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禅寺(四)

李纯和

第四期:泗洲禅寺、净严教寺、水陆禅寺、万年禅寺、古蓬莱禅寺、菜汤庵、白云禅寺、云麓禅寺。 泗洲禅寺,位于小港剡(yan)岙,唐咸通二年(861)建铁佛寺,后唐清泰四年(937)有石佛因水自山流下,僧青邱因立精舍。宋治平元年(1064),为对泗州大圣的崇拜,改泗洲教寺。清咸丰年重修。<br> 2012年,在信徒捐助下,住持释演康法师重建。 净严教寺,小港练盆山下(今名双峰山),后汉乾佑二年(949)建练盆寺,宋治平元年(1064)改净严教寺。<br> 1971年改建为镇海化肥厂,2012年,在信徒捐助下,住持安吉法师重建。 水陆禅寺,柴桥穿山,明万历年间(1573~1619)建水陆庵,清同治四年(1865)张辅敬重造。<br> 2012年元月,在信人捐助下,建起照墙、寺门、二殿、辅助用房。住持释慧光法师。 万年禅寺,位于白峰戴家岙,明洪武元年(1368),始建于日头山岗上,清光绪元年(1875),迁址照山下(今戴家岙)。<br> 民国32年(1943)7月,为解决当时部队武器短缺和修理问题,五大队指导员徐长海(中共党员)、大队附吴志先(中共党员)决定在白峰勤山村戴家岙万年寺内设立枪械修理所。万年寺里的5间平房作为厂房,招聘铜匠、铁匠5人,经过几个月努力,仿造出加拿大手枪、东洋木壳枪,并修好了损坏的步枪等武器,装备部队抗日。<br> 自1994年起附近信众自愿捐资,现在在戴家岙陆续建起新万年禅寺,先后建起大雄宝殿、天王殿、千佛殿、山门、地藏殿等偏殿8间,僧寮、客房56间,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万年禅寺胜景怡人,寺院竹木葱郁,寺前双碧澄泓,四周鸟语花香,长年香烟潦绕,晨钟暮鼓,一派清幽佛国。万年禅寺确是信众修身养性,念佛修行之胜地,为社会和谐、净化人心、启迪智慧、学法修行的佛教道场。 古蓬莱禅寺,位于小港东岗碶村蓬莱山麓,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初名蓬莱庵,后分为上蓬莱庵与下蓬莱庵,今古蓬莱禅寺前身为下蓬莱庵。<br> 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年),庵堂香火鼎盛,文人顾镗、胡儋、姚景皋等曾赋诗撰文,描绘蓬莱山色与庵堂风貌。此后几经兴衰,至1955年,尼僧良桂主持庵务时,庵内尚有房舍12间,田地18.3亩。<br> 1990年前后,比丘尼苏夏香驻庵,着手修复庵堂。 1997年3月,经北仑区人民政府批准,蓬莱庵正式修复开放,并更名为蓬莱禅寺,新建的寺庙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厢房等建筑。2010年5月,蓬莱禅寺迁至小港街道建设村大岭山。原蓬莱禅寺更名为古蓬莱禅寺。 菜汤庵,位于戚家山小浃江浦山下。原为比丘尼修道场所。其名源于清代道光帝对明代抗倭女将戚志英的册封传说,庵内保存有清代御赐画像,延续着正月十四煮食天菜汤的习俗 。明代戚家军抗倭期间(1559~1621),女将戚志英在舟山金塘岛遇险时因食用海漂天菜汤身亡,民间传颂其事迹。1835年道光帝南巡听闻故事后,册封其为“菜汤圣母”,原蚶岙庙最乐庵(俗称菜汤庵)遂成为主要供奉地。<br> 2000年移址浦山下重建,把菜汤庵从蚶岙庙里分离出来。 白云禅寺,位于宁波北仑郭巨尖岭岙村,原名白云庵,由岱山伟达和尚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土改时曾分给贫农作住房,后住户村里另建新房,原址荒芜,房屋倒塌。<div> 1989年,原址重建白云庵。1997年,灵峰寺妙永和尚筹备,印僧法师主持扩建白云庵,并改名白云寺。经多次修缮扩建,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辅助用房。2012年10月,向北仑佛教协会提交申请白云禅寺对外开放。2025年1月,由中商文化传媒组织,浙江省首届“最具灵验”人气寺庙评选活动中白云禅寺荣获亚军。</div> 云麓禅寺,位于大碶林头方灵峰水库下,傍有云麓寺凉亭,旧时去灵峰寺必经此亭。清光绪五年(1879)镇海县志有记录。 全篇完。北仑还有未开发和废弃寺院,不一一详述。 文字资料参考:《镇海县志》、《北仑区志》、各《街道(镇)志》、《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