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维京轮游莱茵河(6)莱茵河中段巡游 20250627

潘祥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午饭后,我们开始了莱茵河中段的巡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莱茵河中上游河谷于2002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绵65公里的莱茵河中游河谷,与河畔的古堡、历史小城、葡萄园一起,生动地描述了一段人类与变迁的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漫长历史。几个世纪来,这里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演绎的许多传奇,对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产生了很大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莱茵河中段——从科布伦茨到宾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65公里水路,两千年历史,四十多座城堡、五十多个传说,山坡上的葡萄园,还有藏在森林里的三十多个中世纪小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是大家公认的欧洲大河流域最美丽、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段。</span></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有两座城堡</p> <p class="ql-block">斯特伦斯城堡与利本施泰因城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世纪末,卡岑埃尔恩博根家族的孪生兄弟海因里希与沃尔夫冈继承了这两座相邻的城堡。传说他们因争夺莱茵河航运税权反目成仇,最终在1298年的圣马丁节之夜,海因里希用沾有狼血的石砖砌起一道隔离墙,将弟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沃尔夫冈</span>囚禁在利本施泰因城堡内。沃尔夫冈在绝望中向魔鬼献祭,换来一支由幽灵骑士组成的军队,却在进攻斯特伦斯城堡时被天雷击中,全军化作乌鸦群消失在暮色中。</p><p class="ql-block">如今,两堡之间的“兄弟阋墙”仍残留着暗红色纹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诡异的是,19世纪考古学家在利本施泰因地窖发现一具蜷缩的骸骨,其左手紧攥着半枚斯特伦斯家族的戒指,右手握着断裂的剑柄——这与中世纪文献中“沃尔夫冈试图用戒指求和却遭兄长斩杀”的记载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们的故事不仅是家族恩怨的缩影,更折射出中世纪德意志土地上诸侯割据的血色剪影。</p> <p class="ql-block">斯特伦堡城堡,与砌的那座墙(照片的右侧)</p> <p class="ql-block">利本施泰因城堡,与砌的那座墙(照片左中部)</p> <p class="ql-block">莱茵河上三座建筑的名字与动物有关,那就是鼠堡、猫堡和鼠塔。</p><p class="ql-block">这是鼠堡。</p> <p class="ql-block">这是猫堡</p> <p class="ql-block">猫堡</p> <p></p> <p class="ql-block">我没有拍到鼠塔。</p><p class="ql-block">这是从维京游轮网上下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鼠堡、猫堡和鼠塔的照片放到一起,是为了方便讲它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鼠塔、鼠堡、猫堡</p><p class="ql-block">“鼠塔”,孤零零的河中红白相间的小塔。</p><p class="ql-block">10 世纪的德国正值饥荒,百姓无粮可食,到了啃树皮的地步。</p><p class="ql-block">贪婪而残暴的美因茨大主教哈托二世却把大量粮食囤进自己的谷仓,任凭饥民哀求,非但一粒不给 还骂道:“饿疯了?不如去吃老鼠!” </p><p class="ql-block">农民们打算反抗,哈托二世便想出一个残忍的计策,假装要施舍,把穷苦的百姓骗进一座远离城镇的谷仓,然后锁门纵火,将他们活活烧死,并嘲笑惨叫声“像老鼠吱吱叫”。</p><p class="ql-block">报应来了。