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昵称:精品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463481</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到开学季,又到教师节。这个时节,总是格外令人思念恩师。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后来参加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和各类培训,我有幸遇到过许多老师,其中不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让我始终最难忘怀的,是小学的吴健美老师、初中的厉言坤老师,以及高中的蒋时昇老师。本篇要讲述的,便是蒋时昇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蒋时昇老师是东阳人,我高中时的数学教师。他原是省重点中学——义乌中学的老教导主任。文革初期,他受到冲击,后来调回东阳,到我们学校担任普通数学老师,当时已接近退休年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蒋老师教学水平极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敬佩。他上课从不带教材、教案,也不带任何教具,诸如三角板、圆规、量角器之类,总是空手而来,却从未出过差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在课堂上没有一句与数学无关的闲话。那时不少老师总习惯在正式讲课前插入许多题外之言,比如政治形势、派系斗争等,试图将个人观点强加给学生。但蒋老师不同,他开口第一句话永远是:“上节课我们讲到哪里了?”待同学回答后,他便从容接续,讲授新知,条理清晰、毫不拖沓。讲授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或解析几何时,他徒手画出的直线、曲线和圆,堪称一绝,极其标准。我们常常惊叹,没有工具辅助,他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蒋老师授课进度很快,几乎比其他班级快一倍。起初我们并不理解。作为数学课代表,我曾向他反映,部分同学觉得进度有些吃力,希望稍慢一些。他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我没办法照顾到所有人,只能保证大多数同学跟得上。有人‘吃不饱’,想快一些;有人‘吃不了’,希望慢一点——这是教学始终存在的矛盾。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帮帮跟不上的同学。我之所以赶进度,是因为身体不好,根据以往经验,随时可能病倒,一休息便是很久。我想尽快把课讲完,这样即便我倒下了,没有老师代课,也不至于耽误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这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值得庆幸的是,讲完教材内容后,蒋老师并未病倒。于是,他开始为我们补充课外知识。那时正值“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教材内容较文革前大幅精简。蒋老师不仅帮我们补回了删减部分,还额外讲授了一些高等数学的入门知识。见我们学得投入,他也格外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高考尚未恢复,但蒋老师却说:“如果有一天恢复高考,按‘文革’前的标准,我们班至少有五人能考上大学。”“文革”前高考录取率是极低的,能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很幸运,也是他口中的五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甚至年级都名列前茅,蒋老师因此格外喜欢我。每当我用不同方法解出题目,他总不吝赞美。但我必须承认,他对我的偏爱有时已超出了常理,甚至有些“离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蒋老师常组织考试。考试过程中,他总在教室里来回巡视。等到时间过半,我答完试卷,他总会悄无声息地来到我身边,仔细审阅我的每一道题,然后默默离开。片刻之后,会在教室某个角落传来他看似无意、实则有针对性的提示。若我全对,他会略带兴奋地说:“看来这次考试,我们班又要有人拿一百分了。”如果我还没反应,稍后他便会补充道:“做好了检查一下,没问题就可以交卷了。”如果我有题目做错,他会平静地说:“这次题目有些难度,认真检查,别急着交。”若我仍未发现错误,他还会进一步提醒:“审题要仔细,不要被表象迷惑。比如第几题,现在做对的人不多。这道题应该用什么公式、哪些知识,我们课堂上讲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蒋老师的特殊关照下,我的数学考试几乎从未失手,屡屡满分。这是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多年来,我未曾告诉任何人,也不知当时是否有同学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中毕业后,我再未见过蒋老师,成为永久的遗憾。但他的形象与恩情,始终铭刻在我心中。</span></p>