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读《金瓶梅》之八十五 婢女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婢女同丫鬟、家丁、仆人等职业身份在现代生活中已全然消失,人们只能从历史记载和文艺作品中看到他们的身影并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如果寻找参照物,或许能从今天的保姆身上看到一点影子,然而两者之间又有质的区别: 婢女是旧社会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仆人,保姆是现代社会基于雇佣关系的职业工作者,人身自由完全独立。作为婢女丫鬟,“主子”可以“临幸”、“收用”她们,如西门庆之庞春梅;而当今雇主如果侵犯保姆,则面临牢狱之灾。</p><p class="ql-block"> 婢女属于身份地位极其低下的贱民阶层。毛泽东有句名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里的“聪明”只不过指劳动者在实践中的经验认知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置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熏陶特别是受教育程度,和上流社会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否定独特的个体。正像赫尔曼·黑塞所说:“人由许许多多的灵魂构成,任何一种类型的人都有其独到的个性、特征,都有善与恶的一面。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只在圣人与罪人之间漂泊,而是在千万个极点之间摇摆晃动。(黑塞《荒原狼》)”</p><p class="ql-block"> 仗义每多屠狗辈,我们不仅在这些卑贱者身上看到他们的鲁莽、狡黠甚至不堪的粗俗,也能看到上流社会所缺乏的朴实真诚有情义,看到令人感动的气度和情怀。</p><p class="ql-block"> 《金瓶梅》第八十五回,庞春梅被吴月娘赶出家门,小玉儿作为吴月娘的“特使”来监督,两个丫鬟在离别之际演绎了一场催人泪下的互动。</p><p class="ql-block"> 吴月娘赶庞春梅走,有点像今天的“裸辞”,公司的一点东西也不能带走。</p><p class="ql-block"> —— 薛嫂道:“大娘分付,小玉姐便来。教他看着,休教带衣裳出去。”那春梅在旁,听见打发他,一点眼泪也没有。见妇人哭,说道:“娘你哭怎的?奴去了,你耐心儿过,休要思虑坏了你。你思虑出病来,没人知你疼热。等奴出去,不与衣裳也罢,自古好男不吃分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正说着,只见小玉进来,说道:“五娘,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拿出他箱子来,拣上色的包与他两套,教薛嫂儿替他拿了去,做个一念儿,也是他番身一场。”妇人道:“好姐姐,你到有点仁义。”小玉道:“你看,谁人保得常无事!虾蟆、促织儿,都是一锹土上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一面拿出春梅箱子来,是戴的汗巾儿、翠簪儿,都教他拿去。妇人拣了两套上色罗段衣服鞋脚,包了一大包,妇人梯己与了他几件钗梳簪坠戒指,小玉也头上拔下两根簪子来递与春梅。余者珠子缨络、银丝云髻、遍地金妆花裙袄,一件儿没动,都抬到后边去了。春梅当下拜辞妇人、小玉,洒泪而别。临出门,妇人还要他拜辞拜辞月娘众人,只见小玉摇手儿。这春梅跟定薛嫂,头也不回,扬长决裂,出大门去了。</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庞春梅。春梅作为《金瓶梅》中的形象代表之一,先被西门庆“收用”,又应“邀”加入了潘金莲和陈经济的“三P”;被卖给周守备后,与家人周义厮混,淫欲无度,最终生出骨蒸痨病,死在周义身上,是一个盖棺论定的荡妇。但庞春梅也是人,甚至说荡妇也是人,是人就有“许许多多个灵魂”和“千万个极点”,有她闪闪发光的亮点。《金瓶梅》塑造这个角色,并非只让读者在“喜欢”或“厌恶”中取其一,而是通过她展现人性在欲望与权力中的挣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男人们读庞春梅,读的是自身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理解。高冷与淫荡交织,男人们喜欢与否,心中各有自己的窥视。</p><p class="ql-block"> 庞春梅“一点眼泪也没有”,表现出她的决绝。在潘金莲“五房”这个小欢乐窝中,庞春梅过着率性而随意的生活。西门庆宠着她,潘金莲捧着她,她下面还有一个可以任意驱使打骂的秋菊。她和她的主子同滚一床,共享着主子的丈夫和情人。但她并不留恋这个地方,她有她向往的生活,她心中有她的光。