</p><p class="ql-block">他遇上了铺天盖地的老鼠,先吃光他的存粮,又追得他骑马逃到莱茵河心的小塔里(“鼠塔”)。他以为老鼠不会游泳,可以安心了。</p><p class="ql-block">谁知道,无数老鼠从两岸的葡萄园涌来,有的顺着船板、芦苇,有的泅水,甚至搭成“鼠桥”爬进小塔。</p><p class="ql-block">哈托主教在塔上听见啃木头的声音,从箭孔往外看,只见黑压压的鼠群正顺着塔壁往上爬,小眼睛在月光下闪着光。</p><p class="ql-block">他举着十字架连喊“神圣罗马帝国保佑”。</p><p class="ql-block">可是,老鼠还是咬穿石墙,最终把大主教连肉带骨啃噬殆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鼠堡</p><p class="ql-block">建于约1353年,由特里尔大主教阿尔诺尔夫建造,是莱茵河最小却最陡峭的城堡之一。</p><p class="ql-block">鼠堡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防御性城堡,其建筑结构坚固,具有高耸的塔楼和厚实的城墙,以抵御外敌的侵袭。</p><p class="ql-block">最初建造鼠堡的目的是作为防御工事,尤其是用来防御和监视邻近的城堡,以确保莱茵河航运和经济利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猫堡</p><p class="ql-block">大约在1371年由纳索-卡岑埃尔恩博根伯爵建造,因其家族徽章是一只猫,所以将城堡命名为“猫堡”。</p><p class="ql-block">猫堡是一座典型的山地城堡,其结构呈现典型的防御建筑风格,有圆形塔楼和居住区,正门的两座塔楼很像猫的两只耳朵。</p><p class="ql-block">当地民间传说,伯爵在建设过程中,四处扬言这座叫做“猫”的城堡会吃掉大主教之前已经完工的“老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猫堡刚建好,鼠堡的伯爵就笑了:“你家猫再凶,还能跨过莱茵河不成?”。</p><p class="ql-block">他让工匠把鼠堡的窗户雕成老鼠洞的模样,塔尖做成鼠尾的形状,甚至在城门上刻了行字:“猫来抓,鼠来钻,谁先眨眼谁认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下莱茵河上可热闹了。商船经过时,先得给猫堡交“过路费”,到了鼠堡,还得再交一次。猫堡的卫兵站在塔上喊:“这河是猫的地盘!” 鼠堡的卫兵就举着弓箭回:“老鼠专啃猫尾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两堡斗了三百年,最后让它们“休战”的,竟是一场洪水。</p><p class="ql-block">1784年莱茵河暴涨,猫堡的地窖被淹,鼠堡的城墙塌了半边。两堡的人顾不上吵架,都忙着搬粮食、修堤坝。鼠堡的工匠帮猫堡补好了被冲垮的吊桥,猫堡的卫兵给鼠堡送去了救命的草药。</p><p class="ql-block">洪水退去那天,两个领主站在各自的城堡上,隔着河喊:“要不……以后过路费只交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再看这三个地方,早没了当年的火药味。鼠塔成了莱茵河上的航标,塔壁上的猫爪印被游客摸得发亮;猫堡和鼠堡都改成了旅馆(有一说,如今鼠堡因饲养猎鹰和其他猛禽而闻名,每年3月下旬到10月初,都为游客提供飞鸟表演,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而猫堡如今成为了一座私人宅院,不对公众开放),住猫堡的游客早上推开窗,能看见鼠堡的尖顶在雾里若隐若现,像只蜷着的小老鼠;住鼠堡的游客傍晚在露台喝酒,能望见猫堡的灯光,像猫的眼睛在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地船夫还有个说法:如果月圆之夜从三个地方中间的河段经过,能看见鼠塔的影子、猫堡的轮廓和鼠堡的尖顶,在河面上拼成一张笑脸——那是莱茵河在笑:当年的猫鼠,闹了半天,不还是被一条河串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底,这些石头城堡的故事,哪是猫鼠在斗?不过是两岸的人,借着石头和河水,把日子过成了带点孩子气的传奇罢了。</p> <p class="ql-block">莱茵费尔斯城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岑埃尔恩博根家族在1245年为掌控莱茵河航运而建造的庞然大物。其断壁残垣间至今仍回荡着六个世纪的刀光剑影与传奇低语。它的故事像一幅被战火熏染的织锦,交织着权力的野心、爱情的哀歌与超自然的迷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32年瑞典军队围攻城堡时,发生了一桩震惊莱茵河的“面包与玫瑰”奇事。