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记忆》专栏(八)

乃然城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我告别知青岁月,步入从医路上第一任工作的单位一一霞浦县医院,是人生一次新的转折点。不过左上图展现的医院综合大楼是九十年代新建的,当年伴随我们的是低矮陈旧门诊楼、医技楼及病房,那可是我与同仁们从医起步的搖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七十年代各地县级医院规模都较小,霞浦县医院也不例外,住院部、门诊部基本都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1977年我们五位同学就分配县医院各科室,我进手朮室从事麻醉岗位,也是人生第一任职业。科室报到当天,正遇上一位车祸外伤病人需手术抢救,只见手术室内医护紧张有序,施术救人,手术室外伤员家属凄惨啼哭,我也参与了救治,刚就任工作就送我一个“见面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年手术室包括我才五人,麻醉师王建庄、护士陈子英、陈丽生及工友阿婆,我们在实习阶段早就认识了。我是科室小弟,王建庄是我指导老师。院里职工都称我们团队是亲如姐弟、活泼浪漫、勤快利索的一支“战斗团队”,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手术室的面积不大,有两间手术房,其余为配套工作房。手术室与住院部隔楼相望,患者术后推车送回住院部要经一段坡道。外科在楼下还好些,妇产科在楼上,术后产妇(病人)还要家属帮忙抬上楼,极不方便,当年二十出头身强力壮的我,经常是当抬“人”工。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年预排手术病人,术后麻醉人员要护送术者回病房。以我当时年轻力壮,与病人家属一道将术后患者抬上二楼病房是不成问题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人们印象中手术室是洁淨明亮,安靜舒适的环境,而工作艰辛却不为人知。平时“无战事”,除了做好术用辅助材料、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及麻醉药品、抢救器材准备之外。当然也有劳逸结合,宽松搭配的闲聊空间。所以社会上的一切趣闻琐事就成了我们姐弟闲聊的话题。聊得开心时,个个听得前翻后仰,摸不着北,而且笑料接连不断。在医院里她们已是够幽默的女士了,可还是都想听听我这个小弟更幽默的段子。有时开心的笑声传到室外,路人驻足聆听,猜想今天手术室又有什么新闻议论了,好羡慕我们“累中取乐”的科室氛围。怪不得外科、妇产科主刀医师忙里偷闲,也会找个借口来这里兜个圈,凑个热闹,听听杂闻。唯独一位来者,我是不敢轻举妄动,更不会开玩笑,因为她是我亲姐,当时外科主任( 文革期间,省协和医院下放基层,多年后又调回原单位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令人羡慕的“累中取乐",是手术室团队们的氛围。平日“无战事”,做好术前准备之外,劳逸结合,幽默聊天,宽松搭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但在谈笑风声的背后,也许人们还不知我们前一刻正处于一场紧张“战斗”的结束,或许是即将进入下一场预测不到的“战斗”前夕。总之,我们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昼夜不分,节假不休,行动受约束,24小时值守,随时处于应急状态的工作团队。尤其抢救危急重病人,那是唯有“病人笫一”争分夺秒的战斗。更累的是有时预排手术刚结束,又来一位急诊外伤病号,满身血肉模糊或断肢缺脚。我们手术衣刚脱,又要穿上新衣上阵,饭点误时就不用说了。在那没手机时代,我们各人24小时都要保持联系。记得当时我罕见去看一二次电影,都因急诊手术被召回,连观看电影也不安稳,别说谈恋爱没时间了。到了BB机时代,又換个呼叫召回方式,但这种紧张生活我们早已习以为常。</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年病人腹部手朮时,麻醉人员在术前先实施硬膜外麻醉,脊椎腔外穿刺注射麻药,配合医师完成好每一台手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王老师“一带一”精心传教下,半年多我就基本掌握了药麻(包括乙醚全麻,脊椎硬膜外麻,臂纵神经阻断麻醉等)。麻醉职业来不得半点粗心,哪怕针进脊椎腔外多0.1毫米的深度,一小滴的麻醉剂过量,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尤其七十年代手术室抢救设备与现在相比那是天差地别,术中測血压靠原始的水银血压计,脉搏靠手触,氧气筒就是最好急救给氧设备,完全是靠麻醉人员“心怀责任,胆大心细,快速反应,跟踪观察”的高度责任感,紧密配合手术医师完成了一台台手术,抢救了一个个危重病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年应手术要求,有的病人需实施乙醚全身麻醉,因此一台手术的完成,麻醉师与主刀医师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时国家提倡发扬祖国中医传统医学,探索药麻与针麻相结合的麻醉方式,我们也在临床上尽力实践与推行,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次在福鼎市召开的“宁德地区针刺麻醉学术研讨会”上,我主笔的《97例剖宫产针麻效果初探》论文在会上作交流。互相学习讨论中医脉络理论在麻醉临床上应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笫二年我开始了手术室麻醉岗位的独立值班,总而言之,手术室工作性质是找不到“轻松”两字,职业也炼就了我在往后的工作中勤快利索的作风。两年后因我有美术特长的原因,才告辞了麻醉工作,被调入县防疫站任职卫生宣教,只是“临床”改为“防疫”,仍与“医”相伴。我还时时想念共事过的姐弟般的手术室团队。</b></p> <p class="ql-block"><b>  请点击下列题目,回访《往事记忆》中</b></p><p class="ql-block"><b> 知青岁月(4/7)</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5cqt6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往事记忆》专栏(四)</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afe41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往事记忆》专栏(五)</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j3qd5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往事记忆》专栏(六)</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q5vod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往事记忆》专栏(七)</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