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由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南北绵延约5公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最宽处仅300余米,岛形狭长,形似长龙。因洲上曾盛产美橘而得名。 公元五世纪,南朝诗人鲍照就留下了“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的诗句。得益于湘江水的恩泽,远在1600多年前的唐代,长沙人便开垦了橘洲沃土,所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宋《太平寰宇记》载:“橘洲在长沙县西南四里江中,诸洲皆没,此洲独浮,上多美橘,故以为名。” 洲头广场前的扇形问天台是欣赏湘江美景的绝佳位置,取名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千古天问。 <p class="ql-block">指点江山 </p><h5 class="ql-block"> 1911年少年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直到1923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多年之久。期间,曾多次与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搏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5年在此写下了《沁园春·长沙》。</h5> <div>望江亭</div><h5> 始建于唐朝,1962年橘子洲头辟为公园时按原样进行了恢复,2008年又进行了重建。望江亭精致而古朴,伫立亭前,举目遥望,既可感受湘江之水滔滔南来,波澜壮阔的气势,又可眺望湘江两岸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是休憩和观景的好去处。</h5> <div>西南云气来衡岳<br>日夜江声下洞庭<br><h5> 出自清代诗人黄道让《重登岳麓》</h5></div> <div align="center">重登岳麓<br><h5>清 黄道让</h5>万壑风来雨乍晴,登高一览最忪惺。<br>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br>我发实从近年白,此山犹似旧时青。<br>读书老友今何在,古木秋深爱晚亭。</div> 俯仰客兴怀 任平章一亭风月 <br>沉浮民做主 凭管领千古江山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国领事馆、长沙新关。 <div> 民国十四年(1925年),毛泽东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因此声名大振。</div> 1960年,在洲头建橘洲公园,占地14.2公顷,从湘江大桥修一专用支桥直通岛上。1961年,被辟建为橘洲公园。1962年,对外开放。 1998年,更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 <br> <div> </div>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伫立在长沙橘子洲头,2007年2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后建设。 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外表材料为花岗岩石材,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以民国十四年(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展馆位于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内,包含上下两层,面积2200平方米(一楼1200平米,二楼1000平米)。展馆一层主题"橘子洲变迁史",集中展现橘子洲的悠久历史、人文底蕴和现代变过程;二层主题"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岁月",以绘画等艺术形式呈现伟人早年在长沙的岁月。</p> <div align="center">沁园春·长沙<br></div>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文创作品展示厅 <p class="ql-block">美孚洋行旧址</p><h5 class="ql-block"> 美孚洋行建于1924年,以经营"洋油"为主,占地面积446平方米,建筑面积892平方米,为两层美式建筑,外部保存完好,门楼凉台上的"美孚"标志,完好如初,目前已列为近现代保护建筑。以美孚洋行为中心周边区域为婚庆园,可以给崇尚浪漫的人群提供拍摄婚纱照以及举办户外婚礼的场所。 </h5> 诗词碑廊,收集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湘江和橘子洲的经典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p class="ql-block">海关公廨</p><h5 class="ql-block"> 长沙海关公廨位于橘子洲中部,始建于1911年,原址为橘子洲中村210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52平方米。该建筑为近代中西合璧风格,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h5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清政府丧失海关自主权后,湖南首个洋海关——岳州关于1898年设立在岳阳城外约10公里的城陵矶。岳州关建有“上洋关”“中洋关”“下洋关”三栋建筑,“上洋关”至今还立在城陵矶;1904年长沙开埠设立长沙关,1910年原海关被焚毁后迁至橘子洲,改建1906年洋房为海关公廨,更名为“长沙新关” 。该建筑历经1938年文夕大火及日机空袭幸存,是长沙近代海关历史的重要实物遗存。</h5> 整个洲头以百亩桔园贯穿于各个景点,主要分布于雕塑广场和橘洲文化园等景区。园内桔树优秀品种有42个,数量有1200多株,其中柑桔类如麓山南桔、宫本、宫川、不知火、山下红、国庆一号等知名品种20多个,柚类如胡柚、HB柚、强德勒柚、金兰柚等优秀品种10余个,橙类如埃及长橙、细荷页齐橙等品种10余个。 夕阳西下,静等夜幕下的灯光秀。 灯光与音乐交融,湘江上展示出动态的立体水景图。 橘子洲大桥(Orange Island Bridge),原名长沙湘江大桥(湘江一桥),是湘江长沙段第一座大桥。1971年动工兴建,1972年9月30日通车运营。橘子洲大桥主桥共21孔,线路全长1532米,桥梁全长1250米 ,其中主桥长1156米,主桥宽20米,其中车车行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支桥宽8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不包括栏杆);全桥共有33个墩台,其中正桥18个,引桥5个,支桥10个。大桥东起五一路,横跨湘江水道及橘子洲后,西接岳麓山景区、大学城、梅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