城堡守军在弹尽粮绝之际,将最后一袋面粉做成面包,插上一支野玫瑰,用投石机投向敌军大营。瑞典将领古斯塔夫二世看到面包上的齿痕与玫瑰的露水,竟下令暂缓进攻——这个“用饥饿与优雅投降”的传说,至今仍刻在城堡废墟的石碑上。但真实的历史远比传说残酷:破城后,守军指挥官被绑在塔楼尖顶,眼睁睁看着妻儿被投入莱茵河,而他的惨叫在河谷回荡三日才平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97年法军攻占城堡时,一位老石匠在地下室刻下血字:“当三色旗覆盖城墙,莱茵河将倒流三日。” </p><p class="ql-block">据说,法军升旗当天,河水真的出现逆流奇观,而领头的法国上尉当晚暴毙于城堡大厅,手中紧攥着染血的莱茵河鹅卵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东北角的“哭泣塔楼”,传说是14世纪卡岑埃尔恩博根家族的伊丽莎白女伯爵被幽禁之处。她因与平民诗人相恋,被兄长锁在塔楼直至饿死。如今游客常听到塔楼传来啜泣声,尤其是在雷雨天,声音会变成德语的“放我出去”。</p> <p class="ql-block">罗蕾莱礁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高132米的片岩陡壁矗立在圣戈阿斯豪森附近的莱茵河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莱茵河最深(25米)、最窄(113米)的河段,湍急的水流冲击礁石形成漩涡,而岩石的特殊结构曾产生七重回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作家布伦塔诺在1801年小说《哥德维》中,首次将罗蕾莱塑造为被爱人背叛后投河自尽的魔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涅1824年的诗歌《罗蕾莱》彻底改变了传说的基调——诗中女妖不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美丽却冷漠的“永恒女性”,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她梳着金发、手持金梳的形象,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美学的经典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涅的这首诗被西尔歇尔谱曲后成为了莱茵河上最著名的歌曲,甚至在纳粹时期仍被传唱(仅隐去作者名)。其影响力跨越国界,中国诗人冯至的译本将罗蕾莱与巫山神女相类比,赋予其东方美学的哀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记载,仅17世纪就有超过200艘船在此沉没。</p><p class="ql-block">现代水文研究表明,礁石的“回声效应”源于其多孔石灰岩结构对声波的多次反射,而湍急水流形成的“驻波”会使船只突然侧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德国工程师在礁石内部发现古代祭祀遗址,出土的青铜梳子与海涅诗中描述惊人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罗蕾莱》(1954)将传说改编为爱情悲剧,而《重返未来1999》等游戏则赋予了罗蕾莱“拯救者”的新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从维京游轮网站上下载的</p> <p></p> <p class="ql-block">莱茵施泰因城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莱茵施泰因城堡,这座悬挂在海拔82米岩壁上的中世纪明珠,其每一块砂岩都浸透了权力博弈与浪漫幻想的双重基因。它既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海关哨所,也是普鲁士王子的浪漫居所,更是现代家族守护的活态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90年,美因茨大主教为遏制附近强盗贵族的劫掠,在莱茵河最狭窄处建造了这座「帝国海关堡」。