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抗战遗址】永远的丰碑(中)

慢慢玉见你

<p class="ql-block">昵称:慢慢玉见你</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038682</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在《永远的丰碑(上)》(详见链接文章<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zb2zp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探秘抗战遗址】永远的丰碑(上)</a>)中,我带大家走进了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领略了凯旋门、先烈纪念碑、将士墓碑、题名碑与浮雕墙等核心景观,也记录了我一路走来的所见所感。今天,我将继续带大家深入这片庄严肃穆的土地,探访航空纪念馆、抗日亭与先烈纪念馆。在正式进入这些景点之前,我先补发几张在将士墓区拍摄的重要图片:一张是“十九路军抗日死国将士之碑”的碑刻图,以及两排镌刻着姓名的将领墓碑,他们用生命书写了民族的尊严与不屈。</p> <p class="ql-block">那块由蔡廷锴亲自撰文并书写的《十九路军抗日死亡将士之碑》,字里行间充满悲壮与坚定:“我军以寡敌众,以弱敌强,以饥疲当饱逸,以苦械当利兵,祸重如地,亦知亡矣,然犹奋不顾身、必死为期者,国之大命,决诸此役也……”这些文字穿越时空,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透过这些文字,我似乎听见了当年战场上的呐喊与枪声。</p> 1航空纪念碑、忠魂石、抗日亭 <p class="ql-block">伫立在陵园一角的广东省航空纪念碑,建于1988年3月15日,是为纪念我国航空事业的先驱以及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和广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空军将士而建。碑体占地约50平方米,高4.3米,宽1.9米,正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题的“航空救国”四个大字,庄严肃穆。北面则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题写“广东省航空纪念碑”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南面为碑志,西面镌刻着267位牺牲航空先驱的姓名,他们是天空的守护者,是民族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1988年9月23日,在航空纪念碑旁,一座高3米、重达19吨的花岗石碑落成,碑上“忠魂”二字由书法家商承宇先生亲笔题写。这座石碑似是在默默诉说着英烈们的忠骨与忠魂。旁边悬挂着“尊重英烈,保持肃静”的条幅,提醒着前来休闲的市民保持安静。而市民们也确实以无声的行动表达着敬意,在碑旁打球、下棋,皆轻声细语,大家似乎都很默契地不愿惊扰沉睡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抗日亭位于陵园最南端,建于1934年,采用花岗石砌成,呈平顶十字形,由基座与碑亭组成。南北门亭上均刻有“抗日亭”三个大字,由“一·二八”淞沪抗战将军、时任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于1932年亲笔题写。前一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仪式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情绪仍在激荡,而今站在这座历经风雨的抗日亭前,怎能不留下一张照片,作为对那段历史的铭记与致敬?</p> 2先烈纪念馆 <p class="ql-block">先烈纪念馆位于陵园东南角,建于1932年,整体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庄重与典雅。“先烈纪念馆”五个大字由蒋光鼐将军于1933年亲笔题写,笔力遒劲,字字千钧,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步入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碑刻墙,墙上镌刻着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文字:“1932年1月28日,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面前,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官兵奋起抵抗,淞沪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积极支援,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一次伟大壮举。”我们驻足良久,一字一句地朗读着,仿佛要将这段历史刻入骨髓。随后,我们拍照、录视频,只为将这段记忆传递给子孙后代,让他们铭记和平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碑刻墙上,戴戟、蒋光鼐、蔡廷锴、李宗仁等将帅的题字遒劲有力,字字铿锵,为民族团结发声。其中,李宗仁的题字只有四个字:“力雪国耻”,却令人肃然起敬,也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细细品读完墙上的题字,我们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这栋充满古典气息的建筑,仿佛也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随后,我们步入展馆,刚进门便遇见一位记者在拍摄,为不打扰工作,我迅速在展馆入口处抓拍了一张“碧血丹心——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史迹展”的照片,便跟随人流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照片与实物,将我们带回了93年前的1月28日。那天,上海街头血雨腥风,日军集结20多辆装甲车,浩浩荡荡闯入上海边界。而十九路军早已严阵以待,在闸北打响了第一枪,打得日军措手不及。</p> <p class="ql-block">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傍晚,十九路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成功击退日军。闸北一役,让日军首次领教到十九路军的战斗力。他们屡次增兵、调来飞机支援,企图击退我军。</p> <p class="ql-block">到第三次日军大规模增兵时,敌军兵力已达9万余人,而十九路军与友军总兵力已消耗至5万人左右。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蔡廷锴将军沉着指挥,巧妙运用“凳子战”战术。他命令士兵将战壕挖得极深,让战士们踩着板凳向外射击,故意引诱敌人靠近。待敌人跳入战壕时,却发现十九路军早已搬凳撤离,这一战术堪称战场奇谋,令人拍案叫绝。</p> <p class="ql-block">当然,淞沪抗战之所以能坚持33天,彻底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仅靠十九路军是远远不够的。这场原本被日军视为速战速决的战役,最终演变为一场全民抗战的持久战,离不开广大中华儿女、学生、群众及海外侨胞的广泛参与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一张张照片还原了当年的真实场景:女大学生组成义勇军通信队奔赴前线,各学校组织义勇军参战,香港医护队前来支援,群众日夜赶制军需物资,海外侨胞慷慨捐资捐粮……这些画面,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们动容的,是童子军四烈士的事迹。他们年仅十九、九岁,正值青春年华,却为国捐躯,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陈列着童子军使用的小号,那清脆的号声仿佛仍在耳边回响,诉说着少年英烈的英勇与无畏。</p> <p class="ql-block">还有那位年仅27岁的美国空军飞行员肖特,以及朝鲜半岛的独立运动家尹奉吉,他们虽非中国人,却为正义与和平献出了生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国人不曾忘记。时隔两年多,在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坟园在广州先烈路建成。1934年9月18日,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葬礼在此举行。1947年1月28日,淞沪抗战15周年之际,原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再次来到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拜祭先烈,缅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后来,坟园更名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烈士陵园”。改革开放以来,陵园历经多次修葺与完善,如今已焕然一新。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接手管理后,每年八月底九月初都会在此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和特展,以铭记历史、缅怀英烈。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对这段历史、人物及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陵园这个抗战遗址感兴趣的美友可以关注我的上一篇文章及近期会发布的第三篇文章:</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zb2zpx" target="_blank">【探秘抗战遗址】永远的丰碑(上)</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