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开福寺

沧耳

开福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市区北门外新河,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楚王马殷与沙门保宁创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寺院。 <div>  五代时期,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内外16景。明代文人李冕曾题诗《开福寺》赞曰:“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闲庭”。<br></div><div> 宋仁宗嘉祐年间,沙门紫河,对全部寺宇修建了一次。</div><div> 明代,开福寺经两次修建:第一次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沙门彻堂重修;第二次是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寺宇倾圮,吉藩同当地士绅和老百姓又将它重建起来,明末又毁于兵火。</div><div> 清代,开福寺先后修建了四次:第一次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沙门佛国当住持时募修一次;第二次是清康熙八年(1669年),总兵卜世龙倡捐重建,推官胡景曾撰有《重修紫微山开福寺碑记》,这是开福寺留存下采的最早的清代碑刻;第三次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寺后制造火药,寺宇被焚,巡抚梁国治命僧募修;第四次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寺后又因制造火药,引起火灾,把后殿烧掉了,复为修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书法家韩葑,为写山门对联“紫微栖风,碧浪潜龙”八字。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福山镇总兵陈海鹏加上一块“古开福寺”横额,一并为之沏石。光绪十三年(1887年),徐树钧撰有《长沙开福寺碑》。</div><div> 民国七年(1918年),大殿被焚。民国八年(1919年),住持慧修重修毗卢殿。民国十一年至民国十三年(1922—1924年),先后修建大雄宝殿,三圣殿。并邀请天台宗僧人空也法师在此开办湖南佛学讲习所。民国三十七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8—1949年),开福寺又曾开办过湖南佛学讲习所。寺内殿堂大部分被国民党军队强行占用,成了军械库,僧人出入,都不自由。</div><div>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拨款一亿三千万元(旧人民币),重新修复了开福寺。</div>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开福寺为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  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比丘尼修学道场,方丈能净法师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桥、钟鼓楼;维修了大雄宝殿、讲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斋堂、客堂、藏经楼。1997年,从缅甸请回佛祖释迦牟尼玉像(5米高)和阿难迦叶二弟子玉像(4米高)。随后又从台湾等地迎请了5部大藏经供奉。1998年,开福寺承办了湖南佛学院尼众部。2004至2008年,开福寺又新建了素菜馆,菩提阁以及占地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的大悲殿等等。2011年,长沙市开福区政府扩建开福寺,恢复北宋末年鼎盛时期的十六景,包括紫微山、碧浪潮、白莲池、龙泉井、放生池、鸳鸯井、凤嘴洲、木鱼岭、拔褉亭、嘉宴堂、会春园、回步桥、舍茶亭、清泰桥、舍利塔、千僧锅。</p> 开福寺山门高10米,为三间四柱花岗石牌坊式建筑,上作三层短檐,盖黄色琉璃瓦,中置宝顶,整鱼鸱吻。