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两口子于2025年9月6日上午自驾来到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全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及遗址公园)。它是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场馆,新馆于2025年6月14日试运行开放,以仰韶文化为主题,系统展示距今7000-5000年的黄河流域文明遗存。</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及遗址公园是依托大河村遗址(距今约7000-3500年)建立的综合性博物馆,总面积5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12.5米,涵盖仰韶、龙山、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新馆展陈面积7292平方米,展出1600余件(套)文物,其中70%为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采用“下沉式”设计,屋顶与地面齐平,屋顶覆盖1800平方米的覆土绿植,形成自然生长的考古现场形态。建筑外观以黄色夯土墙肌理复刻仰韶时期遗址特征。</p> <p class="ql-block">展陈面积达7292平方米,分为五大篇章:从世界大河文明到中国大河文明,系统展示仰韶文化全貌及大河村遗址的考古成果。展出1600余件(套)精品文物,涵盖仰韶晚期房屋、城墙、环壕等遗迹的考古发现,包括2024年新发掘的夹砂灰陶等陶器。 </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核心聚落,距今约7000-3500年,2025年7月考古发现仰韶晚期房屋遗迹,面积达50平方米,采用“木骨整塑”技术建造,被视为仰韶文化时期的“豪宅”。遗址总面积53万平方米,具备防御设施和功能区划,是河洛古国东部重镇。 博物馆与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为一体,通过“整体下沉、引入景观”策略,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实现历史遗址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生。 </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壁画,上面标注了多个遗址名称,如大河村遗址、陈赵村遗址、高佐遗址等,展示了遗址的分布情况。壁画背景是蓝天白云,让人仿佛置身于远古的自然环境中。我们站在壁画前,细细品味这些遗址背后的故事,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一个圆形的镂空设计,透过这个设计,夕阳下的河流景象映入眼帘。橙红色的天空映衬着平静的水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水幕是博物馆新馆的核心沉浸式体验装置之一,通过8米高空倾泻而下的动态水幕,结合光影技术呈现黄河文化的壮阔景象。水幕从8米高空垂直落下,形成晶莹的瀑布效果,在阳光折射下营造出“时光之河”的意象 。 采用Mapping投影、幻影成像等数字化手段,使水幕动态展示仰韶彩陶纹样、黄河波涛等文化符号 。 </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彩陶双连壶和白衣彩陶盆,其中彩陶双连壶是象征史前部落和平结盟的珍贵文物,白衣彩陶盆则展现了仰韶文化先民的工艺智慧与天文观测成果。</p> <p class="ql-block">彩陶双连壶:出土于1972年,距今约6800至3500年,由两壶并列、内部相通构成,表面饰红衣黑彩纹饰,细节相似但略有差异。最初被误认为两件残壶,后经考古学家严文明确认其为一整体。学界推测其为部落结盟或重要仪式中的酒器,双方首领共饮以象征和平与联盟。被誉为“和平的象征”,体现了远古先民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是研究仰韶文化社会关系的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白衣彩陶盆:高15.7厘米,口径45.7厘米,通体施白釉,口沿与腹部饰对称直线纹、方格纹及圆点纹,展现先民对对称与均分的认知。口沿处有两对钻孔,推测为“锔补”工艺的早期应用,表明仰韶时期已有器物修复技术。5彩陶上绘有太阳纹、彗星纹等图案,反映先民对星象的观察,是早期天文历法萌芽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一块浮雕文字“大河汤汤”,文字雕刻在木质纹理上,背景灯光柔和,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展柜内有几块标有名称的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石锤和石镰。这些石器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了一组模拟史前人类的生活场景。左侧的男性雕像正用火堆烤食物,右侧的男性雕像跪在地上,似乎在观察或等待食物。背景墙上投影了关于早期人类的分布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到了史前人类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还有一个关于“百万年的人类史”的展览内容。左侧是一个黑色背景的展示板,上面用红色和白色文字介绍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历史,提到祖先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掌握用火技术,制造原始工具,劳动创造人。右侧是一个屏幕,显示了中国地图和相关文字信息,标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点。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标有“打制石器”的展板前,我们详细了解了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和分类,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石核、石片等。右侧展示柜内陈列着几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石器实物,旁边有文字标注说明。这些石器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一组古代建筑模型,左侧是带有茅草屋顶的木结构房屋模型,右侧是圆形茅草屋顶的帐篷模型。背景是木质纹理的墙面和投影的遗址分布图,整体氛围古朴。这些模型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遗址分布图和文字说明,展示内容丰富。这些陶器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展柜里,我们看到了古代工具,包括骨锥、骨镖、牙刮、骨针等。每件工具旁边都有标签说明其用途。这些工具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示牌标题为“一万年的文化史”,内容介绍了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南方与北方的人们掌握不同地理环境的作物种植技术,形成独特的农耕文化。背景是投影的地图,展示内容详实。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了三个木质模型,分别代表不同的古代建筑和布局。背景墙上投影了关于人类历史中的仰韶文化、城市产生、社会分化和国家产生的信息,以及一幅中国地图,标注了北京等城市。这些模型和信息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介绍,内容提到在距今5500年前后,黄河、长江等地形成了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分工,最终形成国家的雏形。屏幕右侧有中国地图,标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点。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双槐树遗址始建于约5300年前,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出土了六角星纹白衣彩陶罐等珍贵文物。下方有遗址平面图和六角星纹白衣彩陶罐的图片。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介绍,包括遗址平面图、出土文物图片和简要说明。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石峁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的相关信息,包括遗址的名称、历史背景、遗址布局图以及出土文物的图片和描述,如玉牙璧和绿松石龙形饰等。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关于仰韶文化的展览,是模拟的黄土高原地形,仰韶文化的历史和城市产生,前方有仰韶文化遗址模型和平面图,模型和图上标注了遗址的各个部分。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仰韶文化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张展示两河流域文明重要遗址点位的沙盘模型,沙盘上标有尼、幼、发、底、拉、斯等河流名称,以及多个黄色标记点,代表遗址位置,沙盘底部有中文和英文说明,展示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遗址点位。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互动触摸屏前,我们看到了关于中华文明的图表和信息,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划分和文化发展。屏幕上方有三个玻璃罩,分别展示了小麦、高粱和槐树的标本,旁边有相应的标签。整个展示区域背景为深色木质纹理,营造出一种庄重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张黄河流域的三维地图,地图上标有“黄河”字样,地图上方有河流或地形的轮廓。地图下方有一行小字,写着“中华文明黄河流域重要遗址”。让我们更加了解了黄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一块展板,展板上用红色和白色的文字写着“仰韶文化从何而来”。</p> <p class="ql-block">一块关于印度河文明的展板,展板上有详细的图文介绍,包括文明的起源、建筑模型、文字和雕塑等,展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印度河文明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一面墙上的中华文明介绍板,板上用中文和英文标有“中华文明”字样。墙面上展示了多个古代文物的图片,包括骨器、陶器、玉器等,旁边有详细的介绍文字。</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展厅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山川景观,前景是岩石峭壁。</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遗址发现于1964年,1972年起系统发掘,文化层涵盖仰韶、龙山、夏商时期,延续时间长达3500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