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窗外的流动画卷

张国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撰稿/摄影:张国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午约15点30分左右,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的跑道腾空而起,舷窗外的世界随着爬升逐渐舒展。高楼林立的房屋在机翼下显得如此缈小,像儿时的搭积木,翠绿的田畦,弯曲的河道如银线穿梭其间,将大地绣作一幅锦绣。偶尔还能看见地面上棋盘般的城市脉络,天府之国的平原绿野在阳光下铺展,随着高度增加,渐渐被一层轻薄的云霭笼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破云层的瞬间,景象骤然切换。下方是铺得无边无际的云絮,像刚揉好的棉花糖堆在蓝丝绒上,正午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上面,边缘泛着细碎的金光。飞进平流层时,云成了脚下的“陆地”,高低起伏的云丘像极了雪山下的草原,只是没有草色,只有纯粹的白。远处的天际线弯出柔和的弧线,淡蓝渐变成浅紫,机翼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航线一路向西,云层渐渐变得疏朗。当机翼下开始出现连绵的轮廓,便知离乌鲁木齐不远了。褐色的山峦从云隙间显露,山脊线锋利得像刀削,山顶积着的雪像给群山戴上了白帽。临近降落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时,下方的城市已清晰可见——棋盘般的街道、积木似的楼房、绿地都成了小块的翡翠,一切都在午后的阳光里舒展着,等待着航班的最终降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小时的航程,竟如翻阅了一部大地之书。从湿润到干旱,从翠绿到苍黄,从人烟稠密到荒无人迹,再到人烟再起。自然以山川为笔,以江河为墨,绘就这幅宏伟画卷。舷窗外的风光从不是固定的画,从双流机场的平原绿野到天山脚下的苍茫壮阔,每一次抬头,都是不同的惊喜。这段从盆地到高原的飞行,在舷窗的方寸之间,铺展开一幅流动的西部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张国成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2年生于新疆伊犁,兵团农场当过农工,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当兵13年。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散文集《西部如歌》、《心灵的绿洲》,诗集《兵团如诗》。诗歌、散文、摄影作品多次国内获奖。2013年5月,作为兵团文艺文化学者赴台湾文化学术交流。2013年12月,获首届“兵团文化能人”称号。2017年11月“中国文联赴英国艺术创意人才高级研修班”(简称海外六期)研修学习。退休前任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建工师)文联主席。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