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镜门</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当时的地方军政首脑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苍劲壮观。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京都,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后建卧龙亭和将军亭。</p><p class="ql-block">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p><p class="ql-block"> 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p><p class="ql-block"> 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p><p class="ql-block"> 大境门造型朴实厚重,它所体现的粗犷苍劲、限而不拘的气势,在整个长城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大境门仍为通往口北的要道,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市政府、区政府已着手对大境门进行全面修复和综合开发,使大境门一带成为旅游避暑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城</p> <p class="ql-block">慈禧落慌西逃,留宿鸡鸣驿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鸡鸣古镇有以下特点,一是有西东两座城门,北东西门三座楼楼,有东南一个角楼;二是这个古城地势东高西低;三是三面环山,北有鸡鸣山。鸡鸣驿城北边的山叫鸡鸣山,海拔1128米,因山势奇兀、形似雄鸡引颈而鸣得名。 鸡鸣驿城位于鸡鸣山下,因此得名。 传说唐太宗北伐至此,军队闻鸡鸣而战,取得大胜,遂将此山命名为鸡鸣山。 </p><p class="ql-block"> 鸡鸣驿城略呈方形,城墙为土筑砖包,东西长460米,南北长480米。底宽5米一8米,顶宽3米—5米,高11米。四面城墙上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26个墙台,有东西2座城门。墙体顶部外侧密布垛口,垛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和排水孔道,内侧建有女儿墙。北墙中部平台上原建有玉皇阁,南墙中间平台上原建有寿星庙,东南角台上原建有魁星楼,东西城门上建有2座城楼并有各自的瓮城。</p><p class="ql-block"> 城内有3条东西向大街,2条南北向街道, 5条纵横交叉的街道,将全城不均等地分为12个小区。城内有驿丞署、驿馆、校场、马号,还建有碧霞宫、马王庙、文昌宫等13座庙宇,7座戏楼。</p><p class="ql-block"> 城内紧靠墙体有约5米宽的环城驿道。平时便利交通驿递,战时便于集结设防。南城墙外,有一条宽5米的东西向道路,俗称南官道,是原来的驿路。城东西两侧与驿路平行分布着许多墩台,这是为加强信息传递修筑的烟墩。鸡鸣驿城墙保存基本完好,城内古庙宇尚存6座,古戏台2座。</p><p class="ql-block"> 鸡鸣驿城指挥署位于头道街北侧,清康熙三十五年前为全城最高军事指挥长官驻扎之地,负责邮驿、守城之责,共有五进院落。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逃往西安途中,曾留宿于此。当夜,为了安全,慈禧让李连英住前院,自己住后院,在后院。自己住西厢房,让光绪住东厢房。</p> <p class="ql-block">来远堡</p> <p class="ql-block">来远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北的明代军事商贸复合建筑群,由宣府巡抚汪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主持扩建。该堡与大境门、小境门及张家口堡共同构成京师北部的边防体系,城墙周长约二里余,高11.9米,设“来远”“永顺”双门与四角戍楼,堡内布局公署、观市厅、司税房等设施。</p><p class="ql-block">明隆庆和议后,来远堡成为宣府镇主要互市场所,年马匹交易量达1.8万匹,贸易高峰期吸引蒙古部落驻扎堡外5</p><p class="ql-block">。清代延续其军事功能,雍正年间改设八旗驻防,并在北侧增筑大境门。现存遗址包含修复的南市楼、关帝庙及三娘子庙等景观,2013年后实施敌台墙体修缮工程,作为万里茶道申遗核心节点进行保护。该建筑群体现明代“以商固防”战略思想,是研究长城沿线军镇转型的典型样本</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当地读bǔ),俗称为堡子里,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 张家口堡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张家口市则因堡而兴,逐步扩展为现代城市 。 张家口堡现存明清建筑群478处,含93处重点院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