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汗血宝马的故乡

阳光

土库曼人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在土库曼斯坦闻名于世的还有“马”。这个被视为“国宝”的形象就站在现代土库曼斯坦的国徽中央。土国称之为“阿哈尔捷金马”,咱们叫它为“汗血宝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哈尔捷金 种马场</h3> 汗血宝马场也成为来土国首都阿什哈巴德旅游的必打卡景点。 马场设施比较简单,有马厩、马术场、训练设备和养马设施等。游客可以在马厩中近距离观察汗血宝马,也可以站在马场周边观看马匹的表演。<br> 还可以自费骑马体验,亲身感受汗血宝马的独特魅力。 汗血宝马产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作为游牧民族培育出了阿哈尔捷金马,此马能适应干燥气候和剧烈的温差,速度快、体态修长,耐力强、适合于骑乘,有 “天马”、“神驹”之美誉。<br> 汗血宝马血统珍贵、奔跑时有 “流血汗” 的奇观。其实它流的不是血,而是 “带着淡红色或粉红颜色的汗”(类似某些动物汗液中的铜元素成分),这一独特现象,让汗血宝马更添传奇感,成了它区别于其他马种的重要标志之一。<br> 古代土库曼人生活、征战都离不开马,他们视马为平等的家庭成员、可靠的助手、忠诚的朋友。 这些马是带着沙漠的风与爆发力的生灵 —— 肌肉线条里藏着奔袭时的劲儿。 中国史书记载汗血宝马最早是在西汉时期,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西域各国情况时说 “大宛在匈奴西南…… 多善马,马汗血”。<br>  此外,《汉书》中也有关于汗血宝马的记载。汉武帝为获取汗血宝马,曾两次派遣军队远征大宛(史称 “汗血马之战”),使大宛成为汉朝在西域重要的藩属国之一,既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又推动了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也让汗血宝马成为汉王朝增强军事实力、彰显国力的象征之一。(注:古代大宛国所在的地方临近现代土库曼斯坦领土)。 老胳膊老腿经不住马兴奋的光顾,只敢在马主人牵稳僵绳的状态下,站在它身侧,抚摸着马身油亮的皮毛留个影,以示没有辜负在汗血宝马的故乡与其相遇的欢喜。 汗血宝马高贵的体态、出色的品质,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纯正的马种之一。<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与宝马合影的“标准造型”</h3> 为保护汗血宝马、发展马业,土库曼斯坦总统于 2010 年倡议成立阿哈尔捷金马协会,并亲自挂帅,担任协会主席。总统还著有《阿哈尔捷金马——我们的骄傲和荣耀》一书,讲述汗血宝马的发展历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自费骑马体验</h3> 汗血宝马常被称为 “金马”,但金色并非该品种唯一认可的毛色,它们还有黑色、白色、栗色、鹿皮色和灰色等等,但无论哪种颜色,皮毛都携带着 “闪亮” 基因,这就使得汗血宝马比同色其他品种的马要更加惹人注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马带着小马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汗血宝马还以情感丰富和敏感而闻名,它们会像狗一样与单一主人建立牢固的联系,成为 “独属一人的马”,当被另一个人骑乘时往往会表现得急躁。<br> 土库曼斯坦在 1990 年获得独立后,为了增加马匹数量并保持其纯种血统,当时的总统尼亚佐夫禁止了阿哈尔捷金马的出口。虽然现在可以在其他国家找到饲养者,但世界上大多数阿哈尔捷金马仍然生活在土库曼斯坦。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土库曼斯坦国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愿祖国长存,永远繁荣昌盛!”</p> 在土库曼斯坦度过了网络失联、“远离凡间”的三天,如同一场过滤杂念的冥想,也为中亚五国17天的旅程画下了沉静的句点。当带着沙漠的风尘离去时,我体会到:有些风景,见过,便无法忘记!这片被誉为“世界岛心脏”的土地,才是丝绸之路上千年不衰的璀璨明珠,它厚重,让人不由放慢脚步;它鲜活,引人不断探寻领悟。而这趟旅程最深刻的认知,是理解了祖国新疆为何是中亚的 “天然核心枢纽”、“东西交融” 的焦点,所谓 “泼天富贵将从西而来”,并不是空想,而是地理的禀赋与时代机遇的必然。而我荣幸地成为见证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即将到来的一员。<br> ——中亚五国游记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