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茶峒·寻味水韵边城

征倬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09652174</p><p class="ql-block">文 字:征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久以前就对边城茶峒古镇心驰神往,那里拉拉渡的摇晃里藏着《边城》的纯粹,青石板路渗着千年往事,连时光都柔软成沈从文笔下的水墨画……总想找个时间去一趟。机缘巧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一行离开里耶镇八面山后,便驱车径直来到这里,终于梦想成真,踏上了这片充满诗意与故事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踏入茶峒古镇,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牌楼,牌楼上“茶峒”二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边城古镇的悠悠历史。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道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散发着浓郁的明清古朴韵味。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这座“一脚踏三省”的千年古镇,恰似一枚被时光遗落在武陵山褶皱里的书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镇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三两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1934年首版《边城》的开首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古朴雅致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吱呀作响的拉拉渡,那如定格了千年光影慢镜头般的小桥流水……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浓涂艳抹。清水江畔的茶峒古镇,半掩的木窗似在诉说着千年往事,在拉拉渡晃晃悠悠的摆动里,摇出了沈从文笔下《边城》的纯粹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水江中卧着翠翠岛,岛上立着一尊雕像,扎着大辫子的苗族少女站在石上,望向远方,身后紧紧跟着一只黄狗,这便是《边城》中翠翠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街巷漫步,来到了北门码头。这里曾是茶峒繁华的见证,如今虽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但清水江依旧静静流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坐在江边,看着清澈的江水,想象着翠翠曾在这里等待傩送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码头,前往沈从文旅居地。这里是沈从文先生曾经居住的地方,也是《边城》的主要创作地。屋内陈列着先生的生平简介和生活模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先生在这里创作时的情景,感受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江边漫行,远远就能看到排队等候乘坐拉拉渡的游客。拉拉渡是清水江上独特的交通工具,也是连接湖南和重庆的纽带。坐上拉拉渡,小船在老艄公的牵引下缓缓前行,江水泛起层层涟漪。坐在船上,悠闲地欣赏着两岸的自然风光,仿佛置身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夕阳漫过天际,将暮色揉进多情的清水江里,满是诗意的浪漫。在古镇的一家小店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角角鱼肉质鲜嫩,“一锅煮三省”融合了三省的水韵风味,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边城茶峒之行,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们领略了古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感受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水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吊脚楼、每一条小船,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其实,我们心中向往的那种诗意栖居、返璞归真的日子,从不必往梦里寻,只需背起行囊来到湘西茶峒,走进这座与世无争的“边城”古镇,便触手可及。</p> 感谢您的雅赏! <p class="ql-block">图片:永松、蕤秀、征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