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五)——浙江绍兴篇

倒流水

<p class="ql-block">绍兴,古称“会稽”,“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这座浸在江南烟雨里的古城,单是这名字的由来,便藏着千年的文脉传承。它是名副其实的水乡,乌篷船摇碎河面的粼粼波光;是地道的桥乡,石拱桥横跨水巷连起烟火人家;是醇厚的酒乡,黄酒的醇香漫在街巷深处;亦是墨香氤氲的书法之乡、名士辈出的文化之乡。</p> <p class="ql-block">漫步绍兴,仿佛踏入一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兰亭的曲水流觞仍念着王羲之的雅韵,禹陵的古柏守护着治水英雄的传说,沈园的断壁还刻着陆游与唐琬的凄婉词章。蔡元培故居的书香气、周恩来祖居的家国情怀、秋瑾故居的侠骨豪情、马寅初故居的济世理想、贺知章故居的乡音乡情……每一处古迹,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拼凑出绍兴厚重的文化底色。</p> <p class="ql-block">若说绍兴的名人符号里,哪一个最让人魂牵梦绕,答案大抵是鲁迅。天下游人慕名而来,多是想循着先生的文字,看看百草园的桑葚是否还挂着露珠,三味书屋的书案上是否仍有“早”字的刻痕。先生于绍兴,早已不止是一位文人——他以犀利的笔锋为这座城塑造了深刻的文化符号,为绍兴留下了穿越时空的文学遗产。若论“名人代言”的力量,先生定是当之无愧的榜首,无人能及。</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从小在课本里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大,当我的脚步真正踏上绍兴的青石板路时,竟没有半分生疏。我曾暗自猜想,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先生,其故乡或许也带着几分冷峻。可真正置身其中,街头的吴侬软语,市集的灿烂笑容,这份藏在烟火里的亲切与谦让,瞬间消融了北方人与江南水乡的距离,也让我读懂了先生文字背后,那份对故乡深沉而温柔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缙云烧饼‌是浙江丽水的一种地方小吃,现为省级非遗。内馅为梅干菜与土猪肉,炭火烤制,外脆内糯。丽水仙都景区内被誉为“天下第一笋”的鼎湖峰‌,颇为壮观,相传为黄帝炼丹升天之地,曾有幸游览。</p> <p class="ql-block">生煎包(上海人称“生煎馒头”)是绍兴人早点首选。发面工艺让面皮上软下脆,土猪前腿肉馅加黄酒提鲜,咬开爆汁的秘诀是加入皮冻。起锅前沐香油、撒香葱,坚持焦脆金边。生煎包不仅是食物,更是绍兴人的晨昏记忆,七十年手艺沉淀出“先吸汤,后食包”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绍兴人对猪腰子非常钟爱,源于本地悠久的饮食文化和精细的烹饪工艺。作为高蛋白食材的猪腰子,通过特色手法处理,成为绍兴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绍兴传统“十碗头”宴席中的关键配料之一。</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又叫脚划船,是浙江绍兴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用人力推进,以腿的伸缩蹬踏使木桨击水推进。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也是水乡的风景,更是绍兴独特的文化符号。乌篷船既载过鲁迅的童年,也载过祥林嫂的悲哀。</p> <p class="ql-block"> 文字/摄影</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