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灯,亮在乡野的星空下——谨以此文献给郑章中学的师生们

行云流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育的本质,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安国市的一隅,郑章中学这所乡村学校默默无闻,她偏安于乡野之间,看似平凡无奇,却似一颗明珠,在教育的星空下熠熠生辉。无数家长与孩子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定州市、安新县,甚至北京城,都有人不惜远道,将孩子的未来托付于此。为何这般?只因这里有一群点亮心灯的人,和一片被点亮的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一、晨曦中的守护者</b></p><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曙光还未染白东方的天幕,郑章中学的教室已亮起温暖的灯光。晨曦微露,五更鸡鸣,教师们的身影便已出现在教室门口。他们眼中布满血丝,脸上却挂着永不褪色的微笑。</p><p class="ql-block">“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诗句,在这里不是文学的修辞,而是日常的写实。这些老师,许多人身兼数职,仿佛是教育界的“全能战士”。郭建辉主任,一人担起两个班的班主任,教授数学与物理两门课程,还处理着年级的大小事务,被师生们敬称为“铁人”。王占伟老师,既是班主任,又教英语和物理,一天之中不断转换角色,仿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p><p class="ql-block">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老教师——唐文利、胡宅永和焦平老师等等,老当益壮,却依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他们备课至深夜,批改作业至腰酸背痛,却从不言苦。尤其是唐主任,我跟他多年搭档,每次评改作文,他都是摘下眼镜低下头逐字逐句评阅——毕竟眼花了吗。看到此情此景,我常常暗地里心疼他。他们的白发,是岁月颁发的勋章;他们的皱纹,是时光刻下的功绩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夜幕下的守望人</b></p><p class="ql-block">从周一到周五,当城市的霓虹闪烁,当千万家庭围坐电视机前共享天伦之乐,郑章中学的教师们依然在教室里陪伴着孩子们晚自习。当夜深人静,万物沉睡,他们还在学生宿舍里外巡视,为孩子们守护着安宁的梦。</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诗句,在这里有了生动的诠释。这些老师何尝不想陪伴自己的家人?何尝不想照顾自己的孩子?但他们选择了另一种陪伴——陪伴那些寄托着无数家庭希望的学生们。</p><p class="ql-block">每到周末放学,班主任们总是亲自将学生们送到校门口,亲手交到家长手中才放心回家。当他们终于踏上归途,已是万家灯火。而他们的家人,还在等待着他们的归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餐桌旁的陪伴者</b></p><p class="ql-block">郑章中学的餐厅里,总有这样动人的一幕:班主任们轮流陪着孩子们进餐,看着孩子们吃饱后,才回到宿舍简单凑合一口。若是赶上有课,甚至空腹上课也是常事。</p><p class="ql-block">“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的咏蜂诗,恰是这些班主任的写照。他们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酿造的蜜糖滋养着每一个学生,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温饱。</p><p class="ql-block">领导班子成员更是带头垂范。李保校长身兼中学和小学学区校长,常常刚在中学忙完,又急忙赶到小学处理事务。即便如此,他仍然每周一抽时间到餐厅陪餐,关注孩子们的饮食健康。张晓玲主任分管两个年级,担任两个班班主任,既教英语又教生物,还负责学校教务处工作。她统管全局又细化到每个班级和每堂课,堪称郑章中学的标杆和旗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教室里的耕耘者</b></p><p class="ql-block">师资不足的乡村学校,每位教师都必须成为多面手。这些老师不仅要教授多个学科,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为让乡下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p><p class="ql-block">“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道出了教师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教师明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他们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只为对得起那些渴求知识的目光。</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乡村孩子原本处于不利地位。但郑章中学的老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弥补了这种不平等。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最新教学资源,通过自学掌握多学科知识,通过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受李校长的启发,老师们经常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豆包)备课,评改作文,成为教学新潮领军者。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引导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校园中的生力军</b></p><p class="ql-block">郑章中学的学子们,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精神风貌。这些正值贪玩年龄的孩子,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自律和勤奋。</p><p class="ql-block">晨星尚未退去,月光依然皎洁,孩子们已经起床开始晨读。夜晚,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他们仍然在书海中遨游。教室里灯光常亮,有时候老师催促多次,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p><p class="ql-block">课堂上,他们挺胸抬头,聚精会神;餐厅里,他们排队打饭,安静进食;宿舍中,他们按时就寝,内务整洁。尤其是那叠成“豆腐块”的被子和一尘不染的房间,成为了学校的一大亮点,在全市寄宿学校中堪称标杆。</p><p class="ql-block">“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的劝学诗,这些孩子不仅记在心里,更落实在行动中。他们明白自己是乡下孩子,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的资源和先天优势,但他们相信勤能补拙,相信天道酬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精神里的传承者</b></p><p class="ql-block">在郑章中学,有一种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东西——精气神。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永不言弃的毅力,一种团结互助的情怀。</p><p class="ql-block">这种精气神体现在教师的无私奉献中,体现在学生的刻苦努力中,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是早晨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是深夜办公室不灭的灯光,是餐厅里安静的用餐氛围,是宿舍中整齐的内务整理。</p><p class="ql-block">“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咏竹诗,恰是这种精神的写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郑章中学的师生们都保持着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p><p class="ql-block">这种精气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中培养出来的。是教师们的身教言传,感染了学生;是学生们的刻苦努力,感动了教师;是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星空下的明灯</p><p class="ql-block">教师节或许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引人注目,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在郑章中学,教师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用生命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p><p class="ql-block">他们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不仅是培养能力,更是引领人生。他们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他们奉献青春,成就学生;他们默默无闻,却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诗句,道出了教师工作的真谛。这些教师就像那落红,化作春泥,滋养着下一代的成长。他们的价值,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荣誉和报酬,而在于影响了多少生命,改变了多少命运。</p><p class="ql-block">郑章中学的教师们,就是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耀眼夺目的光环,但他们有着最纯粹的教育情怀,最坚定的职业操守,最无私的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献给郑章中学的诗</b></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谨以这首小诗,献给郑章中学的所有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章中学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晨星未退书声起,夜半灯明备课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师道辛勤耕日月,童心奋发跃门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僻乡岂掩凌云志,陋室长怀济世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莫问耕耘何所获,秋来桃李自成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清晨的霜露记得老师们最早的脚步声,夜晚的星辰见证着宿舍最后一盏灯的熄灭。在这片乡野土地上,教育不是职业,而是使命;学习不是任务,而是蜕变。在这里,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在累积成不凡的人生,每一份默默的付出都在编织着未来的图景。</p><p class="ql-block">郑章中学的精气神,最终凝聚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资质平平的孩子绽放光彩,让默默无闻的教师成为榜样,让偏居一隅的学校成为光芒四射的教育明珠。这,便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