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3黔东南采风纪实(六):镇远</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学汇</div><h1><b>2013年4月15日</b></h1><div> 早晨在西江苗寨拍完晨景用过早餐后即赴镇远,中午到达。</div><div>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古城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镇远自宋代赐名镇远州,便为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div> 镇远古城依山傍水,一条清澈的舞阳河穿城而过。听说舞阳河风景很美,安排好住宿,吃过中餐后即乘游船游舞阳河。 面对舞阳河的美景,大家纷纷拍摄纪念照。这是熊国民老师的照片。 这是我们与蒋老师夫妇的合影。 <h1><b>2013年4月15日</b></h1><div> 今天我们游览镇远古城。据说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处。不过我们初来乍到,时间又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除青龙洞要重点看看外,就在城内随意走走。</div> 鎮遠郵驛始于元朝,時稱“站赤”。当时爲通政令、軍情、家書,而設郵傳驛,供使者起居、食宿。東迄湖北江陵,西逹雲南昆明、南通百越,北貫巴蜀。明清沿襲舊制,民国改名郵電局,今爲郵政局。 鎮遠郵政局前有一雕塑,名曰“王命传虎节”。<div> 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用驿传邮等都要用符节(也称符信)作为凭证。符节是古时使臣执以示信之物,是持有者身份和使命的凭证,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在周朝,特别是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符由金、铜、玉、角、木等多种材料制作,形状各异。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实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王命传虎节雕塑是仿虎符制作的。</div> 郵政局前这个邮筒应该是清朝留下来的物件。 前往青龙洞途中路过舞阳河,这是河边景色。 舞阳河上有一座七孔桥,名叫“祝圣桥”。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又名老大桥,是一座由青石建造的七孔桥。该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于数次被山洪冲毁,直到雍正时期才得以竣工,因此桥墩属于明代,桥身却属于清代。后因康熙祝寿,更名“祝圣桥”。 过此桥即到青龙洞。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祝圣桥、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青龙洞、香炉岩组成,背依中河山麓,面临㵲阳河,依洞傍崖,贴壁临空,共有单体建筑36座,在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于一身,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中元洞是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岩洞,相传张三丰道长在此修行,故而闻名。中元洞是张三丰修行的地方,而玉皇阁则是他居住之地。中元洞中供奉着千手观音和地藏王菩萨。 这两座石狮子雕塑古朴粗犷,应该很有把年纪了。 在青龙洞上居高临下眺望镇远城。 结束镇远游后,第二天部份同志到梵净山,我们则到叙浦探望老同学,黔东南采风之行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