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齐鲁大地 —— 泰山

心安理得

五月中旬和八月上旬去过两次山东。走在齐鲁大地上触景生情,记忆中的历史和古诗词都能浮现在脑海里,但这些知识点如今都是呈碎片化留在记忆中,当我站在这些知识点所涉及的地方,对这些诗词、典故就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记忆。 泰山自古被视为“五岳之首”,是帝王封禅祭天、彰显皇权合法性的神圣场所。泰山周边的古建筑群(如岱庙、碧霞祠、南天门、玉皇顶等)不仅具有宗教和美学价值,更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思想的核心内涵。<br> 南天门 弘德楼 碧霞祠 泰山气象台 玉皇顶 瞻鲁台 有朋自远方来 泰山也是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朝拜的对象。古代登山多为白日,但夜间登山的历史也可追溯至古代僧侣或香客为赶在日出前抵达山顶祭祀或观日而夜行。现代泰山夜爬的流行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旅游业发展和户外运动热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夜间登山,以体验独特氛围并观赏日出。这一现象逐渐成为泰山旅游的标志性活动,尤其受学生和背包客青睐。泰山夜爬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夜间攀登陡峭的“十八盘”等路段,需克服黑暗、疲劳和寒冷,夜爬者常在日出时分抵达玉皇顶,在晨曦中感受“天人合一”的意境,呼应泰山作为文化符号的庄严神圣 泰山夜爬从古人的虔诚步履演变为现代的文化体验,其核心精神跨越时空:既是对泰山“重如泰山”“稳如泰山”等文化意象的践行,也融入了当代人挑战自我、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这一活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的生动案例。<br> 泰山石刻 唐摩崖(《纪泰山铭》): <br> 唐玄宗封禅时刻写,宣扬盛世功绩,以石刻形式固化皇权功业。 <br> 泰山日出 天街 缆车 泰山夕阳 泰山日出 五月去泰山主要是去拍日出,当我站在玉皇顶上,杜甫的《望岳》就浮现在眼前。<br>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豪迈之作,写于公元736年,时年24岁。当时杜甫科举落第但壮志未减,借泰山之雄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br> 《望岳》第一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想起当年读书时理解这句诗就很困难,没有地理概念,不清楚杜甫创作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这次实地一看就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泰山脚下有座古建筑叫”岱庙“,在岱庙的北门竖立的牌坊就称岱宗坊。岱宗就是泰山的别称,站在泰山顶环顾四周,山的北麓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鲁国“,山的南麓是”齐国“,这才有了”齐鲁青未了“一句。不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就理解不了这句话指的是什么。诗词最后一句 ”一览众山小” 成为中华励志经典符号,泰山玉皇顶立此诗句石刻,见证诗与山的永恒对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