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性(剧评)

追梦的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视剧《生万物》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其奥密是充分揭示了人性中善的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标题生万物充分表明,之所以能生万物,是基于善的土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是善的,所以能生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之为人,就是因为有善的一面。但人事纷杂,善的一面受到影响,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至善,或泯善,都是随着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发生改变。电视剧似乎就是围绕这个轴心,叙述在一个小山村里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绣绣和大脚是至善,让我们由衷的热爱这两个人。无论家里、亲人、村人发生了任何的矛盾,只要他们参与其中,不管需要牺牲自我多大的利益,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去调理解决。说他们是村里的圣人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剧情里没有说明,也正是剧情的需要吧。但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而放在小说里,就具备了一定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绣绣只不过是一个有文化的村妇,她没有去外地求学的经历,更没有随父兄去外面见多识广,她封闭在小山村的逼仄空间,她的至善是与生俱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善是建立在对恶的否定上。她之所以要义无反顾的嫁到家徒四壁的大脚家,是因为她父亲根本无视父女亲情,绑匪将她掳上山,限期要其父交出巨额赎金,她认为拥有近千亩良田的父亲,是能够也应该凑够赎金救她出来的,但这就意味着父亲宁学祥要卖地,一向吝惜的他坚决拒绝,还李代桃僵,以小女儿苏苏代以嫁。她以此发下三个毒誓:从此不踏入宁家门,不食宁家一粒米,再无父亲。嫁入大脚家后,开始了剧情中一系列善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善以智慧为支撑。她所从事的善行,不是因着冲动而莽撞,也不是义正辞严的直来直去,毫无疑问,这样的行动对于一个弱女子是于事无补的。她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迂回曲折把问题解决在皆大欢喜之中,如大脚的父亲、她的公公封二要坚持买地,而她坚持要买牛以代人力。面对封二的坚持,她没有直接顶撞,而是很巧妙地利用封二的舍不得做文章,既买了一头价格便宜的牛,解决了劳力问题,又让封二高兴,把新买的牛当宝贝。类似的事还有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善还打上了勇敢的烙印。当土匪以强大势力即将攻破寨子,全村百姓遭殃的关键时刻,她勇敢地站出来,以自已的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善良表现在所有的平凡细节上。她不忍心家人喝稀饭,而自已因怀孕而吃硬的,结果因营养极度不良而让即将临盆的孩子流产。她破除陈见收养视全村人为仇的费老四的小儿子。将自已饱受挫折培育出来的丹参幼苗,无偿送给村人,大家免受穷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是绣绣的美丽吸引了大脚,或许是绣绣与他气息相近,穷得叮当响的他全身心的爱着绣绣,为了保护绣绣,他可以豁出命来救她。他明知绣绣已经与费文典订亲,并且就在当天结婚,但绣绣却被土匪抢走,他义无反顾深入匪穴,救出绣绣。他救出绣绣并不是借此据绣绣为已有,但命运的转机让他猝不及防,绣绣竟然走进了家门,成了他的妻子,真应了一句古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开始他根本不敢相信,以为绣绣只是与父亲闹矛盾,有了误解,无处可去,暂时在他家落脚,而没有非分之想。不过在绣绣是认真的,大脚是真诚的,这一对姻缘自然水到渠成。绣绣是伯乐,识得大脚这一匹千里马,大脚与她一样,只管将应该做的好事放在自已的利益之上,不过更多的是将绣绣的话当作圣旨,将绣绣的行动当作命令。她崇拜绣绣,认为只要是绣绣乐意的,就是最好的。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会毫不犹豫扑身而上,并不需要谁的命令,他只听从自已内心的意见,冒着危险救杜先生,不顾后果拦截大舅子的运粮车,打开岳父家的粮仓放粮,以自已的良心服从共产党组织的领导,真所谓大义凛然,最后为保护洪水中的大坝,拯救村民而献出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立面的人物自然是绣绣的父亲宁学祥。宁学祥既有地主阶级见利忘义、残酷剥削一面,更有抵抗正义呼声,漠视生命的一面。他为了保护自已的大片土地,在大女儿的生死关头,他衡量赎金与亲情乃至生命孰轻孰重的关键时刻,她竟然坚定地选择了金钱,可以置女儿于不顾。亲弟弟宁学瑞为救子,卖地凑钱,他可以趁火打劫,逼迫亲弟弟贱价卖给他。用欺骗的手段,千方百计从费老四手里买走垂涎已久的土地,致使其家处于饥饿绝境,最后堕落为土匪帮凶,成为全村的敌人。甚而至于公开拆散一对恩爱青年伴侣,夺走铁头的未婚妻。为了保住自已的粮食,煽动儿子动用民防兵力镇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算得上反动地主阶级和土豪劣绅,但却最后被革命同化,临死时主动要求做大贡献,将自己近千亩庄稼地,除了留给家人谋生的几十亩地,其它大部分无偿分给穷苦农民。成了开明地主。观众看到这里,被摶得同情和理解,觉得这个坏蛋也有不坏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多人认为宁学祥的改变不可理解,是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作为剥削阶级的一员,不可能同情劳动者,最后站在民众的一边,接受共产党的政策。宁学祥的敛财和剥削,是中国数千年剥削有理的传统,是私有制的具体体现。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唤起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善莫大焉,得到民众的支持,也让部分阶级对立阵营中的人士逐步得到理解,宁学祥便是其中典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剧用了许多情节和细节,产生了让人信服的效果。宁学祥做了许多坏事,得到的是众叛亲离的结果,不仅仅是绣绣反对他,就连儿子最后也背叛他。当日本强盗打进来,抢劫粮食和土地,国仇家恨成为最后的压舱石,他剩下的一点可怜的良知,终于清醒,在周围正能量的影响下,明白了顺应大势,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有良知完全泯灭的,如费老四和他的大儿子。费老四好逸恶劳,成为土匪的帮凶还不忏悔。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大儿子也沦落为父亲相同的命运。拒绝认识真理,执拗地坚持错误,消失最后的良知,彻底脱离了自己的阶级阵营,与人民为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辩证法表明,事物一直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不能用停滞的不变的眼光看事物。宁学祥的改变就不奇怪。</p><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社会形态的分拆和定论,只能取其概率,而不能囊括所有的个体。《生万物》中,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个案,也许很难找到,但是不能说完全找不到,也许能部分找到,部分的说明一些问题。正是这样千差万别的人类生活,才构成五光十色的生命画图。文学作品就是要寻找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个案,才能真实反映生命的真实。社会的真实。如果只是无差别的依据某些原则和理论去图解,那就失去了文学的生命力,同一类型的作品只要有一部作品就够了,再也不需要第二部。生命之树常青,文学之树也需要常绿。</p><p class="ql-block">所有的人之所以概称为人,因为所有的人都有人性,最能体现人性的是善。而丧失人性中的善,我们不叫他“人”,改叫他畜生,虽然肉体上还是人,而灵魂已经是畜生。人是有灵魂的高等动物,只要没有了意识,这个人就会死亡。意识就是目前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主要的东西。文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弘扬善,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光,也有促使其发出耀眼的亮。哪怕被黑暗遮蔽而难以透出微弱的热,也要尽最大的力量,为其驱逐黑暗,燃出希望之火。《生万物》为此作出可贵的尝试,尽管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不失为一部弘扬人性善的好作品。</p><p class="ql-block">万事万物之所以在这个世界繁衍生息,是一个“善”字在起作用,土地也是这样,人性也是这样,故名“生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戏剧,包括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需要感动人,感化人,就要动用各种文学手段,让人生真正的价值观熏染人的心灵。而不要被技艺蒙蔽双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