有三道拱门,门坊上分栏为浮雕彩绘,或作人物,或作树木花草,色泽斑斓,中门上方横题:“古开福寺”,楹联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湖南布政史、名书法家韩葑所书:“紫微栖凤,碧浪潜龙”。左、右门上方则分别为浮雕“回头”“是岸”四字。山门两旁立有石狮、石象各一对。 <h5><div> 韩崶(1758—1834),字桂舲,一字旭亭,江苏元和(今吴县)人。乾隆间拔贡。由刑部七品小京官累擢郎中。嘉庆六年,授湖南岳常澧道,迁按察使。</div><div>嘉庆十五年韩崶开福寺邑志碑记</div> 开福寺,湘春门外二里紫微山碧浪湖之前,五代马殷创建寺宇。马希范作会春园、嘉宴堂。僧保宁讲法其间。宋嘉祐时,僧紫珂继修。明初,僧徹堂暨简藩相继重修。嘉靖时倾圯,吉藩同绅庶鼎建。后有观音阁,四面皆水,颇称佳胜。<br> 国初顺治十七年,僧佛国卓锡于此,募修本寺,建茶亭以待旅人。康熙八年,总兵卜世龙倡捐重建。巡抚周召南、藩司郎永清、臬司李荣宗、知县胡壮生助修天王诸殿,推官胡景曾为之记,郡庠萧丽上施屯田五石为香火田,属僧日夜击幽明钟,勒石监寺。乾隆三十七年,寺后制解川火药,廊屋被焚。巡抚梁国治饬僧募修。六十年,制征苗火药,火发于臼,延及后栋廊屋,后修葺其山门,联云“紫微栖凤,碧浪潜龙”,盖方伯韩崶嘉庆十五年所题也。</h5> <p class="ql-block">  进入山门,即放生池,为原碧浪湖残部,上架单拱花岗石桥。</p> 开福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佛殿前为三圣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毗卢殿;东边厢房从前至后有客堂、斋堂、摩尼所、库房、方丈、藏经楼;西边厢房有讲堂、禅堂、念佛堂、营旧寮等,寺院是以明清宫殿式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物。 走过石桥,便见一座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圣像。 <p class="ql-block">  观世音菩萨手执杨柳净瓶,九龙拥立,庄重中透着祥和。</p> <p class="ql-block">  开福寺恭刻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圣像功德碑记</p> 钟楼 <p class="ql-block">撞晨钟惊醒红尘名利客</p> <p class="ql-block">奏妙樂唤回苦海梦中人</p> 鼓楼 襌心無礙澄秋月 <p class="ql-block">法鼓多情喚海龍</p> 钟鼓楼 清泰桥 走过清泰桥,前面即是开福寺的主体建筑三大殿。 前为三圣殿,又称弥勒殿。 <div>  弥勒殿面阔三间,外檐方柱,内檐圆柱,均为花岗石整石凿成。</div> <div>清末民初诗人赵宗猷所撰《开福寺》联:</div><div>佛本无生,信陆象水龙,百转劫灰终不死;</div><div>我来访旧,看紫微碧浪,千秋景物此重新。</div> 殿内供奉西方三圣,现已无存,今供奉为弥勒佛、背面韦驮菩萨、两旁四大天王。 财神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紫微山古開福寺记</p> <h5>  长沙城北紫微山有畤曰开福 盖后唐天成二年马氏开国湖南始建之 要际八代宗民?及近南?民逐將士迭入军畤㝗屋火毁毗卢殿竝时法侣蛰寄殿东偏别有祠增窟殿啻别室存碧??之为番號 为净土顷岁宝生法师自衡来卓锡发念修復 探囊僅圖銀一誓佛愿 捐貸起富营度後竞//子錢五百 倍之乃興役運甓伐村得㠯規 始又謁长沙黄吏部兆放启白諸偕善曰长沙北门外开福寺初于五孪馬氏 馬氏之後迭为废興䉹雨地注野煙棟面佛趣引人兵//又惠鏡靈于冥路尼珠及薬//稱景千岁闻馨十方允互协意 恢基汲流展構穜菩提之树如接祇洹?大康之専使成靈應天形鴿形立之原也 疑象疑龙庄严之幻也 祝蟲化鼠滅漦之導也 则吕供奉不忒 澹趋嬭競宝生立德之??儲慶之贮金蹑明德显之先躅謀新堪宇首規殿制余拱别舍次第設汝庇勾捄削戟貲钜萬推?緣衆同辭方令狂劾大眚溢于轩尭之衢 清言玄理鳴于冠带之族屋盧/萃枕荐如来形魂寜而?討高而轶圣吕?岂述空盖歡傾况復碧湖靈麓于此像幽嘉宴会春可巨怀古者乎在昔龙门///發香山之胜因法華卤亭出司马之清奉堅愚有蹑应若浃明陶朽效能燦而復宇之使奔//趋靜 知歸有开太平之權能持垂絶之命是关国运豈惟襌兑財也法也輪/固信敬告同戠愿观厥成//奉持是语走募十方四辈悔祸输將恐後稘月之间辇金山積旣新復楹中奉毗卢五百應真若////?