其核心功能是向过往商船征收通行税,塔楼内的箭孔至今留存着弩手监视河道的痕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30年的重建使其成为莱茵河谷防御体系的核心——城墙厚度达3.5米,可抵御当时最重型的投石机攻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23年,进行了「浪漫主义修复」,刻意保留部分残垣,在断壁上嫁接哥特式尖顶与文艺复兴式拱窗,甚至在城堡花园种植500年树龄的勃艮第葡萄藤,让历史的伤痕与新生的优雅共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的「吊桥-闸门-棱堡」三重防御系统堪称中世纪军事工程教科书:吊桥升起时,仅有一条狭窄石阶连接河谷;闸门内暗藏铁刺陷阱,可将来犯者碾压成肉酱;棱堡的箭孔呈菱形设计,既能精准射击又能防止敌方箭矢回射。但在防御工事的缝隙间,却生长着象征贵族身份的盾徽浮雕与文艺复兴风格的玫瑰花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底层的「莱茵石厅」完全嵌入岩壁,天然的石灰岩肌理与人工雕琢的拱顶形成奇妙对话。最精妙的是「葡萄藤庭院」——500年前由修道士种下的葡萄藤至今仍在结果,藤蔓攀爬在14世纪的城墙上,每到秋季,紫色果实与赭红色砂岩构成的画面,被诗人海涅称为「莱茵河最甜美的伤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最著名的传说与13世纪强盗领主迪特里希有关。他因劫掠过往商队被哈布斯堡王朝围困,1286年城破时,其九子被排成一列,皇帝Rudolf宣称:「若你能无头走过儿子们面前,他们可免一死。」</p><p class="ql-block">迪特里希的头颅被砍下后,身躯竟真的逐一触碰儿子肩膀,最终倒在莱茵河畔。至今,城堡地牢仍能听到铁链拖拽声,而月圆之夜,游客常目击无头骑士在城墙上游荡的黑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城堡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推出「声音城堡」项目:</p><p class="ql-block">300个隐藏音箱将贝多芬《莱茵交响曲》的旋律融入自然环境——当乐章进入高潮,岩壁的天然回声系统会将乐声放大3倍,让听众产生「莱茵河在歌唱」的错觉。这种「声音考古」让城堡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声景遗产」认证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莱茵施泰因城堡的魅力,在于它始终在历史与现实、暴力与优雅、自然与人文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张力。当你站在「葡萄藤庭院」俯瞰莱茵河,左岸是13世纪的防御工事,右岸是现代游船的玻璃观景台,而河谷的雾气中,仿佛同时飘荡着中世纪的战歌与现代爵士乐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莱辛施泰因城堡</p><p class="ql-block">又名法肯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肯堡的命名与一段中世纪兄弟情有关。13世纪,卡岑埃尔恩博根家族的双胞胎兄弟海因里希与沃尔夫冈因争夺莱茵河航运权反目成仇。海因里希为证明“猎鹰比刀剑更能守护家族”,将自己的猎鹰“闪电”放飞,承诺若它能带回敌军动向,就以猎鹰之名建堡。</p><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闪电”真的在翅膀下绑了一卷敌军布防图——但它的爪子被敌军的箭镞刺穿,羽毛浸血。海因里希抱着濒死的猎鹰登上悬崖,发誓“让猎鹰的灵魂永远俯瞰莱茵河”。当晚,城堡奠基的第一块石头被刻上猎鹰的爪痕,而兄弟俩的和解仪式就在“闪电”的墓前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06年拿破仑攻占城堡时,守军将300桶黄金葡萄酒(实为黄金熔入葡萄酒的“液体宝藏”)倒入地下酒窖,并设下诅咒:“凡挪动酒桶者,将被莱茵河的水草缠绕至死。”</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一群法国盗墓者炸开酒窖,却发现所有酒桶都漂浮在地下河上,桶身布满水草状的金色纹路。当他们试图搬运时,酒桶突然沉入河底,只留下一串气泡——第二天,盗墓者的尸体在下游被发现,身上缠绕着与酒桶纹路一致的水草。</p><p class="ql-block">2012年,潜水员在城堡地下河发现一个 酒桶,桶口刻着“拿破仑的眼泪”。当考古队将其打捞上岸时,酒桶突然渗出金色液体,在地面形成拿破仑军队的幻影,吓得摄影师失手摔碎了相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6年重建城堡时,建筑师卡尔•施特劳斯为还原中世纪工艺,雇佣了一群老年石匠——他们曾参与普法战争的防御工事建造,手上布满火药灼伤。传说这些工匠在施工时离奇失踪,只留下未完成的玫瑰花窗。</p><p class="ql-block">如今,城堡的“幽灵工坊”仍在午夜运作:游客常听到石锤敲击声,而玫瑰花窗的玻璃会在月光下自动拼接。