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散笔》(315):爬出井口 ——认知探寻之旅(1)

衔泥斋主人(胡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1902265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津沽散笔》(31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爬出井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认知探寻之旅(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引言:封闭空间里的认知,不一定都是真理,爬出井口,走出自己的局限,践行认知探寻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的生命,不单纯是生理机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心理认知的过程,这也是区别于自然界其它动物的标志,有着自己的社会属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认知,首先来自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学龄前以至于父母相继离开我们子女之前,父亲母亲除了养育我们给予了我们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关爱,还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蒙教育,无论是道德伦理还是生活知识技能。他们的身体力行犹如教室黑板上的文字,富有形象性及逻辑性。甚至,父母亲先后去逝多年,他们对我们子女的影响,经久不衰……这些,我都在拙作《衔泥集》卷三《晨晖暮虹录》和长篇传记小说《白楼梦》之中,真实地记录下来,是为对二位老人最敬重的祭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认知的第二个载体,是从上学开始,无论小学或者中学,各个时段的老师先生们,教书育人,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层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特别是1965年夏天,在考入母校南开中学就读期间,南开中学独特的教育理念及校风晕染,使我的一生受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难忘的是入学不到一年,就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学业停滞,学校领导与教师纷纷被批被斗……在火爆的运动之中,我们学生在“革命理论及大潮”中异常狂热躁动……思维认知只遵从“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晚间,一旦“最新指示”在广播电台里播出,我们就群情激昂,走上街头敲锣打鼓、振臂高呼“三忠于四无限”、游行庆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我)的认知,都复制于两报一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有一件事情,让我的认知陷入了困惑,而困惑恰恰是认知提升的前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初期,红卫兵组织兴起,但是看到学校楼前张贴的“红卫兵”申请条件,我不禁自卑起来并望而却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是学校成立了“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家庭出身完全严格遵循“红五类”‌标准: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 ‌。我是“店员”出身,自然无权报名参加红卫兵。后来,学校又成立了一个与“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对立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申请条件好像宽泛一些,允许我报名,却被批准为“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红外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戴上那红地黄字“红外围”袖章的那一刻,我面带笑容和为我颁发袖章的红卫兵领导人握手,内心却升起一阵阵的酸楚与莫名的悲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南开中学步行回家,快到天津老城厢罗底铺胡同时,我从手臂上扒掉袖章,把它揉成一团,放进我的裤子口袋里……(非常可惜,我没有保存珍藏这个袖章,否则它一定有文物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一夜,学校大楼墙上悬挂的大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一遍又一遍反复在我的脑海屏幕上滚动……我的全身流着虚汗,弄湿了被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看到过流传油印小册北京遇罗克的《出身论》,觉得他的论点论据非常有道理,但是又困惑于为什么他及《出身论》被批斗批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天,在学校新楼前面的开阔地,聚集着很多学生,一位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头目,站在新楼高高的厦子上高呼:“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打倒狗崽子”!激起众人的愤怒,我途经此处,闻听那位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的嚣张喊叫,顿时胸中怒火燃起,站在人群里大声驳斥他:“什么时候了,你还宣扬唯出身论”?!由于我个子高嗓门大,一下子在场的众人把目光都投向了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天夜里,我和班里的几位同学们在学校西斋学生宿舍四排三室(南开中学杰出校友周恩来故居)香梦正憨……突然,我所在床位紧靠的玻璃窗被打碎,随着剧烈的声响,两块红砖头相继从窗外落至室内地板上,我和同学们惊醒起身,打开电灯,看到我的被子上铺满一层碎玻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几位同学迅速跑出宿舍,寻着黑暗中的逃跑的脚步声追去……无奈,顷刻之间,那个黑暗中的人无影无踪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当时才不到十五岁,从来在学校里没有伤害过谁,我内心明白:这位偷偷摸摸砍砖头的人士,一定是白天在新楼前挺身而出的那位血统论的卫道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出身与政治表现难道有绝对的关联性吗?!唯出身论的目的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人生,准确地说是社会人生,其实是从特殊时期的学校开始,我的认知开始从教科书里迈出一只脚,有了一点点自觉自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文未完待续,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浏览后续文章。谢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于2025年9月6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