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035】生活琐记‖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用心陪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晚散步时,偶遇一对父子。小男孩大概一、二年级的样子,正滔滔不绝地说着“战机”“坦克”等国防相关的内容,估计是前几天看了阅兵式,这会儿还在和父亲讨论呢。父亲不时地回应着,小男孩说得越发起劲,那投入的模样,场面温馨极了。路上的行人都忍不住放慢脚步,听他绘声绘色地解说。</p><p class="ql-block">张文质老师在《教师的使命》中提到:“小学教育的核心并非教知识,而是教做人。”我深以为然。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品格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多陪伴、引导孩子,就像那位父亲一样。我猜他们家一定很和睦,平时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常开展亲子活动,所以才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小男孩。</p><p class="ql-block">我曾听到不少家长说:“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怎么会不听家长的呢?如果家长平时多开展亲子活动,俯下身来与孩子好好交流沟通,孩子又怎会不听话呢?</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减法,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确,孩子的童年大多在家中与父母度过,但进入少年阶段,他们就会踏入更高的学府,很可能离开父母,长大成人后更是如此。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时光,父母应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更是父母能给孩子最踏实的安全感与最温暖的滋养。它从不是“陪在身边玩手机”的敷衍,而是放下工作的疲惫、暂别生活的琐碎,认真听孩子讲完那段关于“战机坦克”的幼稚畅想,陪他拼好一幅歪歪扭扭的积木,或是在睡前共读一本他喜欢的绘本。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会悄悄化作孩子心里的光,成为他面对世界时的底气。</p><p class="ql-block">所以,无论工作多忙、事务多繁杂,都请别用“等我有空”“下次再说”搪塞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不要等到某天发现,孩子不再愿意跟你分享心事,开始用沉默和叛逆对抗你,才猛然惊觉:那些被错过的陪伴时光,再也无法重来;那些没能好好沟通的遗憾,成了亲子间难以弥补的隔阂。趁孩子还依赖你的怀抱,趁童年还未落幕,多一点用心的陪伴与真诚的沟通,才是不给成长留下遗憾的最好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