2018年,修复工人在脚手架上发现一套19世纪的石匠工具,其磨损程度与百年前的施工记录完全吻合,仿佛有人一直在秘密维护这座城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收藏的“五世纪文物”中,最神秘的是一套15世纪的中国青花瓷——瓷盘底部的波斯文落款,竟与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日志记载一致。传说这些瓷器是波斯商人用“莱茵河的水妖眼泪”(其实是硫酸铜矿)交换的,而瓷盘的裂纹图案暗藏莱茵河的暗礁分布图。</p><p class="ql-block">2023年,一位区块链开发者试图用AI解析瓷盘裂纹,结果电脑屏幕突然显示出城堡地下通道的3D模型——模型中,所有通道最终指向一个标有“Ω”的密室。当考古队据此挖掘时,发现密室里只有一面镜子,镜中映出的却是挖掘者自己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诺李希城堡</p><p class="ql-block">诺李希城堡,这座中世纪瞭望塔,虽规模不大,却因独特的建筑工艺与神秘传说,成为莱茵河谷“石头史诗”中不可忽视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世纪,骑士萨博驻守城堡时,因性格暴戾、拒绝向旅人提供食宿,触怒了当地传说中的矮人族群。某夜,矮人趁萨博熟睡时,通过一条隐秘的石梯潜入城堡,将他年仅12岁的女儿莉泽洛特掳走。萨博循着女儿的银铃哭声追至悬崖边,却见矮人正用魔法将石梯化作藤蔓,缓缓升入云端。</p><p class="ql-block">绝望中,萨博以自己的灵魂为代价向恶魔许愿:若能救回女儿,愿用余生守护莱茵河的航船。恶魔应允,但要求他将城堡改建为“吞噬光明的牢笼”——于是萨博命工匠用黑色砂岩包裹原本的木质塔楼,并在内部刻满诅咒符文。</p><p class="ql-block">最终,莉泽洛特被救回,但萨博却在次年的风暴中离奇失踪。如今,城堡北侧的悬崖仍残留着形似阶梯的裂痕,而每当暴雨倾盆,裂缝中会传出少女的啜泣与矮人尖啸的混合声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李希城堡最独特的建筑特征,是其木质框架外包石墙的罕见工艺。</p><p class="ql-block">1936年修复时,工人在墙体夹层发现大量碳化木梁,经鉴定属于13世纪的原始结构。更诡异的是,木梁表面布满抓痕与模糊的人形轮廓,仿佛有无数灵魂被困在木石之间。</p><p class="ql-block">当地老人相传,这些木材取自附近森林中被诅咒的橡树。1299年,30名因反抗卡岑埃尔恩博根家族而被处决的村民,尸体被钉在橡树上示众。当城堡扩建需要木材时,工匠砍伐了这些橡树,却将村民的冤魂一同封入石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质框架外包石墙的工艺在当时被视为“渎神之举”,因为木材象征生命,而石材象征死亡,两者的结合被认为会扰乱生死界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每逢月圆之夜,城堡的石缝中会渗出暗红色树液,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橡木气息。2018年,一支超自然研究团队在塔楼测得异常的电磁场波动,仪器显示“存在多个重叠的生命体信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2年,考古队在地基中发现一个青铜瓮,内藏37枚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金币,但所有参与挖掘的队员在半年内相继患上怪病。当地神父断言,这些金币是古罗马祭祀用来镇压地底恶魔的“锚点”,触动它们会释放诅咒。最终,金币被重新掩埋,瓮口用拉丁文刻上“安息于此,勿扰亡魂”。</p> <p class="ql-block">普法尔斯城堡和古藤费尔斯城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世纪,普法尔茨伯爵康拉德为巩固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联盟,坚决反对女儿阿格尼丝与敌对家族——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之子亨利的恋情。为阻止这段婚姻,康拉德将阿格尼丝与支持她的母亲囚禁在城堡的塔楼中,试图用莱茵河的汹涌阻隔这段禁忌之恋。</p><p class="ql-block">然而,年轻的亨利并未放弃。他雇佣一名船夫,在月夜划船至城堡,通过塔楼的狭窄窗缝传递情书。阿格尼丝的母亲暗中协助,最终促成两人在城堡内秘密举行婚礼。九个月后,当康拉德被妻子召唤至城堡时,迎接他的不仅是已成事实的婚姻,还有即将出生的外孙。