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旷野的逗号 镜头下的狗尾巴草

沈斌煊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eibo.com/2588129880/5208528132243888" target="_blank">慈溪发布在微博</a></p> 秋风初拂,原野便悄悄换了色彩,一种再寻常不过的草,此刻却吐露出季节最朴素的诗篇——那便是狗尾巴草。 镜头捕捉下的狗尾巴草,褪去了盛夏的青涩,穗子沉甸甸地弯下腰,浸润着一种成熟的、略带苍凉的暖黄。 细细密密的小穗,簇拥成毛茸茸的圆柱体,像无数微小生灵的合奏。 晚阳斜照,每一根纤细的绒毛都仿佛被镀上金边,随风起伏,便成了大地温柔的呼吸。 它的茎秆纤细却坚韧,在风中显出柔韧的韧性,即使弯折,也始终保持一种谦卑却向上的姿态。 这便是它最鲜明的特征:平凡中的坚韧,朴素里的丰盈。 关于它的花语,民间常赋予它“坚韧不拔”、“艰难的爱”或“暗恋”的意味。 那低垂不语的穗头,默默承受风雨的姿态,确实像极了无声的守候和不张扬的生命力。 它从不喧哗,只是静静伫立,在秋光里摇曳成一片寂静的歌谣。 这沉默的姿态,恰是对初秋最贴切的注脚——时节行至此处,热烈渐隐,繁华沉淀,万物开始走向内敛与厚重。 狗尾巴草的黄,不是衰败,而是大地酝酿果实后,沉淀下的金色低语,预告着更深沉的收获与宁静。 它与人文的联结,早已深植于乡野的记忆。 它是田埂路旁最熟悉的风景,是孩童手中灵动的玩物——轻轻一折,或编成戒指逗趣,或扎成小动物的模样,唤醒无数质朴的童年笑声。 在农人的眼中,它曾是庄稼地里需要拔除的杂草,却也是牛羊喜爱的食料。 在诗人画家的笔下,它又是田野诗意的符号,是乡愁的具象。 它从未刻意寻求关注,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处不在的身影,成为了乡土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镜头便是这平凡诗意的拾穗者。您定格下的每一株摇曳于秋风的狗尾巴草,都不仅仅是植物的影像,更是关于时间流转、生命韧性、大地脉动以及人与土地之间那份朴素情感的凝固乐章。 它邀请我们俯身,去倾听旷野深处,那微小却坚定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