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父母的角色

时代周刊

<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8613331</p><p class="ql-block"> 文字/图片/编辑 时代周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0多天的暑假终于结束了,孙女又回到学校开始了新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儿子儿媳总算松了一口气,从“兼职”教师的角色中解脱出一大部分精力与时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今小学生过暑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以我孙女为例,7月8日放假后,只有前一周的放松时间,接着就是儿媳妇给孙女报了三个补习班,分别是语文、数学和美术,几乎每天都有课。除了没有像学校的老师正式上课外,其实跟继续上学没什么区别,跟没放这个暑假差不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实际上小学生放寒暑假最头疼的还是父母们。虽然有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帮带,但日常照料和辅导写作业的任务比平时更加繁重。家长和祖辈们的角色也随之悄然变化一一要同时承担学校老师的部分责任。这跟我小时候的寒暑假真是天壤之别。记得我小学放寒暑假时,那可是最开心快乐的时光,我会在头一周里迅速把作业做完,接下来就是跟小同学们一起疯玩了。那时我父母都上班,没时间和精力搭理我的学习和作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时下已是今非昔比,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虽然是假期,但没有家长敢放松和懈怠的。暑假里,我也偶尔给孙女辅导作业,如果是语文还可以,但面对数学题,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孙女还是小学五年级,可课本数学的内容已经是提升到原来的初中水准。正如孙女跟我说的,数学题你就不用看了,看了你也不懂,一一这真是给我“榔榔打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为上个学期孙女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儿媳妇就想利用这个暑假给孙女加码补课。前段时间,儿媳妇向我们“诉苦”,说是辅导孙女作业太难了,如果遇到难题或者时间长一点,孙女就会有不耐烦的情绪,听不进去也学不进去,儿媳妇就会严厉批评。儿媳妇说,遇到这情况她几乎要“崩溃”了。这可以理解,现在年轻父母们要同时面对工作、家务和辅导孩子多重压力,真是难为了。别说儿媳妇,奶奶也有这种情况。这个暑假前期一周,孙女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是大学数学本科毕业,而且先后在中专、大学里担任数学和计算机老师,按理说辅导孙女数学没问题。但面对自己的孙女,奶奶也时常失去耐心。有一次孙女没能按时完成当天作业,奶奶开始还是温柔劝导几句,但说着说着就来了火气,大声训斥孙女。我赶忙跑上前想化解一下气氛,奶奶又转而指责我,说孙女都是被我惯坏的。看到孙女低着头,眼泪都快掉下来的样子,我有些心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就在想,为什么作为家长包括我们祖辈,很难辅导好孩子学习?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的角色没有调整好,心态没有管理好。在对待孩子学习上,多数家庭都存在两种心态对撞:孩子看待家长时,虽然有威严但跟老师相比没有权威;家长对待孩子,往往是居高临下,多是强制或强压,缺乏优秀老师的那种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精神。这种错乱的角色意识,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弊端同时也是难题。我有位同学是中学老师。他跟我讲过,在学校教学上他是位优秀<span>教</span>师,但在教育自己孩子上却是一塌糊<span>涂</span>,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把”的道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看来身为孩子家长缺乏耐心是个普遍问题。但也有例外的情形。就在这个暑假后期,儿媳妇有一个重要<span>出</span>差任务,而且时间是一周多,所以儿子就请了假在家带女儿。意外的是,儿子每天辅导女儿就特别耐心,父女俩你来我往地交流,而且还有说有笑,家里风平浪静。可惜我儿子工作忙,长期在外出差,能这样陪伴孙女的温馨时刻并不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我孙女身上有件事对我很有启发。我孙女在几个科目上,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美术。当然语数外也很努力,不敢放松。但孙女跟我说,她每天最愉快最放松的时候就是画画。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孙女还会继续坐在台灯下,静静地一笔一划地用心作画,从来不用大人看管。为了满足孙女对美术的爱好,在这个暑假的最后一周,儿媳妇带孙女去北京一游,重点是“拜访”清华美院,这也是对孙女假期里刻苦学习的一个奖励,借以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但兴趣不是灌输的,而是内心自发的。如果能把这种对美术的兴趣也同时引导到语数外上,那该多好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家庭的教与学上,家长与学校老师是有错位区别的,或者说在角色上是不同的。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强调,家庭是人格塑造的起点,“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大抵胚胎于家庭中。”‌陶行知‌说过教育是“一分钟倾听,一分钟示爱”。所以,作为父母必须正确摆好自己的角色,因为你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替代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与教学,所以不要在一题一文上纠葛,而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人格塑造上。单就学习而言,家长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角,这种学习习惯不是“管”出来而是“爱”出来的,这将对孩子是终生受益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