</p><p class="ql-block">戏剧性的转折是,皇帝腓特烈一世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大喜过望——这场婚姻意外化解了两大诸侯家族的百年恩怨。他亲自担任新生儿的教父,并在附近的施塔莱克城堡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13世纪中叶,古藤费尔斯城堡法尔肯施泰因伯爵的妹妹古塔,在科隆骑士比武大会上与一名匿名骑士一见钟情。这位骑士凭借精湛的剑术赢得桂冠,却在胜利后悄然离去,仅留下一枚刻有“R”字母的银戒。古塔将戒指系于发丝间,发誓非此人不嫁。</p><p class="ql-block">数年后,神圣罗马帝国陷入皇位继承危机,康沃尔的理查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当他率领卫队途经考布时,古塔惊讶地发现,这位新国王正是当年的神秘骑士。理查向古塔求婚,但法尔肯施泰因伯爵为巩固与美因茨大主教的联盟,坚决反对这门婚事。</p><p class="ql-block">古塔在城堡塔楼的“恋人之窗”前与理查秘密会面,两人以莱茵河水为誓,约定私奔。然而计划泄露,伯爵将古塔囚禁在城堡地牢。理查率军强攻未果,最终以割让莱茵河左岸部分领地为代价,换取古塔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法尔斯城堡和古藤费尔斯城堡的铁链封锁机制催生了惊悚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城堡曾通过横跨河面的粗铁链拦截船只,未缴税的船员会被投入阴暗潮湿的地牢。传说中,地牢的石壁上至今残留着被囚禁者抓挠的血痕,每逢暴雨夜,河上的水手仍能听到绝望的哭号。19世纪末,一名守塔人声称在午夜巡视时,看到铁链自动升起,却无任何人操作——他坚信这是“幽灵税吏”在执行永恒的职责。</p><p class="ql-block">更诡异的是,城堡下方的莱茵河段被称为“沉默漩涡”。当地渔民说,每当满月时,水面会浮现数百个苍白的面孔,那是因沉船或抗税而溺亡者的魂魄。</p><p class="ql-block">2010年,潜水员在城堡附近发现一艘16世纪的商船残骸,船身缠绕着生锈的铁链,船舱内散落着未腐烂的水手骸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法尔斯城堡和古藤费尔斯城堡最传奇的特质,是其从未被武力攻占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04年,黑森州的威廉伯爵率军围攻城堡39天,却因守军巧妙利用山岩地形,以滚石和火油击退敌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世纪三十年战争期间,西班牙军队占领城堡11年,却始终无法突破其五角形防御体系。当地老人相传,城堡地基下埋藏着圣物“真十字架碎片”,赋予其神圣的庇护力量。</p><p class="ql-block">1814年,拿破仑军队试图炸毁城堡以阻止反法同盟渡河,却在引爆炸药时遭遇突如其来的雷暴,导火索被雨水浇灭。这一事件被当时的士兵记录为“上帝之手”的干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的每一块石头都刻有古代符文,只有用特定咒语才能解开其防御。</p><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纳粹军队曾计划将城堡改建为防空炮台,但施工时频发意外,最终被迫放弃——这一事件被后人解读为“城堡灵魂的反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城堡墙壁上仍可见炮弹留下的凹痕,但主体结构完好无损,成为莱茵河上“永不沉没的石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自1946年起作为博物馆开放。</p><p class="ql-block">2003年,一名游客在塔楼拍摄的照片中,意外捕捉到一名身着中世纪服饰的女子背影。经专家鉴定,照片未经过PS处理,而该位置在拍摄时并无其他游客。</p><p class="ql-block">2019年,一群青少年在夜间冒险进入城堡,声称看到“穿着铠甲的幽灵”在城墙上巡逻,并用手机录下了模糊的影像。</p><p class="ql-block">更神秘的是,城堡的某些房间会出现温度骤降现象,与外部气温无关。</p><p class="ql-block">超自然研究团队在其中一个房间测得异常的电磁脉冲,仪器显示“存在高密度的能量波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克多•雨果说:“普法尔斯城堡是莱茵河的眼睛,注视着过去与未来的永恒交汇。”