如舊制增闢之楹为大雄殿歬楹为三圣殿远迩肅瞻歎未曾有在普五季綱裂道毁假記也///粗靖嗣是八万絶績賴佛慑持復陽之功俱世无极而宝生吕一窦衲子運大神力經转法轮遂知得/持保宝道宁紫珂彻堂佛国等辈艰钜又孰为多也湖社诸增者釋氏名宿常凈永光道香所避时?最为传。勒故宝生得基吕竞其功例得附书諸信善名族别立石疏記此不具也後馬王建国九百九十八年甲子夏四月己酉湘阴郭大凝篡文秋八月庚戌长沙簫榮爵書丹<br>令秋觉观法师由宝来畤愿初十金頒请京师大乘法宝于佛成道日奉逆罔山住持宝生謹試 </h5> 中殿为正殿,大雄宝殿,高20米。 殿内正中供奉着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侍立两旁。 两边墙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均为贴金。 后面正中供奉的是千手千眼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div>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div> 清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 龍降虎伏 鎮襌身願借得傳家寶璐 救世金剛暗消除華夏氛 䘲紫蓋芙蓉來現佛 鸟革翚飛 張慧眼若種遍擁座蓮花蔭門 珈業應恍惚㑹春煙 景碧湖楊柳定留人 <h5 class="ql-block">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戌中秋月</h5><p class="ql-block">溯周昭占寶氣以來道法淵源久與靈山施妙化</p> <div>從漢明夢金人而後殿堂林立長令率土仰高風</div><h5> 三寶弟子悟性捐石柱十二對敬献</h5> 毘庐殿前清光绪十三年所立石碑,碑文为《长沙开福寺碑》 <h5>康熙六年胡景曾重修紫微山开福寺碑记<br>凡山川胜概,皆灵气所钟,而最灵者莫如人。故非具开辟之手,不能从荒芜榛莽之地,大启招提,宏开色相,而树峻巍之观,以阐扬宗教。斯其人,或数百年而一见,或数十年而一出,岂易觏欤?<br>潭州紫微山,踞府西北,山环水绕,距城数里。虽舟车络绎之途,实缁衲息肩之所。粤西自马武穆称王建国,命保宁禅师开法其间,千僧云集,佛法创兴,何其盛也!至宋嘉祐,有紫珂禅师中兴塔院,梵聚诸方,殆继美欤!先朝洪武辛亥岁,有彻堂禅师复崇庙貌,大阐宗风,四方缁素,景从向慕,又一时之烈也。其后简藩膺封,定王继统,重加修葺。迨至嘉靖,栋宇摧颓,墙垣倾圮。时则吉王与通郡搢绅人等合力鼎建,峻宇丹楹,复睹壮丽。讵意承平已久,百六害周;兵燹叠起,遂为灰烬。孤塔参天,荆棘被地。人天失利,四众无依。象教凌夷,莫此为甚。<br>暨我皇肇基,天命聿新。幸佛国禅师航海而来,见兹祖庭荒废,破草辟榛。掷锡单瓢,时禁双足。纲宗日久,参究功深;法本天童,灯传临济。湖南阐道,竹关便是禅关;城北宏宗,道岸原来彼岸。德足服众,诚以感人。缁流拜其下风,绅衿嘉其苦行。茶亭润渴绝之行人,香积饱参方之众衲。是以卜镇一见倾心,欣然相得,发无穷之信向,作佛法之千城。遂领上善人誓共发心,捐资洪造。起于辛丑,以迄乙巳,五载营建,方奏厥功。殿宇廊厦岿焕,佛像钟鼓猗欤庄严。千僧锅利益诸天,放生池鸿慈及物。迨至戊申,继创寿塔。本郡庠生萧丽,上思祖庭已复,灵骨无藏,资作普同率睹,起造幽明长钟。施屯田五石,供永远香灯。<br>是寺也,西至罗家桥,东抵阮家垅,木鱼岭界其南,白莲池抵其北。湖名碧浪,井曰龙泉。宇内巨观,人天法眼,远迩瞻仰,咸曰休哉。拮据成劳,讵可泯诸?<br>余宦星沙,目击其事。感废兴之有时,非大力之莫振。佛国不啻为传灯之法嗣,实兴复之功臣矣。当与保宁、紫珂诸禅师同开福以不朽。<br>爰镌之石,以纪其胜。是为记。<br></h5><h3> 胡景曾,广东顺德人,清顺治朝进士,时为长沙府推官。</h3> 摩尼所 龙泉井 后殿为毗卢殿,供有毗卢遮那佛, 毗卢殿正中供奉贴金毗卢遮那佛即法身佛(显法所成的“身”),报身佛(证得绝对真理而获得佛果的“身”)卢舍那佛。应身佛(佛原来的生“身”)释迦牟尼佛。左右两壁塑有五百罗汉像,高约0.4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法堂 入胎 出家 涅槃 成道 <div>  大悲殿建于2006年,建筑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殿内中央供奉着杨枝观音像,四周是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墙两边挂油彩观音菩萨八十四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