通过现代材料解构重组古老文明符号,实现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的无缝衔接。仰韶文化基因:建筑外立面采用粗犷质朴的黄色夯土墙肌理,精准复刻仰韶时期遗址特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陈面积达7292平方米,分为五大篇章:世界大河文明:通过巨型立体沙盘展示欧亚大陆地形地貌变迁。中国大河文明:聚焦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仰韶文化全貌:系统陈列1600余件(套)精品文物,涵盖距今7000-5000年前的社会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遗址文化层次丰富:该遗址距今约7000年至3500年,涵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及商文化四个阶段,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发展脉络。考古发现显示,这里不仅是聚居地,还具备城墙、环壕等防御设施,是河洛古国城市群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城市遗址:考古证实大河村遗址总面积53万平方米,存在城墙、环壕等防御设施,是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河洛古国城市群东部重镇。</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代表性遗迹: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三室一厅”建筑,采用木骨整塑技术建造,面积达50平方米,保存较为完好,被称为仰韶时期的“豪宅”。该建筑展现了当时较高的建筑技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纹饰之美。</p> <p class="ql-block">特定人群免预约政策‌.: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退)役军人、军(烈)属、消防救援人员持有效证件可免预约直接入馆。‌‌其他游客需通过微信公众号“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预约。‌‌</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