</p><p class="ql-block">而海涅则说:“莱茵河的每块石头都在诉说,而古藤费尔斯的故事,是其中最坚硬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在4、5个小时的巡游中,真是目不暇接,匆匆忙忙中我大概只拍了十来个古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对于“四十多座城堡”,差距也太大了。在做“美篇”时,重温喜悦之后稍有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维京游轮在他们的网站上贴有21座城堡的高清图片,看到这些图片和对它的解说,心里感受到了稍稍的舒缓。</p> <p class="ql-block">592 km·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p><p class="ql-block">在科布伦茨的德意志之角的对面</p> <p class="ql-block">586 km·拉奈克城堡</p><p class="ql-block">建于1244年</p><p class="ql-block">城堡内小教堂、骑士礼堂和佣人厨房的装潢与肖像画还原了中世纪生活风貌</p> <p class="ql-block">585 km·施托尔岑费尔斯城堡</p><p class="ql-block">建于13世纪</p><p class="ql-block">后于19世纪由普鲁士国王下令重建</p><p class="ql-block">明快迷人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带有莱茵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580 km·马克斯堡城堡</p><p class="ql-block">尽管历经岁月洗礼,却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其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和别具一格的独立式塔楼,吸引着无数游客</p> <p class="ql-block">549 km·舍恩堡城堡</p><p class="ql-block">建于966年,</p><p class="ql-block">后于1689年被法国军队焚毁,</p><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城堡完美结合了中世纪堡垒塔楼和一家知名城堡酒店及餐厅。</p> <p class="ql-block">543 km·斯塔莱克城堡</p><p class="ql-block">建于12世纪</p><p class="ql-block">曾在17世纪的战争中几经破坏,长达237年,仅剩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城堡于1909年得以重建,如今内部设有一家知名青年旅店</p> <p class="ql-block">539 km·海姆堡城堡</p><p class="ql-block">建于13世纪</p><p class="ql-block">于路易十四时期被毁后于19世纪重建建筑群呈正方形布局带有庄严的新哥特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537 km·苏内克城堡</p><p class="ql-block">曾几经破坏,直至1834年普鲁士王储下令重建城堡。因此拥有了浪漫主义风格特征,中央的塔楼是莱茵河沿岸令人瞩目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530 km·埃伦费尔斯城堡</p><p class="ql-block">建于13世纪</p><p class="ql-block">拥有出众的盾墙和侧翼塔楼在一众古老葡萄园的环绕下俯瞰着狭长的莱茵河谷</p> <p class="ql-block">526 km·克洛普城堡</p><p class="ql-block">城堡初建于13世纪</p><p class="ql-block">曾是一处罗马要塞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后经历了翻修与重建如今是宾根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游轮巡航时,我拍到了一些场面比较开阔的照片,为了便于浏览,做美篇时,把它们归拢在一起,统一向右旋转了90°</p> <p></p> <p class="ql-block">巡游结束后,我从日光甲板回到了下面。</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舍不得,又到上面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