她是丫鬟的身,但心中涌动着贵妇的命。她是高冷的。高冷的女人在性的问题上无所谓作践不作践自己,全凭自己的嗜好。衣裳是她们的尊严,穿上衣裳就穿上了神圣不可侵犯;脱下来,就脱下了尊严和廉耻。当胯下那块遮羞布被扔在一边,人就回归为兽,床笫之间的淫荡和技巧就没有界限之分。潘金莲和陈经济做爱,让她在旁边帮忙,她不亦乐乎;让她和陈经济也来一次,她就也来一次。但她一旦离开了那张床,她就找回了她的人格,恢复了她的高冷和对男人的不屑。她敢对西门庆冷嘲热讽,颐指气使;乐工李铭碰了一下她的手,她把李铭骂的狗血喷头,凌然不可侵犯。她在内心深处保留着独立的自我,一切由她自己选择。男人喜欢这样的女人,特别是在没有得手之前。</p><p class="ql-block"> 她是潘金莲的丫鬟,但精神上她又在潘金莲之上。她说:“娘你哭怎的?奴去了,你耐心儿过,休要思虑坏了你。你思虑出病来,没人知你疼热。”她早已看透了人情冷暖,所以她没有眼泪。她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世界,那一会儿她是超然的。没有眼泪的庞春梅,不知道在多少男人之上。</p><p class="ql-block"> 再说小玉。小玉是西门庆娶潘金莲后花五两银子买来服侍吴月娘的丫鬟,她被月娘派去监管春梅裸身出门,却走了“三步曲”,一是直言月娘“倒三颠四”,脑子不清楚。二是让潘金莲拿出箱子,“拣上色的包与他两套,教薛嫂儿替他拿了去,” 并送给春梅两根自己的簪子。第三更是出语惊人: “谁人保得常无事!虾蟆、促织儿,都是一锹土上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真看不出来一个婢女有这样的格局。她懂得人生无常,争名夺利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她知道得势须饶人,自己可能也有落魄的时候。这种对世事的深刻理解,让她拥有了一种通达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由此理解了小玉过去的种种。秋菊发现潘金莲和陈经济的奸情后,三番五次去向吴月娘告状,都被小玉因和春梅的关系而被阻拦。过去看到的是秋菊的委屈和小玉的徇私,今天却看到了秋菊的狭隘和小玉的通透。小玉维护的不仅仅是自己和春梅的友情,她知道“虾蟆、促织儿都是一锹土上人,”何必“物伤其类”,难为自己的姐妹。不知道小玉穿越转世今生,在历次政治运动的相互揭发中能不能坚守,如果坚守会不会受到批判。或者作为领导的秘书,每日面对积案如山的举报信,会不会如嗜血的兽类一样兴奋。在庞春梅的至暗时刻,小玉以她的通达和友爱给了春梅精神上的温暖,以一个“虾蟆、促织儿”的微弱的光,照亮了春梅的世界。小玉最后被月娘许配给义子玳安为妻,他们一起继承了西门庆的家业,结局应该不错。</p><p class="ql-block"> 穷苦人家出身的大人物有格局有气度的不在少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发了多少人的雄心壮志甚至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出身卑微的小人物如春梅、小玉何以如此,颇费思量。</p><p class="ql-block"> 出身会为格局与气度埋下“第一颗种子”,优渥或开明的家庭,能够提供更多元的视野、更包容的价值观,但相比出身的“初始性”,经历对格局与气度的塑造更具决定性。真正的格局与气度,都是在后天经历中,通过磨难与历练,学习与反思,一步步养成的。就社会发展来说,如何让更多的底层生活者视野开阔,胸襟宽广,有格局有素养,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婢女这个职业消失了,但普通工作者永远存在,在这个层面上,有情怀,有格局的人越多,社会的戾气就越少,人们的幸福感就越强,社会就越发和谐。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去从事基层工种甚至外卖小哥这样的工作,被很多人吐槽,认为是一种人才浪费,其实颠倒个角度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如果我们最普通工种的承担者都有着良好的受教育背景,我们的村干部都受过大学教育,都有一心为民的格局和情怀,我们的社会文明将不知高出多少个档次。多年前曾在西欧看到工人修补人行道,他们摆弄着花岗岩石块,像在铺装一件工艺品,专注淡定,心无旁骛,散发出很强的职业精神。还有那些出租车司机、剪花工等等服务人员,都像谦谦君子,彬彬有礼,表现出很高的素养,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格局和气度在这里化为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通达的心境,一直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佛国世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